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擎】廿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新版54讲)

2023-08-25 12:47 作者:苗苗lay  | 我要投稿

10.1自由的多种概念

自由自由:自由与自由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挑战主流,处于边缘。

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

自由的范畴比自由主义宽泛。







6.民族自由:集体自觉。






唯心主义在政治上有不同表现,可以将政治看做自由的手段。

也可以完全逃避政治,回到独善其身。

自由主义批判唯心主义。

无政府主义就是自由主义的极端版本。

共和自由:政治

自由主义:政治终结的地方

唯心主义:理性,牺牲言论自由

唯心主义自由观的表现:纳粹 斯大林



古代:公共自由,无个人自由;政治生活是中心,最丰富多彩

现代:不受政府强制的私人自由;政治地位下降,私人生活最丰富多彩



10.2伯林: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区别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伯林主张消极自由,反对积极自由。

积极生活:正确引导自己的生活

满足欲望才自由,其实是不自由。积极生活容易会滥用。

柏林认为两种自由都容易被歪曲,积极自由歪曲更容易具有欺骗性,而消极自由则容易被揭穿。

积极自由:睡觉不刷牙,但是后面会蛀牙,贪图眼前一时之快。大人要求睡前必刷牙,以一种强制的方式为了长远利益。以抽象的事物要求一个成年人,可能成年人不懂,但是为了长远利益。

吸毒是积极自由

阻止吸取是消极自由,健康优先,自由退后。

自由要被受到限制,自由不是永远第一位的。

马克思传统认为没有金钱,自由活动空间被削弱,于是不自由,自由被限制。柏林认为这只是没有能力而已,不是自由。就像下雨限制了活动空间,外在的不利因素必须是人为的,自然灾害不是。

资本主义:造成贫困的到底是什么因素?是人为的因素 ,那是不自由。比如四五十年代的黑人被剥夺工作机会,社会制度是人为的,黑人受穷是没有自由


10.3现代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自由主义——家族相似












11.致命的自负:哈耶克与自由放任主义

11.1警惕国家:自由放任主义

自由主义:家族相似





自由放任主义:排斥政府


总倾向:防范征服。但内部有差别


古典时代:一直有政府理论

但是自由主义却反对政府

要求福利权就会要求某些人强制劳动,强制某些人缴税。福利国家是用违背基本权利的方法来满足其他的基本权利,所以不应包含福利权。

11.2思想渊源:苏格兰启蒙运动


与苏格兰启蒙运动有关,反而与法国启蒙运动无关。

启蒙运动是内部差异化丰富化的。

苏格兰的启蒙家,认为理性没那么重要,同情道德更重要。


启蒙运动:科学革命的发展,很多人渴望在社会领域、道德领域都能取得与自然科学领域相媲美的成就,渴望成为内在动力,启蒙运动中就形成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规划。


苏格兰:对理性谨慎怀疑。

理性是表象,真正的驱动力是激情。

苏格兰认为社会进步不是人们理性设计的结果,而是无意识的结果。所以强调社会责任,而不是政体。社会会被历史塑造,具有历史时间性,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比如:中国人不思考就拿筷子。习惯塑造行为习惯,而不是理性。

理性<习俗

习俗不是一下子就改变的,具有惯性,制度又惯性,抗拒改变。

法国则是意识到制度的不合理,就立即改变。

欧洲决斗习俗:习俗改变了,认为决斗反理性,但苏格兰认为这个改变是社会习俗改变的结果,而不是出于理性。

人要服从政府,不是出于理性的契约,而是一部分人已经被社会化了,进入了特定的管理模式。

个人意图和后果不一定匹配。所以有看不见的手,无意识之中自发形成。


国家干预的理念是假设了对理性的信心。

苏格兰则怀疑理性,所以形成了自由放任主义。

11.3哈耶克:理性的自负是通向奴隶之路

哈耶克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传承者,冷战后计划经济破产,市场经济被重视,让他成名。他的《通向奴役之路》强烈批判社会主义经济。书发行的年代大家怀疑资本主义经济,可是八九十年代却盛行了起来。

社会主义的弊端:过度相信理性,反对一切歧企图用理想建构社会蓝图的理想。

社会不是机器,社会主义经济就是机器。

理性vs自发无意识

个人是社会过程的一部分,过程非设计,是自发的,是各种人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由资本主义是比较低的自我定位:人是动物的,不能完全用理性改造,人不是神。

社会主义:用理性把人提高到神的地位。用人模仿神。


认识论:人类有意识地设计制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面临着人的知识是不足够的问题,这些知识总是掌握在不同的人手里,是分散的。做合理的决定,知识不够完整的,必须集中散乱的知识。建立一套制度,在交换沟通的过程中汇集知识所有者的知识。

沟通交流的渠道:相互学习,找到做事的比较好的办法,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交换是物品和知识信息的交换,是理性延伸的扩展。

每个人都能在一个非设计的规则中自发交换。

规则是自发形成的,因为规则就是习俗惯例。社会秩序是自发交流形成的。

自发秩序形成:自下而上,不是自上而下的。

法律是人们慢慢培养的习俗提炼,英国普通法的传统。所以法律也是习俗,遵守法律也是自由的,因为(法律=)习俗是自由的。

社会经济:强调理性,忽视习俗。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民主在自由中寻找平等。

社会主义是在约束和奴隶之中寻找平等。

警惕国家干预:更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理性有限——对理性自负的自信的批判

赞同国家平等地对待天资不同的人,身份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起点平等,但会导致物质上不平等,物质不平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要达成结果平等,那每个人的起点必不相同。

他反对福利国家,强调按照宪政体制维护个人自由。

自由放任主义不=无政府主义

政府一旦过度,政府就会成为强大的施暴者,需要种种限制。


对自由放任的批判:一个人如何获得能力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生活的权利如何落实,而且是公平公正的分配。

12.无知之幕与正义原则:罗尔斯的自由主义理论

12.1作为公平的正义

哈耶克反对用理性建立国家政体。

罗尔斯则相反。




只关注:


人与人之间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思想

正义在古典哲学的思考:富裕的孩子拿到笛子,贫穷的孩子也想,怎么处理?

罗尔斯:应该归富裕孩子,因为富裕孩子有所有权。

有的人则认为要给穷孩子。

罗尔斯:不能把正义简单理解为平等。








非平均主义,体制保证人们平等的收入。唯一的不平等是机会平等,另外对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有资源倾斜。


12.2政治自由主义

无知之幕与正义原则:罗尔斯的自由主义理论

政治自由主义:1971《正义论》后1990《政治自由主义》回应批判。

批判:不适应其他宗教信仰的人,只适应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有些人不是个人主义,将宗教集体排除在外。

现代性带来多元价值观,而《正义论》是个人主义的单一价值观。

无知之幕本身就是偏见,非群体主义。

问题:后启蒙主义时代

启蒙:通过理性发现最后生活方式

后启蒙:不是有理性,所有人就都能达成一致的生活理想。

多远价值论对政治共同体形成挑战。

以前《正义论》考虑不同身份的人

现在这要考虑不同信仰的人——《政治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国家应该保持中立,让不同的信仰都从政治领域退出来,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可以与宗教相处。——重叠共识

把人生理想放入私人领域,公共领域则要遵循公共原则,公共理性适应任何人。


政治优先于个人。

好坏是个人的,对错是政治的,对错更重要。

12.3作为道德原则的国家中立性

国家对所有宗教信仰都是中立的,具有自由主义特色。


折中是错误理论,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关心平等。



后者:自由主义,平等地尊重,不管个体信奉什么样的生活,都一视同仁,不论宗教、种族、性别。——国家中立原则


国家中立原则中对所有人的平等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主张,对所有生活理想一视同仁表现为国家中立,平等和自由是内在一致的。



【刘擎】廿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新版54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