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米海报生造概念“1.5K”,进一步弄混K的含义【再论分辨率中K的定义】

2022-08-11 19:51 作者:zjsxq888  | 我要投稿

在近期小米新机K50 Ultra的海报中,出现了一个所谓的“1.5K”

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给本就混乱的分辨率表示概念“K”进一步增加了混乱。

分析前先列举一下几个常见分辨率:

  • 4K在16:9下为3840×2160

  • 8K在16:9下为7680×4320

  • iMac “5K”的分辨率为5120×2880,这一"5K”的用法正确合理

如果有人不认可以上这些表达的话可以直接退出本文了,我们争论这些没什么必要。


K的由来

K在英文中是代表“”的所谓的2K、4K就是两千、四千,比如Windows 2000可写作Windows 2K,游戏NBA 2K19也是同理,代表2019。在屏幕与显示中,2K、4K代表的意思就是有大约两千、四千个像素点。

在实际使用中,K是用来表示屏幕长边像素数量的,而P才是用来描述短边像素数量的(比如1440P)。在原本从手机到电脑到电视都是清一色16:9屏幕的时候,人们建立起了默认的K与P的关系,如4K屏是3840×2160也就是2160P屏。

但问题是,现在随着手机19.5:9~21:9全面屏普及、笔记本转向16:10并出现3:2、台式机出现21:9带鱼屏,K与P本质上已经完全脱钩。比如一块1440P屏幕,可能是笔记本用的2160×1440屏,也可能是手机的3200×1440屏,两者像素数量相差近50%

那么有没有机构规定过“K”对应的分辨率呢?

很遗憾,在显示屏领域,没有。

目前的规定,都来自影视领域,而且同样没有统一标准。例如DCI规定的4K分辨率包括:

  • 4096 × 2160

  • 3996 × 2160

  • 40961716

另外一些机构的定义中则有 3840 × 2160,甚至 3840 × 1644 (21:9;来自索尼,用于Xperia 1系列手机)

不过综合来看,我们都能发现,它们的长边像素都在4000左右,而短边则相差较大,如DCI的1716P仅有最多的2160P的80%。这进一步说明了K仅定义长边像素数,与短边无关。在Wikipedia上“4K resolution”词条里有专门的“2160p”一节,里面有这样的说明:

Many "4K" dash cams only support a resolution of 2880 × 2160 (4:3); although this is a 2160p resolution, it is not a 4K resolution. 

(许多“4K”摄像头只支持2880 × 2160 (4∶3);虽然它是2160p分辨率,它不是4K分辨率)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按照短边像素来定义K根本不能避免钻空子行为

而小米却硬生生要挪用K(长边)来表示P(短边)的像素,生造出了这次“1.5K”的概念。

小米算法的问题

有人会说,我们习惯2K=1440P了,小米这个“1.5K”不是也很直观很好吗?不比某些厂家的“3K”“2K”谦虚得多吗?

这是不对的。因为按照小米这个算法,不仅是不直观,彻底曲解了“K”的含义而且与目前通行的用法存在巨大矛盾,在分辨率增加到2160P以后反而会出现严重的漏洞。我们来算一算:

1.0K=1080P,2.0K=1440P,K50 Ultra的1220P屏=1.5K。相当于在1080P基础上每增加1K=360P。然而当我们继续增加,就完全不对了:

按小米算法,iMac 5K的 2880P = 1080P+360P×5 = 1+5K = 6K

8K在16:9下的 4320P = 1080P+360P×9 = 1+9K = 10K

要是有电视厂家把7680*4320分辨率的电视按“小米算法”叫做10K电视,你喷不喷?

如果按传统算法,“6.5K”我们一看就知道长边像素是6500左右,短边不知道;而按小米算法,我们得先列个算式,(6.5-1)×360+1080=3060,非常不直观,算完才知道它是3060P屏幕,而且依然不知道长边像素数量是多少,仍然无法避免钻空子,甚至是制造了空子(按16:9算它分辨率是5440 × 3060,反而大幅低于传统算法)。

所以我说,小米生造了1.5K的概念,只是进一步弄混了已经很混乱的K的用法。看上去是在反对某些厂商把钻空子做法,实际上反而为将来分辨率进一步提高留下了更大的钻空子空间

iMac 5K(小米算法为6K)

问题起因

关于这个问题,也可以参考Navis的这篇文章(不过我并不完全同意里面的所有观点):

《“2K” 这个说法,是怎么被叫错的》

归根结底,目前的问题都是源自显示器厂商为了方便,把“2.5K”的2560 ×  1440屏叫做“2K”。这本身不是问题,苹果也把5.1K屏叫做5K屏,毕竟是往小了叫,是谦虚。但是,当这一概念深入人心以后,让许多人反过来以为“2K”必须是2560 ×  1440,挤占了原本真正的2K分辨率:

Wikipedia的“2K”横向都是2000像素点,不包括2560 × 1440,反而包括1920 × 1080


尝试提出一种解决方法

在目前这种混乱的情况下,我作为消费者在这里提出一种在习惯与清晰间寻种平衡的表示方法:

  1. 尽量标注完整分辨率,在简化时应优先考虑用短边P来表示屏幕,如1220P、1440P。

  2. 如果要用K,那就单纯只看长边像素数、彻底和短边脱钩、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同时除了约定俗成的16:9下的4K和8K以外不能四舍五入

例如:

  • 1920 × 1080应叫1.9K反对某些厂商称其为2K的做法,因为这严重违背习惯,尽管按8K和4K倒推它确实是2K)或1080P

  • 2000 × 1200叫2.0K(不是“2K”)或1200P

  • 2560 × 1440叫2.5K或1440P

  • K50U这个2700 × 1220的屏幕应该叫2.7K或者1220P

  • 而K50的3200 × 1440屏幕应该叫3.2K或者1440P

  • 而Xperia 1的3840 × 1644屏幕应该叫3.8K或者1644P,而不是2.6K(小米算法),勉强接受称为4K

总结

对于屏幕中“K”的用法,目前的用法本来就是混乱的,坚持1440P=2.0K再生造1.5K的概念只会留下更多缺点:

  1. 没必要,既然是按短边算那直接写P(1220P)就行了

  2. 复杂不直观,需要进行数学换算

  3. 进一步给厂商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加剧混乱,比如5120 × 2880的iMac这么算变成了6K,目前的8K电视可以叫10K电视了。


小米海报生造概念“1.5K”,进一步弄混K的含义【再论分辨率中K的定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