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中的华夏史(十六)——狄杨争斗

在有关北宋的小说与评书中,杨家将是正面人物,而面涅将军狄青也是正面人物。但在杨家将第五代杨文广的故事中,狄家人就成了与杨家有仇的反派。但这个反派却与众不同,说是正邪斗法,不如说是忠臣群体里的派系之争,很明显其他将门世家(如高家、呼延家),都站在老杨家这边。连一同下凡、扶保大宋的文曲星包拯,都与武曲星狄青为敌,一味的拉偏架。最终矛盾激化,由两家的私仇演变成了几国的征伐。
一、起因:狄龙蔑视杨府威严,杨金花校军场连杀狄青两子
南唐后裔李青起兵叛乱,攻占了朱察关,四帝仁宗决定发兵剿灭。平西王狄青想让自己的大儿子狄龙为国出力,建立军功。于是就向四帝仁宗推荐大太保狄龙挂帅南征,开封府包大人则认为狄龙目空一切,经常惹事生非,恐非帅才,于是建议立擂选贤。

宋仁宗由狄青的姑母狄太后养大,因此宠信平西王一家,特赏赐狄龙半副銮驾,这大大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狄龙乘銮驾路经天波杨府,非但不下马,还故意吹吹大大,扬武扬威。杨府老管家杨洪出来理论,被其打伤,狄龙还命人推倒上马牌、下马牌,砸碎团龙牌匾。
杨家因世代军功卓越,皇帝才赐了这些碑匾,让百官都尊重杨家。同时,杨家男丁大都为国捐躯,只剩下几辈的寡妇太太与独苗杨文广。皇帝让杨家吃太平俸禄,既不用上朝,也不再参与国家战事。杨府一直大门紧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佘老太君得知狄龙无端闹事后,不想招惹麻烦,命天波府上下人等不得出府,息事宁人。
被打的老管家杨洪心有不甘,气不过要上吊,“火帅”杨排风得知后大怒,将此事告诉了小姐杨金花——穆桂英之女,杨文广的妹妹妹。
这才引出了杨金花男扮女装,化名“宋朝卿”,大闹武科场,打败狄龙,抢走帅印,枪挑狄青两个儿子,为老杨家闯下大祸。
注:亦有书讲,杨金花杀死了狄龙、狄虎。本文采用张少佐的《杨家神枪》版本,杀死的是狄青的三子与四子。

平西王狄青带领狄龙、狄虎追捕宋朝卿,谁知到了杨府后院就不见踪影。狄青父子决定去杨府搜查搅闹校军场比武的钦犯。
老管家杨洪见狄青,想起当年还是一介布衣的狄青,受过杨府的恩惠,如今自己却被他儿子给打了,越想越气。当狄青念旧情称呼其一声老哥哥,请其向府内禀报之时,老杨洪反手就给了狄青一嘴巴。这可谓是火烧浇油,惟恐天下不乱。

俗话说宰相门前三品官,打狗也要看主人。多少反派的家丁都是狗仗人势,如今正派家也一样。谁正谁邪,孰可知?

杨家人不知道大闹武科场的宋朝卿,是杨金花所扮,认为狄家父子无理取闹,双方言语不合,到朝堂之上请宋仁宗定夺。
四帝仁宗站到平西王狄青这边,要抓搅闹武科场的钦犯宋朝卿,并责怪杨府私藏钦犯。一番激烈的言语冲突后,矛盾级别升级了,皇帝要斩佘老太君。杨家女将擂鼓集结,要大闹朝堂,被老太君劝阻,全家一起赴刑场。少令公杨文广得知,跨马提枪闯入八宝金殿,要刺王杀驾,被高王爷高旺劝阻了下来。最终与老太君一起到法场等待行刑。

高王爷高旺劝不了仁宗,甘愿赴法场陪杨家一起受刑。寇准等人又搬来呼家将上殿求情。呼家兄弟与丞相包拯等人配合,最终说动仁宗莫先行刑,而是先找出查明钦犯宋朝卿。
包大人断案入神,查出宋朝卿乃是杨金花假扮,找到其人,让其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起禀报给仁宗。
四帝仁宗得知事情原委,又见杨金花武艺高强,认为目前正是用人之际,就不再执意要杀她,让其挂帅出征,将功补过。下令释放杨家满门。

杨金花年纪尚小,虽武艺高强但并未上过战场,带兵更是无从谈起。最后年纪半百的穆桂英替女儿挂帅,带着杨文广、杨金花出征南唐。
二、南唐前线:狄杨不合,内乱频生
平西王狄青两个儿子被杨金花所杀,本想请皇帝为其报仇,谁知仁宗反而重用老杨家,自己的儿子的仇就没了下文。狄青气不过,自此后,他与儿子狄龙、狄虎开始跟老杨家作对。

征南战场上杨文广颖州城被女将吴金定所擒,下落不明。元帅穆桂英着急上火,结果一病不起。无人统兵,只得原地驻扎,不得以派人上报朝廷。
狄青向四帝仁宗请命,愿作二路元帅带兵出征。宋仁宗命其带十万大军火速前去支援,狄青全家齐上阵,校军场点齐兵,立即出发。晚来一步的包拯,怕狄青公报私仇,上殿面君,宋仁宗又派佘老太君与小八王做监军。此时,八贤王赵德芳已故,由其子继承了八王之位,而小八王是狄青的堂弟,狄青姑姑狄王妃之子。有的书也称其为潞花王。

狄青到了两军阵前,按道理二路元帅要受到头路元帅的节制,听其指挥。但狄青取要同穆桂英争夺帅位,双方几经斗法,最终并没有得逞。
被擒的杨文广被迫阵前招妻,娶了南唐大将之女吴金定,吴氏父女准备倒反南唐,投靠大宋。但狄青为报私仇,硬说杨文广被捉后当了上门女婿,反叛大宋投降南唐。并将穆桂英也绑了,准备对叛逆杨家连窝端。千钧一发之时,佘老太君与小八王赶到,暂时挫败了狄青的奸计,吴氏父女带南唐之兵协助杨家,狄青夺权失败,只得全家一起逃走。
途经二龙山,遇到了高王爷之子神枪太保高增与山寨之主,两人不知狄杨之争,十分敬重平西王。狄青则为两个女儿招了亲,全家留在了二龙山。

前线杨家将与南唐大战,几个来回之后,发现兵力依旧不足。于是穆桂英派手下得力战将,带着小八王的书信回京搬兵:一指名请呼家将做二路元帅领兵支援,二则向仁宗奏明狄家父子阵前夺权之事。
但在途中被二龙山时被狄龙与巡逻的喽啰兵截下,狄青私下篡改了小八王的书信:改为由狄青挂帅领兵到前线支援,且颠倒黑白说杨文广在南唐招亲,然后引兵倒反大宋。
四帝仁宗见到小八王的“假书信”后,一方面从禁军中凑出十万人马让狄青带走;另一方面将留守在天波府的杨家人全部绑了,要满门抄斩。多亏了包拯、寇老西等朝中忠臣保本,才将杨家人暂时关入大牢,待查明真相在动刑不迟。包拯自荐成为钦差,赴前线调查实情。后被狄青囚禁在二龙山。

狄青赚回十万兵马回到二龙山,反客为主,对前方的杨家将虎视眈眈。此后,高增等人也逐渐了解了实情,暗中联络杨家将,要捉拿狄青一家。不仅如此,后来高增动了杀心,要将自己的妻子——狄青子女狄玉兰杀死。狄玉兰苦苦相求,说自己已经怀有高家骨肉,希望先生下孩子。高增赶走狄玉兰,同时狄家被灭。
狄玉兰在南唐境内四处流浪乞讨,在尼姑庵生下金毛虎高英,而高英被南唐二王所收养,习得一身好武艺,善使一对大锤。后文书《小五虎出世》中,锤震宋营,一时无人能敌。后来高增、高英父子相认,认祖归宗,与杨文广之子杨怀玉,呼延庆之子呼延运飞、孟通江、焦通海一起,成为了北宋新一代的“五虎大将”。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迟迟不见援军到来,穆桂英等人怀疑书信未能送到京城,杨文广之妻吴金定毛遂自荐突围搬兵。她女扮男装,带上小八王的书信,与丫鬟春容一起闯南唐联营到京城求援。途中吴金定被识破,不得已将书信给了丫鬟,春荣机警过人,不负众望,最终把书信送到东京汴梁。
四帝仁宗得知堂兄狄青的所作所为,大为震怒,派呼家将点兵十万,前去捉拿狄青,收回兵马,支援杨家将。呼家女将北国公主萧赛红挂帅,呼延庆为先锋,呼延平、呼延明等人跟随大哥一起出征。

另一方面,仁宗下令释放了杨家满门。因小丫鬟春荣有功,仁宗将其许给杨文广。杨家人本感觉门不当户不对,但见仁宗将春荣认作干女儿,这才欣然接受。
【编者按语】
实际上整个杨文广征南唐,到后来的杨文广灭侬智高反叛,以及“杨文广平南蛮十八洞”中,共收下了十九位妻子。凭借英俊的外表,杨门之后的名头,有颜有权,一路上敌方女将纷纷自动送上门,主动反叛投宋,或献关投降,或主动替文广打败敌将,倒贴“嫁妆”。直到后期杨文广征西夏时,一方面杨文广老了,娶不动了,另一方面主角已经替换成其子杨怀玉,因此改为玉面虎杨怀玉各种阵前收妻了。
作为“千顷地一根独苗”的杨家单传香火,杨文广自幼在家跟谁杨门女将习武(这点类似其父杨宗保),一直受宠不曾吃苦,所以武力有限。别说无法与大儿子杨怀玉比了,后文书二儿子杨怀兴下山之时,轻而易举抢下了他押送的粮车,并将其打伤。他在众将士面前吃了瘪,以致于杨文广一直不认杨怀兴这个儿子。
不仅是打不过儿子,即使是从小遗失、被高人收养、习的一身好武艺的二弟杨文举,他也远不如。

靠着阵前收下来的各位妻子,杨文广硬成了书胆,活成了杨门第四代中的佼佼者,有的书中还被封为“太平王”——北宋评书中各家将门都是王,唯有杨家一门不是,到这里也算是杨门头一份了。
不得不提的是杨文广的丑媳妇曾凤英,武艺高强,屡立战功。她哥哥山大王曾杰,乃是袍带类评书中的标配:高来高去、陆地飞腾的“矬子”(时迁式人物),所有非沙场两军厮杀的问题,都要由他们去解决。到了杨怀玉时代,曾杰之子曾奎更是多次救出被困的杨怀玉,比如铁车阵、满是机关埋伏的金塔等。
三、呼杨合兵战南唐,引兵围京狄家灭亡
呼延庆带领呼家将攻打二龙山,双方僵持不下。这时有名年轻道士投靠狄青,阵前轻松抓住了呼延庆、呼延明等大将,取得了狄青的信任。谁知中了计,原来道士也是宋营之人,与呼家将合演了一出戏。后来道士放出被抓的呼家将,里应外合攻破二龙山,收回被狄青诓走的兵马。狄青一家则再次落荒而逃。然后呼杨两家合兵一处,共同对付南唐的叛乱。
而狄青走投无路,带领妻子双阳公主,儿子狄龙、狄虎到妻子的娘家鄯善国借兵。狄青学呼延庆彰德府诓兵逼宫失败,改学呼家将借外邦雄兵围困汴梁,逼宋仁宗就范。誓死都要杀杨家将,为子报仇。
鄯善国亦有入侵中原之愿,假意借狄青兵,助其复仇。背地里却有自己的打算,欲让狄青引路打头阵,趁机侵占中原土地。

在呼杨两家前线对付南唐之时,狄青率领番邦兵马困住汴梁。寇准出计请狄太后城墙上劝侄子狄青撤兵,狄青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虽向姑母服软但就不撤兵。狄太后一怒之下跳城而亡,众人大惊失色,痛苦不已。这一刻四帝仁宗与老狄家再无一丝瓜葛,彻底翻了脸,再无退路。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从外面杀进一员十二岁的小将——“两枪准要命”的杨怀玉,自称是少令公杨文广的儿子。

当年杨宗保大军被困西凉,杨文广跟随二路元帅一起去搭救,战场上他遇到了西凉公主侬艳花,公主见他长的漂亮,且是大宋杨门之后,便一心想要嫁给他,杨文广不从。后来宋军缺粮,杨文广向敌方公主借粮,侬艳花出卖西凉,让杨文广等人借粮本国的粮队。但粮食到手后,杨文广眼皮一番再也不提婚姻之事。
杨文广数次三番利用此关系向其借粮,公主则三番数次出卖本国与父皇,助杨文广夺得粮草。最后一次,公主下定了决心要得到杨文广,以带其去见被围困的杨宗保为条件,逼着杨文广与她私定终身。生米做成熟饭后,公主认为稳操胜券了,才带杨文广进入杨宗保被困山中。但里面已经无一人生还,杨宗保与宋兵宋将皆已饿死。西凉国之所以掩盖消息,就是要骗大宋援军来救,然后将其一一击破。
杨文广知道了真相,对公主与西凉国心声怨念,趁其不备,想一枪将其击杀,但被公主躲开了。杨文广见一时间无法报仇,便拨马回营。之后宋军大破西凉国,逼西凉国王写下降书顺表,收回杨宗保等将士的遗骨,德胜还朝。杨文广则一直视公主为仇人,根本不要她;西凉国王得知女儿卖国求荣、私通杨门之后,还有了身孕,将其扫地出门。
公主侬艳花“偷鸡不成折把米”,四处流浪时生下了杨怀玉,遇到了出家的杨五郎。听公主讲述了往事之后,对侄孙儿杨文广十分不满,杨五郎收下小怀玉,教其一身好武艺。长大后的杨怀玉善使一杆三尖两刃,有万夫不当之勇,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便到东京汴梁来认祖归宗。

初生牛犊不怕虎,杨怀玉先挑了鄯善国兵马大元帅,又径直的冲向狄青父子,凭借高超的功夫将狄青父子杀的丢下兵马四处逃窜。霎时间群龙无首,鄯善兵马树倒猢狲散,四处逃窜。其后在各路救驾兵马的追杀下,退回鄯善国。狄青再次失败,这一次山穷水尽,无处栖身。
走投无路之下,狄青听从儿子狄龙的计谋,全家投降南唐。临行前偷袭了空虚的宋军大营,劫走了佘老太君与小八王,将其献给了南唐。此后,狄青一家又想将他们带离南唐大营,事情败露,双阳公主与狄龙、狄虎死于南唐大将之手。旧仇未消,又添新仇,狄青隐忍继续寄居于南唐,用苦肉计被穆桂英削去一臂,暗中做了大宋的卧底。最终宋军破南唐之时,他封堵了叛王李青的退路,大仇得报,从此消失。
【编者按语】
本书为了拔高杨家第五代子孙,极力贬低北宋大将狄青。本来是两家忠臣之间的人民矛盾,不同于别的书中反派夺帅印是为了获取兵权然后反叛。狄龙夺帅印是一边报效国家一边建立功勋。狄龙年少骄横,蔑视先皇赐予杨府的碑匾,派人将其砸碎。不仅冒犯了杨家,还有欺君之罪。

杨金花夺帅印则是为了报复狄龙,两家的矛盾还不到你死我活。直到杨金花抢了帅印后,不去参王拜驾而是挟印私逃。狄青父子阻止其擅自离开,其三子、四子被杨金花所杀。这里除了与狄家的血债,亦犯了藐视皇命、搅乱校场擂台之罪。
双方都有欺君之罪,就应该按罪审判,由皇帝定夺。但朝堂上包拯、寇准等一杆忠臣的拉偏架,硬生生把狄家父子逼成奸臣,主动投敌,演化成敌我矛盾。直到最后老狄家彻底灭亡绝根。
不过这反倒契合了史实,面涅将军狄青就是被文臣中伤敌对,最终被免去枢密使一职,郁郁而终。

题外话:呼杨合兵、呼家将的旧书中有大量神魔元素,比如呼家女将萧赛红与呼延庆之妻卢凤英都是金刀圣母的门徒,呼延明之妻刘玉萍也是跟高人学艺。呼延庆自己就是跟王敖老祖学艺,还得了镇山鞭、赶山鞭。呼杨合兵中,穆桂英之女杨金花,杨文广之妻吴金定等都是高山学过艺,在神魔版本中都有是法宝的。
新中国建立后,新一代评书艺人对其进行了加工整理,删除宣传封建迷信的神魔元素,将法宝改成了暗器、飞抓等实物。刘兰芳先生的书大部分都摒弃了神魔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