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

2023-11-26 09:49 作者:脾胃老中医赵国秀  | 我要投稿

单某,女,49岁。 主诉:反酸、烧心2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自觉反酸伴有胸骨后灼热感,于2011年12月5日于黑龙江省医院行全消化道造影示食管少量点状糜烂。后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并予以相应的治疗,但病情依然无法缓解,或者不久后又复发,症状反复,今日慕名前来就诊。 现症见:患者自觉胃中不适、灼痛,时有胃中空虚感,口干口苦,性情急躁,容易发火,自己无法控制,饮食可,大便干,入睡难,多梦。现月经先后不定期,时而一月两至,时而数月一至,经血量时多时少,时有血块,上次月经刚过,行经两日,量少,舌质暗红,边有齿痕,黄白腻苔,脉弦滑。 辅助检查:全消化道造影示食管少量点状糜烂。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 【辨证分析】据该患者的主诉症状反酸、烧心、胃部不适感等,西医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难以把握,易急躁易怒,发病与情志相关,以致肝气横逆,郁而化火,反酸、胃脘部灼痛、口干口苦等皆由肝胃郁火而致,结合舌脉,中医辨证为吐酸病(肝胃郁热证)。 中医诊断:吐酸(肝胃郁热证)。 西医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清热,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黄连、吴茱萸、海螵蛸、浙贝母、香橼、佛手、牡丹皮、白芍、生大黄、枳实,14剂、水煎服,日1剂,水煎300毫升,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上述症状均有好转,反酸烧心减轻,胃中灼痛缓解,大便趋于正常,睡眠未见明显改善,舌质暗红,边有齿痕,黄白腻苔,脉弦滑。此次来就诊时情绪略好,对于病情见好心情亦有转机,上方去牡丹皮,黄连易为,加酸枣仁,养血安神。 三诊:患者自觉状态好转,反酸、胃灼痛基本消失,时有口干渴,大便正常,日一行,睡眠可,时有多梦,舌质暗红,边有齿痕,少许黄白腻苔,脉弦。此次来就诊时心情甚好,言语中略显激动,故去黄连、吴茱萸、大黄,加天花粉,沙参,养阴生津。 患者主诉症状基本消失,心情畅快,纳可,寐安,二便正常,随诊至今,症状未复。 如有相关问题可以根据图片找我

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