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分享《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一套以中国古代历史地图为主线的绘本式视觉化
北斗出品的东西其实有很多(这里简单略举几个)

1、比如给大家推荐比较多的:中国+世界凹凸地图

2、这款双子座的AR地球仪也是,有粉蓝两色可选,还有AR全景(下一期介绍)

3、《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4、《藏在地图里的国家地理 中国》
北斗是专业做地理地图类产品的。作为在地理教辅行业深耕21年的专业公司,考试界有句话叫“无北斗,不高考”,北斗对“史地不分家”有更深切的了解。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单单是文字的历史书,读了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地图的历史书阅读,才是深读,才能读得懂。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图书就是来自北斗的《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

《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是一套以中国古代历史地图为主线的绘本式视觉化历史读物,选用了21个朝代疆域图,从上古到清末,通过大画面的艺术画卷呈现、专题式兴趣引导、符合儿童审美阅读需求的改良创新地图,让孩子们对遥远的历史有认同感,亲近感,没有距离感。
这套书一共有2册,精装8开,总共218页,是8岁1米33的小朋友抱着会盖住肚子胸膛直到下巴的大小。
我们孩子上小学的第一课,就是“我是中国人”,那么我们要干什么呢?要读中国史。远的说来,每个妈妈都想让孩子明事理,辨是非,历史中往往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近的来说,通识教育、人文素养,在当代教育中的权重越来越高,这在刚过去的高考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
2021高考语文全国1卷文言文阅读《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021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汉代扬雄曾以射箭为喻……”
2020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2020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
全国Ⅲ卷《古文观止》
新高考Ⅰ卷“中国历史地理学”
全国Ⅱ卷“殷墟甲骨文
全国Ⅲ卷“中华文化”
江苏卷“中华文明史”……
从实用来说,早早让娃接触历史,是没跑的了。即使是小学生,在作文里提到两个历史人物,也是妥妥的妙笔生花。
那市面上有这么多的历史读物,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一定要选这套《藏在地图里的中国历史》呢?
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是,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高赞回答就是:学历史,一定要先读地图。不读地图,孩子很难理解“丝绸之路”,不知道“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玉门关在哪儿。

首先要给孩子们呈现的就是朝代疆域图
在这套书里,从史前文明一直到清朝,每个朝代都有一张历史疆域图,清清楚楚地标着当时的边界和今天的国界,可以对比着看。
朝代疆域图经过创新改良,从颜色到肌理,都让孩子更有亲近感。上面还有这个朝代重要人事的图片和介绍,一目了然的清晰。

再看下面这个丝绸之路。这个类型的丝绸之路地图也是市面上的童书里没有的。
丝绸之路是学校跨学科综合学习的重点。在这套书中,不仅完整地呈现了张骞两次出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故事,还清楚地展示了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一路上的重要城镇、商贩贩卖的货物,以及丝路对今天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给大家看一下北京西城区2020-2021七年级考试中的丝绸之路。

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在书中的图上找到

我们餐桌上的菠菜、黄瓜、胡萝卜,娃爱吃的葡萄、石榴、西瓜,原来通通都是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这张丝绸之路本身是非常震撼的大拉页,展开有1米多长,这个底图是卫星数据图,上面的地形看得非常清楚,这下也不用费劲去解释为什么丝绸之路会选择这样的路线了,总不能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吧。

书中的还有儿童大经济地图,是从来没有在童书中使用过的。平常到了一个地方,总会忍不住买点儿当地的土特产,而这个手工业的分布图,实在刷新了我们对一个城市的认知。比如总觉得丝绸是江浙一带的特产,但在唐朝的时候,丝织业是遍地开花的兴起,江浙并不占明显的优势;还有娃喜欢吃甜食,而唐朝的制糖业大多集中在四川一带,居然用甘蔗制糖的方法还是从印度传来的舶来品。这种找一找的发现,可以让孩子们长很多新知识。

历史的发展规律都是惊人的相似,从过去的岁月可以看到我们的未来。在世界更开放的现在,我们的孩子也需要有更开放的心胸和思维。在这套书里,没有脸谱化的东西,曹操不一定是唱白脸的奸雄,他的军队和袁绍比起来,也可以是仁义之师。

很多人都向往名士优雅的魏晋风度,但是那也是底层百姓的颠沛流离。看名士多会玩儿?曲水流觞优雅从容,但是百姓却过得很苦。

书中的每一个朝代,除了朝代更迭和帝王将相,也会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商业等多维度进行解读。就比如我们说到宋朝,总会觉得这是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王朝,但其实宋朝有发达的农业,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可以媲美唐诗的宋词,还有繁华的海上丝绸之路。
我们现在都离不开社保,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提供医疗救助的惠民药局,还有其他的一些慈善机构,确实是非常人性化的举措了。

还有下面这个海上丝绸之路。靖康之变后,宋王朝之所以能偏安一隅“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因为大力发展了海上贸易。
宋朝的造船业非常发达,而且当时人们开始在海船上使用指南针,还初步掌握了潮汛、气象的规律,航海技术也是大大地领先于世界。
来往货物有400多种,通商有50多个国家,GDP占世界经济体的25%-30%,十足的经济大国。

历史的复杂性在这套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让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好机会。
开启牛娃的高分秘诀,开启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学习,解放妈妈
妈妈们凑一块说起别人家的娃,总是一把辛酸泪,但其实每个牛娃的养成背后,都有不被人知的付出。与其父母狂努力,不如让孩子自己学会上进。而历史,是最容易训练娃思辨能力、让他独立思考的。
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
孩子到了小学,交际圈子扩大,经常会有分享和对抗。同学之间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在孩子眼里,武器和人数才是最重要的,那一场战争的胜利需要些什么呢?在这套书里,运用经典军事地图、独家研发的三维战争地图,和震撼的战争场面,将历史上的六大经典战役,解释得清清楚楚。
不仅恢弘的战争场景可以飞快抓住孩子的眼球,战争的每一个步骤也都拆解开来,在地图上展示得明明白白。比如下面这张长平之战图,廉颇为什么只要建好三道防线,秦国就没办法了?地形在那儿摆着呢,没有飞机的年代,天堑就是最天然的屏障啊。
还有下面这张,秦军使用反间计,让赵王启用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怎样诱使赵括带兵出击,怎样左右包抄切断赵军的后路,最后在山谷里包饺子,也都用一张图显示得明明白白。把天时地利人和运用到了绝妙的程度,这样的解释过程,让孩子拥有上帝视角,自己也可以运筹帷幄,成为善用兵法的良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打十个的淝水之战,借东风的赤壁之战……

了解完战争的历程,顺便再学两个跟战争有关的成语,可以说一举多得了。

642个课标知识点,大语文时代,即是必备,也是刚需
现在已经进入“大语文”时代,没有广泛的阅读和积累根本无法贴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从局部到整体,从点到面,希望在孩子的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
像小学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纸的发明》,在这套书中是这样的:

从切麻、洗涤、浸灰水,到蒸煮、捣浆、打浆,再到抄纸、晒纸、接纸,每一步都是根据《天工开物》中的记载,用图画场景真实地还原造纸的过程。然后再看看这张造纸术传播示意图,我们在汉朝就已经有的造纸术,德国1390、英国1494年、美国1690年才有自己的造纸坊,这么一对比,领先别人一千多年,想不自豪都难。

这里面既有帝王将相、英雄人物,也有科学创造、文明进程,还有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看这个,郑和下西洋的事件大家都很熟悉,但郑和远航的规模究竟有多大?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前所未有?恐怕就没人能说清楚了。在这张图上,不仅清楚地标明了郑和每一次的航线和终点,对于一些重要的地点还有古今地名的对比,以及明朝当时与海外各国的物产交流。耗时28年的7次远航,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到达非洲,这在600年前的明朝来说,堪称壮举了。

眼尖的小朋友,从这张图上发现郑和7次航海走的全是马六甲海峡,从而得出这处海峡很重要的结论。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意外之喜。一本书能够让孩子自主地去探索、去发现,比介绍了哪些知识点,来得更有意义得多。

这套书设计了五张一米长巨幅艺术画卷,这种视觉化记忆,让孩子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

这个展开的盛唐的繁荣拉页,画的是灯火长安不夜天的壮观街景。要知道,长安虽然是唐朝的首都,平时可是实行的宵禁,一到晚上,坊门关闭之后,居民就不能随意外出了,只有在每年的元宵佳节,长安才会变成不夜城,城内车水马龙,人群涌动。
而且这张图里,藏着无数的小细节,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找一找,让娃自己来发现。比如这个轿子,现代人结婚一般都在上午,可在过去,婚姻又叫“昏因”,是因为从黄昏开始迎亲,婚礼则要在晚间举行。

再比如这个相扑,现在人们说到相扑都以为是日本的国技,但其实相扑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到南宋更是进入鼎盛时期。至于唐朝文化如何影响日本,这套书里《鉴真的艰难东渡路》同样可以了解一下。

再看这个明朝的南京城。南京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非常地繁荣。插画师在创作这幅画时,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还参考了明朝画家仇英的《南都繁会图》,可以说尽量还原当时的情景。这幅图打开之后足足有1米多长,大明帝国的水运发达、货物繁多、建筑别致、群众活动丰富多彩扑面而来。

历史书必须是严谨的,才不会传达一些错误的观念。北斗请了五位历史教研员把关。这套书里的内容,参照了历史古籍一一核对,做到有据可查。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都是编辑案头翻了很多遍的参考书。
图画里的各种细节,也是经过一再推敲,反复修改,力求最接近历史的真相。下面这个河姆渡人驯化养猪的图片,原始家猪和现代家猪的体型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插画师在绘图过程中,不仅参考了河姆渡出土的与猪相关的文物,还查阅了大量古代猪类驯化起源的文献,几经易稿才确定下来。


还有这个孔子杏坛讲学的图片,这个“杏”究竟指的杏树还是银杏,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创作团队也是再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之后,请教了熟悉孔庙的植物分类学专家,最终决定采用杏树的观点。

在我们看到想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如此推敲的。
所以这套书在审稿阶段,还有面世之初,都受到了广大读者、同行,各位专家的好评,在拜托历史学者、央视《百家讲坛》首位“80后”主讲人唐博帮忙审读的时候,他不光专门抽出时间认真审读,还亲自作序推荐。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首都图书馆馆长王志庚、儿童阅读专家王林、深耕阅读研究院院长李一慢等儿童阅读专家也是非常认可的。
还有130个历史重要人物,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等,语文历史考点人物、事迹……

100多幅精美文物图片,让孩子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还有28个中国伟大建筑,孩子背诵课文像《阿房宫赋》等都能在书中找到建筑原型,既能学知识,背课文,又能培养传统艺术审美

超值附赠买一赠四。在用纸选用方面,我们选用了140克显米色的纯质纸。市面上大家看到那种有点刺眼的是超白。而我们用的纯质纸有着历史的厚重感,着色柔和不反光,非常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视力。
封面的设计也想和大家说说,不同的图案要素组成了旋涡的形状,想让历史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画面中心的光晕选用了夜光工艺,在漆黑的夜里能看到点点荧荧光芒,寓意着暗夜之中的文明之光;书名的位置烫金和烫银,拿起来也是很闪耀。

这么一套相当于历史学习参考书+地理参考书+传统文化启蒙书,军事、艺术、科技、哲学兼备的读物,无论是孩子自用还是送人,都非常合适。
3~5岁孩子,非常推荐亲子共读,从小培养观察力和读图能力;6岁以上孩子岁以上孩子看见它,就会忍不住想要翻,想看,无形中培养阅读和历史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