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阳康”经验:吃药+饮食+运动
三年来,国家管控严格,我也深居简出,因此一直以为新冠病毒离我很远。近期政策调整,病毒突然光临,让我在措手不及中感染,于是就有了亲身的体验。我有一个很好的私人医生——我的妻子是祖传中医。有她的指引和照料,我比较平稳地“由阳转康”。这个病毒大概不会在短期内与人类告别,因此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倘若对他人有所助益,那也就算是“小善”之举了。
11月24日,我到卡塔尔去参加国际足联道德委员会的会议。当时,国内管控很严,国外则很宽松。因为那是我的工作,必须去,所以我家医生只好批准。出发前,她给我准备了药品,还给了具体的医嘱。那段时间,我每天服用玉屏风冲剂和蒲公英冲剂,主要是为了加强免疫力,另外还要根据身体反应情况服用通窍鼻炎片,因为我有过敏性鼻炎的基础病。出国七天加上回国后的5+3隔离,我的身体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状况。
回国两周后,北京爆发疫情,我家也有人感染。于是,我家医生在治疗患者的同时,让我们这些没有症状的人也开始服用连花清瘟冲剂,一天一次。然而,三天之后,我们都相继出现了低烧、咽痛等症状,包括医生本人。我们的抗原也从一道杠升为两道杠。医生就让我们加大连花清瘟的服用剂量,一天两次或三次,并且根据个人情况加服治疗感冒的西药。我的睡眠不好,就每天晚上吃一片带有安眠效果的感冒药。
我的低烧持续了三天,退烧后还有咽痛、咳嗽等症状,但是不太严重。医生就让我改服止咳橘红丸。又过了三天,咽痛消失,咳嗽也从经常转为偶尔。我的抗原也从两道杠降为一道杠。于是,医生让我用百合川贝陈皮柠檬膏冲水,代替止咳橘红丸,再加上每天一次玉屏风冲剂。顺便说,我还一直通过饮茶来补充身体的水分。
我家医生不仅精通医道,还热爱烹饪。家政服务员回老家了,她就承担了主要的做饭任务。女儿和女婿协助操持家务,上小学的外孙子和外孙女也要参与,而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清除垃圾。医生做饭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她会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营养配餐,当然还要考虑饭菜的诱惑力。受病毒影响,她在一段时间内丧失了味觉,但是她做出的饭菜仍堪称美味,经常被我家人一扫而光!
多年来,我们家养成了晚餐时饮酒的习惯,当然只是成年人。我一般是每天喝三两红酒,偶尔也会喝我自制的药酒——低度二锅头泡西洋参、山楂和枸杞。我们称之为“西山狗”。我的气血不足,得病后身体虚弱,经常是手脚冰凉。因此在症状消失之后,我就开始在晚餐时喝一两“西山狗”。这对于促进下肢的气血循环有明显的效果。
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每天跑步运动的习惯,包括每周打两次羽毛球。新冠的症状消失之后,我就开始考虑恢复跑步,但是我家医生不同意。在这个问题上,她经常说我“太固执”、“不听话”。我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要循序渐进地恢复运动。
一开始,我利用下楼扔垃圾的机会在小区走路。那时我确实身体虚弱,走几百米就会有疲劳感。我就每天增加运动量,从走路1千米到2两千米,再从慢跑1千米到2千米。在症状消失的一周之后,我基本恢复到染疫前的运动水平。我每天下午慢跑大约两公里,外加三个30米的快跑,回家后再做大约半个小时的抻拉运动和力量练习,包括羽毛球的基本动作训练。当然,我还没有恢复去体育馆打羽毛球的运动。
在此过程中,我一直在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女儿给我们买了一个血氧仪。我俩就每天夹一次手指:我的血氧含量一般是97,她的是98。我还曾经在跑步回家之后进行测试,而血氧含量达到了99。这说明户外的慢跑可以让我吸入更多的氧气。
防不胜防的新冠病毒和日复一日的居家生活,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压力,因此保持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对于康复也很重要。经过女儿的策划和安排,我们这“阳康”一家就利用新年假期,在京郊找了一个适合家庭休闲游玩的地方住了三天。两个孩子很开心,大人就都感觉轻松愉快,身体也就进入了2023年的健康新常态。我的新年愿望就是这种状态至少能保持一年!
现在,我们经常收到一些令人沉痛的消息。例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人大法学院就有四位老教授辞世,包括刑法学泰斗王作富教授、刑诉法学泰斗陈逸云教授、劳动法学泰斗王益英教授和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白前波老师。诚然,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而且他(她)们都已年过九旬,但是他们的离去仍然给我的心里蒙上一片阴影,因为他们都是我所熟悉和敬爱的老师。
其实,我自己也加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虽然现代人的预期寿命已然提高,但70岁绝对属于老人。今年,我正好70岁。对于老年人来说,物质的欲望已然减弱,名利的向往已然淡化,生与死的界线也就变得越来越模糊。从出生到老死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该做的都做了,能干的都干了,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一切就都顺其自然吧。只要能平和地走向死亡,那就是人生的善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