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归乡偶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19-11-29 10:32 作者:袁腾说  | 我要投稿

趁着出差的间隙,他回了一趟老家,给老父亲过生日。

有诗云:


《家翁寿辰归岳州题记》


家翁寿辰有归期,鸡鸣声声催人急。

凤凰岗里啼不已,吾心恍惚岳州西。


比共和国还年长1岁的父亲,已经显得很老迈了。

由于去体检时查出来血压偏高,此前一直保持三餐喝酒习惯的父亲,在哥哥的劝告下,终于恋恋不舍地把酒杯放下了。

算一算,父亲春季就戒酒了,到现在也有大半年了。



又有诗一首:


《归乡偶书》


朝辞西乡彩云间,千里岳州半日还。

无边草木急急退,八百加急越三川。


人犹未至高堂望,不肖难承膝下欢。

惶恐怎慰古稀年,且有老屋换新颜。


初见父亲

见了面,他明显感觉父亲越来越瘦了,稀稀疏疏的头发,像几十株杂乱无章的野草一般,横七竖八地倒在父亲的头上。

生来倔强的父亲,终究敌不过岁月的摧残,容颜上已经服了老。



他注意到,父亲的眼睛深深的陷了进去,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而且,饱经岁月沧桑的父亲,居然左眼睛上方是红色的,右眼睛上方是青色的。

父亲的脸,也弄不清是被哪位雕刻师刻画了一般,横竖被刻画了好多道线,活脱脱像一件从断瓦残垣中扒拉找出来的旧年雕刻作品。又似乎像一幅版画,棱角分明,线条粗糙。这是一副典型的老农形象。

历经多年风雨,虽然他不愿意相信,但父亲真的已经进入暮年,显得如此的老迈。

父亲戒酒了吗?

他问父亲戒酒的情况,父亲说现在基本上不喝了。

父亲又说,本来是想一直戒酒的,结果因为新建的房子还在装修,哥哥喊了堂哥来帮忙。堂哥干活累了,就拉着父亲一起喝一杯,于是父亲也就跟着抿几口。虽然是继续喝,但比起往年的每顿二两酒,父亲现在每顿的酒量也降到了几钱。

听到父亲这样说,他觉得这样也可行。

毕竟父亲喝酒多年,一下子要完全地戒掉,也是有蛮困难,只要父亲自己控制好,偶尔喝几钱也是可以的。

他的最爱

回到家里,最让他惬意的,是家里的水烧开了,泡上老家的蕉子和茶叶,蕉子香味四溢,嚼在嘴里,酥酥的麻麻的。

而压水井里的水烧开了喝,又是沁甜的,这点在外地是根本喝不到的。

他时常怀念家乡的蕉子茶,为此也多次从家里带了蕉子去泡茶,不过泡出来的茶,根本就喝不出在家里泡出来的滋味,为啥呢,水不一样甜,情不一样浓啊。



当然,外地人看了这副场景,往往会觉得很怪异,想着这蕉子,一般都是用作炒菜的佐料,怎么就被泡进了茶里呢?

呵呵,这个中缘由和妙用,他也说不上来。

他的期待

还有一点让他很期待的,是年迈的母亲,在厨房里忙活半天,辛苦烹制出来的那一盘盘带着儿时记忆的、飘着香味、冒着热气的美味佳肴。

母亲已经在厨房里劳作了半个多世纪,她用一双已经皲裂了无数次的双手,在园子里摘菜然后择好洗了,又放在锅里炒了,然后趁热一个个端上餐桌。

这样的一碗碗菜,除了糅合了本地的雨露、井水、油盐,更多倾注的,是母亲半个多世纪的温情与爱意。



母亲看到他回来了,兴奋地说要加菜。

其实,三个人一起吃饭,根本吃不了多少菜。母亲却执意要多做一些,哪怕剩下了,她也觉得有余了,也是很吉利的,预示着将来也是年年有余。

给母亲拍照

看着慈祥的母亲在厨房里兴奋地翻炒、蒸煮,他忍不住拿起相机,定格下年迈母亲对儿子的一片赤诚之心。



看到他拍照,母亲笑着说这有什么好拍的,他没有在意,咔嚓咔嚓从几个角度进行拍摄。



母亲都是爱干净的,看到他一直端着相机,母亲炒完了菜,就把弄脏了的围兜取下来又翻个面系上,倚着门,让他继续拍。

满头银发的母亲,在镜头前温顺得像孩子一样,由着心爱的儿子拍摄。



不过,看着母亲倚着门满脸慈爱地望着他,他的眼眶不由得又湿润了。

父母双亲都已年迈,一年到头,大家聚少离多,这一次,趁着出差的间隙,他匆匆地回家一次,不知下一次见面时,父亲脸上的刻痕是不是更深了,母亲手上的皲裂是不是又更厉害了。

对母亲的责备

陪父母吃完饭后,母亲给他倒了一杯滚烫的蕉子茶,在他身边坐下。

他握着母亲皲裂的手,责备母亲为何不注意保护双手,平时也要多抹些润肤霜,又问家里还有没有润肤霜。

母亲说,家里有几瓶润肤霜,都是哥哥买了来的。

不过,母亲怕麻烦,觉得一天到晚总是要碰水,就懒得老是去抹,只是在睡前洗脸之后涂一下润肤霜。

这时候,父亲也责备母亲,他说自己现在就会注意保护双手,会记得涂点润肤露。

母亲则嘟囔着,说一会又要煮饭,一会儿又要喂猪,一会儿又要弄菜,弄来弄去的,手太容易脏了,也常常要沾水,哪里能一直涂呢。

母亲还说,这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太好了,有时候碰了水之后擦干手了,想去涂润肤霜的时候,明明已经走到润肤霜旁边了,却又忘记要做什么了。

岁月不饶人,老来忘性大,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母亲的耳朵有点背,他跟母亲说话的时候往往要提高几个分贝,有时候同一句话还要说几遍,母亲才会点点头,微笑着说听到了。

陪母亲买衣服

回家前,父亲在电话里特别交待,要他带母亲去商场里买衣服。

于是,他就陪着母亲来到了市区的商场,本来他想带母亲到步行街的老年服装专卖店去看,因为去年他就是在那里带着母亲挑衣服的。

不过,母亲提出,老去同样的地方没意思,换个商场看看吧。

就这样,他就带着母亲进了一处服装超市,超市里衣服琳琅满目,母亲感觉有点看花了眼。

来到老年服装区域,母亲拿起一件上衣来看,想试穿。

他说款式太老气了,选一件年轻点的吧,于是母亲试了这件之后,又试了一件青绿色的羽绒服,因为他说母亲穿这件羽绒服显年轻。



然后,母亲又拿了几件衣服试穿,都觉得不太满意,有的没有领子,有的穿着不好伸展。

母亲说去看一下老年秋衣,于是他陪着母亲来到了秋衣柜台。母亲看了一圈儿,说没有看到合适的。

看到这个服装超市很大,母亲提出来再转转,不着急要买哪件,于是他陪着母亲转了又转,看了又看。

两人来到一处打折的柜台,站在柜台前,母亲说她曾经在十年前买过一款同样的衣服,他笑母亲的记性还蛮好,十年了还记得呢。

母亲就在打折的柜台翻衣服看,找了一件样式和身上衣服差不多的上衣,就试穿了,站在试衣镜前说:“还不错,就拿这件吧。”

他问:“那之前试穿的几件呢,还买吗?”

母亲说:“不买了,走吧,还要回家做饭吃,时间晚了。”

于是他拿着衣服付了款,陪着母亲回家。

一路上,他想着,母亲的想法也是蛮单纯,说是要买衣服,其实主要的还是来看看,让儿子陪着转转,说说话,体会一下试穿衣服的感觉。

父亲给狗带食物

父亲过生日的当天,哥哥、嫂子带着侄女,以及堂兄弟几人一起吃饭。

哥哥在家附近的一家湖鲜馆预定了一个包房,点了满满一桌子的菜,有羊肉煨汤,排骨莲藕汤,红烧本地螃蟹、平锅鲈鱼、干锅鱼子鱼泡等等。

之所以点两个汤,是因为父亲平时喜欢喝汤。

哥哥开了一瓶白酒,给父亲倒了小半杯,又给两位堂哥也倒上一杯,给自己也倒了一杯。

堂哥一直在旁边说要给父亲多加一点,但父亲拦住没让多加。

父亲清楚地知道,要想向苍天再借五百年,最起码的条件,是自己要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因此在快乐的时候饮酒要适度,要适可而止。

一顿热和的生日宴,大家喝了羊肉汤,吃了鱼和螃蟹,好一番大快朵颐。

酒足饭饱,大家纷纷散去。

父亲记挂着家里养的狗,就找服务员要了塑料袋,将桌面上的骨头、鱼刺、蟹壳和蟹脚打包,装了满满一袋子,心满意足地提回家。

两只土狗估计是早已经饿了,看到父亲归来,立刻就摇着尾巴过来了。

父亲将一袋子的骨头、壳倒在地上,两只狗马上就挤在一起,尽情地享受开了。

老家的土产

这次他在家里能呆的时间不长,也想从家里带走一些土产,因为媳妇快生了。

在他回家之前,父母早就给他准备好了土鸡蛋,一百多颗,父母一直留着没舍得吃,就等着他回来了让他带走。



他说,只有两个装蛋的盒子,一次只能拿走60个,父亲就责备说,怎么不多预备几个盒子呢。

他说,父母在家里也吃点嘛,不要都给了儿女。

此外,父亲也准备下了一蛇皮袋艾叶,想着让他一并带走。

他说,这一大袋子艾叶太多了不好拿,肯定是带不了这么多的,就让父亲摘出一小袋来带走。

家里养了鸡和鹅,父亲就说杀两只鸡切成块了让他带走。他说这样挺好的,家里的土鸡煲汤是极好的。

媳妇有些怀念老家的鹅蛋,他就问家里还有鹅蛋没,又问邻居家里还有没有,如果有就请父亲帮忙买几个。

父亲说家里的鹅没有生蛋,于是又去附近的邻居家都打听了一番,发现大家的鹅都没有生蛋。

父亲说现在天冷了,不是鹅下蛋的时机了。

此外,父亲说,家里还有糯米粉、干豆角等等,也想让他带着。



同时,嫂子家里做了洋粉皮,也拿一些给他带走。

最让他吃惊的,是去年冬天熏的腊肉居然还有几块,父亲也想让他带一块腊肉走。

于是,他让父亲剁了半块腊肉装在了包里,为的是解解馋,因为家里的腊肉实在是香。

母亲说,整个队里就自己家里还有一头猪,过年前了再宰杀吧。

她说,队里其他人家的猪,都先后死掉了。本来家里喂了两头,其中一头死掉了,就丢在沼气池里了。

猪肉价格一时间涨得确实很厉害,还好近段时间以来进口的冷冻肉多了,价格也慢慢地下来了。

父亲问,要不要过年前家里杀了猪之后,送一些肉给他。

他说这倒不必,到时候猪肉价格稳定了,而且他也找老乡预定了黄牛肉。

惭愧无以报亲恩

看着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他感到深深的惭愧。

想着父母亲已经年迈,他能为父母所做的实在有限,而父母却已经是倾囊而出了。

惭愧之余,做诗一首,以为颂亲恩:


《归家感念双亲》


北风萧杀冬日天,古稀双亲把儿怜。

归家即饮蕉子茶,又烹腊味惹儿涎。


家慈欢欣厨房暖,家严早把碗筷添。

满桌香浓儿所爱,沉醉母怀恰流年。


可怜枯掌白发寒,不复当年俊秀颜。

儿劝母亲勤护手,忘性犹大老神仙。


爱心浓浓意绵绵,临别频把土产添。

儿羞难报父母恩,可叹再见又一年。


归乡偶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