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掉进淮南潘集“投资坑” 揭开当地土地问题、忽悠式招商内幕
名企掉进淮南潘集“投资坑” 揭开当地土地问题、忽悠式招商内幕
上海每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每天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绿色环保企业,获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多项国家级发明专利证书。经中国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审定,公司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经招商引资,上海每天公司法人股东杭州百市鼎业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杭州每天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杭州每天公司”)远赴淮南市潘集区投资兴业,却最终陷入了“投资十年被迫停产八年”的困境。
当年,杭州每天公司与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原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的《投资协议书》明确约定,后者提供50亩工业用地用于“年产25万吨石膏建材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并承诺协助公司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证,信誓旦旦、白纸黑字地承诺在土地、建设等环节的审批手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淮南每天公司新建厂区被拆除前照片)
然而,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本身却苦于没有工业用地指标,存在巨大的土地违 法行为,不仅未能如期供地,无法协助杭州每天公司及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还因存在诸多土地违 法行为遭到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已更名为“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南京局”)调查督办,最终将违 法行为转嫁给了项目实施主体淮南每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淮南每天公司”),当地国土和税务部门分别开出了47万余元的罚单和117.6万元的耕地占用税,此后又在未落实赔 偿的情况下将新建厂房及设施一拆了之,服务企业“绿色通道”最终变成了嫁祸企业、关门打狗的处罚通道。
据介绍,2014年,淮南每天公司因违 法用地(耕地)遭淮南市国土资源局、潘集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而被迫停产,直接导致公司投资损失1500余万元,与淮矿集团淮沪煤电公司丁集煤矿签订的近6000万元合同无法履行,潘集区平圩经济开发区背信弃义是造成企业投资损失的直接根源,是以欺骗的手段招商引资(将耕地作为工业用地)、以强凌弱打压外地投资企业的典型负 面案例。
嫁祸企业,土地审批“绿色通道”变成处罚通道
杭州每天公司与淮南市潘集区结缘于2012年。当年12月21日公司与原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协议书》,并约定投资7500万元在当地建设“年产25万吨石膏建材生产基地”项目。
根据《投资协议书》约定,原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招拍挂方式提供50亩项目建设用地,宗地性质明确为工业用地,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并承诺协助公司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证,积极协助公司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土地、环评、安评、节能评估、建设等环节的审批手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在签订《投资协议书》后,杭州每天公司按约于2012年12月31日在淮南市潘集区平圩经济开发区出资500万元设立淮南每天公司,同时在2013年1月15日向淮南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缴纳了100万元土地保证金。
在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后,淮南每天公司依法依规开展完善了项目备案、能评报告、环评审批等手续。根据淮南市潘集区发改委2013年3月20日出具的项目备案通知,“年产25万吨石膏建材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内容包括8200平方米厂房、1200平方米办公用房和石膏煅烧生产线、砂烘干线等。此后的2013年7月1日和9月9日,项目相继通过淮南市潘集区发改委节能评估报告批复和淮南市环保局环评审批。
在依法报批的前提下,淮南每天公司“年产25万吨石膏建材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启动了建设,但直到2014年,原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依旧未能履约提供50亩工业用地。同时,原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出于彰显招商引资政绩和项目落地促进就业和拉动经济发展的需要,多次要求公司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并承诺土地手续可以先建后补、竣工后再申请环保验收。
资料显示,2014年4月11日,淮南市国土资源局潘集分局和原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出具用地情况说明,并分别指出“项目相关报批用地手续已上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正在办理中”、“项目占地50亩,前期土地增减挂报批资料已报省厅待批”。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在半个多月之后,淮南每天公司就在4月28日收到了淮南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淮国土资罚字【2014】6002号),称淮南每天公司动工新建“年产25万吨石膏建材生产基地”项目,对被占地村民的补偿已经按照国家标准足额打卡到户,但并未取得完善的用地手续,并以“未经批准非法占地建厂房”为由向淮南每天公司开出了罚款47万余元、责令退还非法占用土地31361.39平方米和没收新建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处罚。
更让淮南每天公司难以接受的是,本应按《投资协议书》约定及时供应50亩工业用地的原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不仅未履行“协助公司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证”的承诺,反而在2014年10月8日向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尽快向淮南市国土局缴纳50万元罚款。
见行政手段不奏效,淮南市国土资源局更是在2014年10月24日向淮南市潘集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10月28日,潘集区法院作出《行政裁定书》,准予对47万余元的行政处罚款强制执行。
至此,原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投资协议书》承诺的向企业开辟土地审批等“绿色通道”彻底变成了处罚通道,淮南每天公司有口难言,蒙受了巨大的投资损失。
事实上,早在2013年,淮南市就因存在多项土地违 法问题遭到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约谈,成为淮南市国土部门向企业“开刀”处罚、向上级主管部门邀功的主要原因。根据人民网之前的报道,2013年7月18日,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对淮南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通报淮南市在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利用、土地登记和抵押融资、土地执法、涉土部门履责等方面存在诸多违 法 违 规问题。“淮南市土地违 法 违 规问题突出,性质比较严重。”
欺诈招商,企业3000万元损失求告无门
弹指一挥十年间。淮南每天公司在淮南市的投资经历可谓充满了血和泪、苦与痛,不仅在依法履约建厂、立项审批手续齐备的情况下莫名遭遇土地违 法处罚,1500余万元的前期投资无法收回、近6000万元供货合同无法兑现、上千万元的预期收益也打了水漂。
就在淮南每天公司多次受到土地违 法处罚的关键节点,本就失信、违约在先的原平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不仅不履约解决项目建设所需工业用地供地问题,反而多次开出“空头支票”,并安抚称“土地正在办理手续,可以正常建设生产”“罚款不用缴纳,只是走个形式”“法院不会强制执行,政府会出面协调”。
根据淮南每天公司提出的诉求,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需赔 偿公司3000万元,具体包括项目前期投资1500余万元、同期银行利息损失、销售合同预期收入和利润损失,以及公司前期的研发投入等损失。
据了解,2014年3月12日,淮南每天公司与淮沪煤电公司丁集煤矿签订了为期5年的《供货合同书》。根据合同约定,淮南每天公司以392元/吨的价格向其供应15万吨新型改性脱硫石膏基喷射混凝土,合计金额为5880万元。
2015年2月3日,淮南每天公司在建成生产车间、库房和年产8万吨石膏产品搅拌生产线等一期工程后,淮南市环保局正式批复同意公司进行试生产,同时开始向淮沪煤电有限公司丁集煤矿供货。
然而,就在淮南每天公司向淮沪煤电公司丁集煤矿稳定供货不久后,来自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的停产通知从天而降。在行政高压下,淮南每天公司只得无奈停止了生产经营,由此导致无法完成向淮沪煤电公司丁集煤矿的供货任务,供货协议只能终止。
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无法履行《投资协议书》约定的义务,不仅导致淮南每天公司面临巨额的订单损失,前期建设厂房和生产线投入的1500余万元自筹资金也打了水漂,彻底打乱了公司的生产经营节奏,一时陷入经营困境。
另外,根据《投资协议书》约定,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理应承担违约责任,具体包括由于其自身原因导致逾期不能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的,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承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未按协议约定提供土地的,同意淮南每天公司项目建设周期、投产日期顺延。

最终的现实情况却是,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不仅未承担因无法供地为淮南每天公司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淮南市地税局潘集区分局反而又于2017年6月20日向淮南每天公司下达了《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缴纳耕地占用税117.6万元,再度让公司处境雪上加霜。
强拆厂房,低价评估赔 偿双标引质疑
在被迫停产、厂房闲置近八年后,淮南市潘集区最终获得了工业土地指标,淮南每天公司所处的项目用地也被划入化工区,每亩的土地价格直线上升。
为了重新将土地卖出更高的价格,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开始筹划研究如何让淮南每天公司腾退出局,主要负责人开始以“化工区只能入驻化工企业”为由,要求淮南每天公司迁移到潘集区大宗固废园区。
2022年4月18日,经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安排,安徽广利宏远房地产资产评估造价有限公司(下称“广利宏远评估公司”)进入现场对淮南每天公司房屋、附属物等项目进行勘查、评估,并于6月4日出具了评估报告(安徽广利评估【2022】第Z0098号)。
根据评估报告,广利宏远评估公司仅以成本法评估淮南每天公司资产残值,估价结果仅为4052932元,严重低于房屋、附属物等资产的市场价值。
“由于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无法按约供应土地,以及在上级部门压力下强行要求公司停产,公司在淮南市潘集区投资10年仅正常生产不足1年,不仅投资成本无法收回、莫名承担土地违 法罚款,以厂房残值评估为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显然有失公平和合理,有损政府部门诚信和权威。”淮南每天公司负责人表示。
在双方未就厂房等资产评估金额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以“8月20日安徽省巡视土地整改工作为最后期限”为由,要求淮南每天公司尽快把生产设备和电力设备搬迁,厂房等设施必须全部拆除。最终在2022年8月15日,淮南每天公司所有的生产设备和电力设备被拆除。
另据介绍,和淮南每天公司同处化工区的多家本地企业还在正常经营,厂房并未拆除。此外,此前已拆除的其他企业赔 偿标准也存在巨大悬殊,补偿计算标准远高于淮南每天公司,只因他们是本地企业。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如此双标,不仅损害了外地投资企业和客商的合法利益,对当地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和政府公信力造成了巨大损害,也暗藏着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腐败风险。
营商环境、政府信用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与否的标尺和准绳,杭州每天公司和淮南每天公司在淮南市潘集区的投资遭遇和血泪教训也为正在和即将投资淮南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如何妥善处理好民营企业投资损失,也考验着淮南市潘集区政府和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管理办公室的智慧和担当。
信息来源:搜狐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5日内与留言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