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县郝家庄唐郭密墓
山西长治县郝家庄唐郭密墓
选自《考古》1989年03期
1983年4月,山西省长治县郝家庄村西,太焦铁路东侧的长治肉联厂工地在施工中,被推土机推出一墓。我馆得讯后即往现场进行了调査,发现为一座唐代土坑墓。虽然墓顶及墓室部分均已推掉,但离墓底约1.10米深处未经扰动。为了搞清此墓情况,对墓底作了清理。
墓为长条土坑墓,南北向。分墓道及墓室二部分。墓道与墓室之间用条砖交叉砌出翼形边牙形砖墙相隔。砖墙高0.90、宽1.08米。墓道呈长方形,长1.20、宽1.07米,高度不详。墓道内放置墓志一合及一打碎的陶罐。揭开墓志时,发现墓志四角各放置一枚“开元通宝”钱。墓室呈刀形墓,长3.94、前部宽1.34、后部宽0.72米。高度不详。墓室内中部顺置人骨一架,基本完好,其旁发现少许腐朽的板灰痕迹(图—)。
随葬品除在人骨架脚底部放置一件编织器盒外,其余大部均放置人骨头前及右侧,器物大都保存完好。现将器物分述如下。
瓷注壶4件。形制相同。白釉、黄釉各二件。器身修长,口沿部略外侈,圆肩平缓,深腹。颈至肩部有握柄,与柄相对处有圆柱形短流。两条系分别附于肩颈处,下部泥胎外露。其中白釉瓷壶,通高23.1、口径8.2、底径5.8厘米(图二,1,2)。
陶砚1件。灰陶质,表面磨制光滑,砚体呈簸箕形。砚底前部两侧有对称的椎形足。其背部阴刻楷书“十六日"三字。通长11.6、中宽6.6、前高2.8、后高2.2厘米(图二,5)。
陶盆2件。敞口,浅腹,平底,口径20.4、通高6.9、底径8.7厘米(图二,4)。
陶罐2件。均残。灰陶,卷唇,短颈,圆腹下收,平底。通高24、腹径19、口径10、底径11厘米(图二,3)。
铜镜1件。方形抹口,外圈起边。素面,背中部饰有一圆钮。中有孔,边长7.7 X 7.7厘米。,
铁刀1件。长方条形,全身锈烂。长23、中宽12、厚约0.3厘米。
“开元通宝”钱4枚。圆形方孔。
墓志一合。志盖呈盡顶状,盖部细刻线框,中刻篆书“大唐故府君墓志之铭”。盖顶及四刹边缘均雕刻宝相花卉图案。志铭为楷书,竖22行,横19行,实计字428字(图三)。
长治地区发现的唐代各期墓较多,而且凡随葬有墓志的墓葬多为砖室墓。因此,此墓的形制特点还是值得注意的。此墓出土的瓷注壶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因此,在长治地区有纪年的唐墓中能够出土这样好的瓷器”这还是首次发现。
墓志记述,死者郭密,字坚。于大中三年秋八月十四日终于私弟,其年冬闰十一月二日迁葬于府西南十里坤埠,先祖旧莹地。
(王进先朱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