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尽全力 拍遍中国】风流潇湘,长沙的少年意气绝不会毁灭在一场大火!

【长沙人 · 少年心】文案文字版来啦!
先表白up主漫游银河计划和文案撰稿 ღ( ´・ᴗ・` )比心~ 正在肝每期的文案,手打不易,押韵部分已用彩体字标出,希望对你有用~ 还请大家多多点赞投币,有错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欢迎各位大佬评论区指出。

山不高大,水不潇洒,见多识广的游客,偏偏钟爱这一江繁华。爱吃爱喝,爱玩爱闹,楚地的辣椒热油,爆炒出一锅不夜长沙。人山里独立寒秋,人海中浪遏飞舟。在这个视频中,我们将追索一个网红之外的长沙。问一问经世务实的潇湘文脉从何而来,点燃星城的点点星火,又是怎样的少年意气。
望南岳余脉,踏长江远来。自中原远到的华夏衣冠,于名山之间悠然徘徊。迎北来的萧瑟寒风,引东南的氤氲水汽。春秋短促,连绵潇湘洞庭;雨热同期,滋养千里鱼米。归葬炎帝的百草、湘妃泣竹的深情,四千年前的长沙盆地,早有史诗落笔。
征百濮、定南越,四方交汇,自古三苗仓廪;点星宿、落九州,白沙水岸,合著星沙之名。从战国时期的夯土小郡,到现代繁华的楚汉名城,两千年的长沙,不变其址、不改其名。与麓山对望,修养浪漫性情。四羊方尊、大禾方鼎,先民们的创作,贵为国器;彩绘帛画、素纱禅衣,马王堆的文物,凝滞古今。风流魂魄,祈求神灵的指引;秦汉简牍,散落于农家的桃林。初出茅庐的长沙,生来一派贵气;无忧无虑的少年,偏要学忧民之心。
战国末年,秦楚相争,屈原于潇湘流落,哀怜艰难民生;百年之后,文景之时,贾谊从长沙回朝,明君却只论鬼神。才华与抱负埋没成屈贾之乡,血性和叛逆自此落地生根。两军对阵,看太守斩将;伤寒杂病,问医圣仁心。欧阳询的书法开启大唐盛世,杜工部的诗歌点缀湘江风情。于庙堂则出将入相,出江湖则口吐文章。一种此时还尚未名状的文脉,正在湖湘之间生长。

石渚湖畔的高塔,谭家坡下的故窑。自中唐崛起的长沙陶瓷,沿海上丝路畅销。而要从实用的商品演进到务实的思想,古城长沙还需经历五次危亡、提出三种主张。
唐末天下大乱,马殷割据湖湘,却只愿以楚王名义上奉天子、下抚士民。为顺应南北商路变化从而鼓励茶叶经营,再用营田廉租耕地,丰实百姓仓廪。他逆儒家之轻商传统,专注商品贸易,国都长沙,由此工商兴起。
两百年后,靖康之变,乱世战火,再度蔓延。张栻不屑朝堂排挤,受邀而来,执掌岳麓书院。他主张传道济世,不问辞藻钻研,逆反功名学问,一如屈贾先贤。与朱熹论道会讲,于山野间弦歌不绝,收尽惟楚之才,彰显湖湘学派。
缘起于濂溪先生的 “文以载道”;发扬于五峰先生的 “循道而行”;通晓了朱熹的 “人伦天理”;融汇了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宋元明清间的神州陆沉,沉淀王夫之的经世之学,应乱世而生,指引晚清变局中的湖湘士人,看透千年未有的迷雾,专注救亡图存。
从洋务运动到变法维新,从实业兴国到辛亥革命,这座城市从未错失任何一个可能逆天改命的热血魂魄。无论是用才智互拼或者是以性命相搏,他们终于为这个内外交困的国家点燃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百年之后的岳麓山上,还能听见当年的激荡回响;经世致用的思想融入血液,是游客们乐见的市井流光。山下的学府依旧,学子们满腹文章,就和那位来自湘潭的少年一样,写下锦绣潇湘。

1911年春,出身农家的毛润之初到长沙。事业、挚友、爱情、恩师,这座城市将带给他许多青春珍藏。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往湘江击水,看百舸争流;再赏爱晚红枫,江山如画。与同学们组织新民学会,深入农舍民房,又于岳父家学得最新理念,化作犀利文章。他擅长将高深的理论上达学者、下访工农。他执着于洞穿本质,战略宏伟又利于执行。
小龙虾、大香肠,搏杀街巷一定要名号响亮;糖油粑、葱油粑,寻常小吃也得是用足心思。吃香闻臭的黑色豆腐诠释美食里的实事求是;刁钻稀奇的热辣鱼嘴是实践得来的美味真知。日落灯起,这座城市逐渐苏醒,夏夜在即,长沙人自有妙计。
六点,结束疲惫无聊的工作;七点,回归开放小区的生活;八点,奔向橘子洲头的烟花;九点,流连黄兴路上的烟火……
太平街里的游客、潮宗街里的民谣,饭后得闲的男女老少,少不了一起按摩洗脚;解放西路的酒吧、冬瓜山上的排档,午夜时分的温暖粉店,干挑一碗鱼龙混杂。不同的街道,不同的玩法,只有遍地开花,才是不夜长沙。
吃喝玩乐,当然不是长沙的全部;爹爹娭毑,正上演当年的歌舞。琴岛演绎,航空歌厅,三十年前的青春男女,也是今日的不夜风情。防不胜防的跟风,层出不穷的竞品,想要站稳这个市场,得紧扣勤劳机灵。台下挖角揽客,台上倾心创作,配上别致宣传,迎来场场爆火。小歌厅里杀出来的《奇志碰大兵》,琴岛模式中走出来的《快乐大本营》,紧贴人民生活的笑料,自然换得群众的好评。从《晚间新闻》的家长里短,到《还珠格格》的万人空巷,演艺底色的传媒湘军,一声“想唱就唱”引爆全国疯狂……
随乐起舞的爹爹娭毑不曾减当年的活力,但是他们也只是见证了娱乐之都的崛起。建筑街巷,却已不太记得这座城市更远的往昔。背叛、谎言和满城灰烬,还有多少老人能够证明,这座古城是如何在烈火中凋零……

湘江岸边的遗址、天心阁旁的警钟,烟火缭绕古老牌坊,祭奠府城学宫。多少古迹复原,多少街巷沉默,多少长沙人的骄傲毁在“文夕大火”……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寇进逼长沙。半个月后,蒋府应对,竟是再行焦土。三天三夜的大火延烧,致使三万市民无辜丧命。两千余年的光辉履历,于畏敌耻辱中荡尽夷平。日机空投劫后照片,认定长沙举手可定。然而大火烧尽了民心,远没有烧尽这座城市的血性。1942年12月,日寇再犯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已介兵临城下。侵略者的钢刀炮弹,将焦土里的城市再一次蹂躏,而焚化他们的四道天炉,已然在长岳之间日渐成型。连绵百里的阻击战线,给他们一地弃尸和一个答案:为何一座本已被抛弃的孤城偏要决一死战……
而当硝烟散去,家园重生焦土,长沙离开舞台中心,是数十年的舔舐蛰伏。不用重点项目的照顾,也不搞革命摇篮的特殊,浑身蛮劲的长沙人,自信能在刀剑起舞。
90年代,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相继成立;00年代,湖南卫视与传媒湘军时代开启;10年年代,文和友、茶颜悦色等品牌引领本土风靡;20年代,长沙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中部第一……
从机械传媒到餐饮文艺,这座城市以并不出众的体量在一个个红海产业中逆势突起。遍地开花的生意,着重县镇发力;满城重现的繁华,古老而又年轻。不用谁来责备娱乐至死,也不用谁来赞许低洼房价,这个叛逆而又倔强的少年早就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敢为人先,心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