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校歌见闻录

2020-12-21 17:45 作者:豆豉辣椒酱  | 我要投稿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题记

一、序幕

当我的领导告诉我要写校歌的消息时,我正在准备开学典礼的相关事宜,刚听到消息的时候我没反应过来。

听完整个消息之后的我

于是我打电话联系了一下过去教我声乐的老师,跟他反映了这个情况,想询问一下盱眙地界有没有能快速写完一首歌并且能做好配器录好音还好唱能让学校学生快速学会还能让领导满意的能人。我的老师不亏是老江湖,听完这些要求处变不惊,很和蔼的又问了一遍:“几天弄出来?”我微笑着回答他:“算上今晚一共两天加一个晚上吧。”

我的老师挂了电话。

二、开端

怎么写呢?我想首先还是先取百家之长,搜一搜其他学校的校歌是什么样的吧。

我在网上最先搜出的知名校歌是由饭尾歩作词作曲,吉田亚纪子演唱的日本至学馆高校校歌:《梦追人》。说实话歌很好听,但对我在旋律方面的写作几乎没什么帮助。因为日本作曲家的艺术风格太强了,一方面歌曲节奏型极其复杂,我唱都费劲,更不要说学生了;另一方面是歌曲风格太过柔和,软绵绵的,好听是好听,但我本人并不很喜欢。但是在歌词这方面,说实话《梦追人》的歌词极其优秀,优美而包含青少年的朝气,尤其以结尾这句:“有你陪伴,我们就能飞跃夜空去往银河。”将青春校园的团结、奋进以及梦想表达的淋漓尽致,对我接下来的歌词创作启发很大。

然后我搜的歌曲就是集团总校昌乐二中的校歌《让理想插上翅膀》。旋律很催人奋进,“确实是中国校歌该有的样子!”我想。于是我给自己写的歌曲也定下了基调:一定要激昂,旋律要令人激动。然后我再看歌词,写的也很好,歌词也很斗志昂扬,鼓舞学生奋发向前。于是我决定歌词也要像总校的校歌一样,令人积极向上。

“那你直接按着总校的校歌改不就行了?”我的初中同学听闻我的感想,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质问。

等等,好像也不是不行。“只……只要我按着总校的校歌来,旋律不变……只改一点歌词的话……校歌……就真的能……快速完成了吗?”

“当然啦,赶紧把这莫名其妙的事情全部搞完,打两把游戏不香吗!”

“好想法!”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凭什么别人写出的歌好听我就得抄他的?我不信这个邪。校歌,我硬写给你看。

三、发展

(一)写旋律

首先是旋律,怎么才能在旋律上催人奋进呢?什么旋律最能引人激情呢?我立刻想到了军歌。军乐队伴奏的大量军歌均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听众情绪的带动也是最为明显的。于是我优先参考了自己认为相对简单又有极强推动力的两首歌曲:《走向复兴》和《义勇军进行曲》。对比了两首歌的旋律线条后我发现:

1.以主和弦开始时,在旋律上均选择了“sol(首调)”这个音。(什么原因不知道)

2.旋律进行中最大的音程没有超过六度。

3.旋律中均使用了大量的附点节奏用于增强旋律的推动力。

4.两首歌曲的最高音均在e2-#f2左右。

于是建立在对这两首歌曲的分析,我最终决定使用F调撰写校歌,并简单的认为,最终完满终止会落在主音上,而最终的主音应该就是全曲的最高音。但当我在使用西贝柳斯软件填写旋律的时候发现最终的完满终止是要出现在歌曲尾声部分的。而主要旋律部分尽量还是下行至主音相对较为好听,所以第一个晚上的最后关头我完成了下列旋律作为歌曲的主干,并初步编写了简单的伴奏和歌词。

当晚我就讲旋律导出成MIDI模式,放给了我另一个学音乐的同学听。

“你开头这句的结尾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前奏吗?”

我立刻下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听了一下,


“不改了,明天给领导听听吧……”我想。

第二天领导听完,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总感觉少一段,只有主歌没有副歌啊?”

副歌怎么写呢?我又开始上网查询。很多答案都告诉我,副歌和主歌在表达情感上是有差异的,所以表现形式上一定会有所不同。

“情感表达要有差异,表现形式要不同……那不就是转调嘛!”我想的十分理所当然。但是近关系调里大调往其他大调上转我实在是不会,让我做曲式分析我倒是能轻松看出来,写起来实在是有难度。于是我选择了大调转小调,中间的伴奏用几个共同和弦连接起来,完成了第一版副歌的旋律,然后立刻送过去给领导听了。领导依旧露出欣慰的笑容:“怎么这么哀怨啊?”“我在副歌上转了小调,情绪上有些变化。”“校歌情绪为什么要往低了转啊?副歌要昂扬起来啊!你要不然先想歌词的事吧,副歌部分我来写,你就先把歌词好好配上吧。”

我于是开始听话的想歌词该怎么写,在我冥思苦想一个半小时无果后,领导把他的旋律递给了我:“把这个旋律抓紧抄上吧,赶紧把歌做出来,我们送给校长审核一下。”我大致哼唱了一下,果然很好听,“领导效率真高!”我想。于是我听话的开始抄写,我个人在抄旋律的时候习惯唱首调:“la~mi~re~do~la……l……呃……mi~la……”

“领导,您写的这条……也是小调吧……”

领导:

“啊?怎么可能呢?我看看……”

我按首调唱了一遍。

“呃……好像确实是小调,这怎么办啊?我按F调固定调写的没看出来……”

“我再按这个旋律改改吧,看看能不能写成大调的……”

然而最终我几乎把旋律都改光了,也没改到大调上,只能再推翻重写副歌,为了突出情绪的变化,将倾向发展至更昂扬的位置,我在副歌中再次使用了更加多的附点节奏,并且把整个音区上移至小字2组周围,最终形成了一条相对高亢的旋律。

说实话,我写完这条副歌明显感到沾沾自喜,因为配完伴奏再听主歌和副歌,连接的很顺畅,我甚至感觉很好听。于是我又立刻交到了领导手上。

“嗯,很好!旋律就这样!歌词呢?”

(二)歌词

“领导!我是真不敢写歌词,我本人也不是文化程度特别高的,写出来的歌词怎么都不合适吧!”领导说:“有道理,我找语文老师想想办法。”

二十分钟后,“没老师敢写。”“为什么?”我有些惊诧。“废话,谁也看不懂你这曲子里有几句话几个音的,拿命写?”

好,我写。

我再一次开始上网搜寻,校歌一般歌词都是什么样的呢?经过15分钟的查阅,我对能查询到的26首我个人认为还不错的不同校歌进行了初步的汇总和总结,发现了几个规律:

1.中学校歌描写的事物基本为四样:扬帆起航、迎风飞翔、插上翅膀、心怀梦想。

2.有很大比重的校歌都在歌词中加入了便于区分学校及其地理位置的歌词,而且这些类型的歌词多为文言文。

3.有少量的校歌歌词包含与学生有关的各类典故。

建立在这几条规律下,我开始了歌词的编辑工作。

“写歌词最先要想的是压什么韵。”这个想法本身是极度错误的,但是我就是强迫症般地无法从这个想法里走出来。于是我开始分析韵脚。究竟该压什么韵呢?既要保证易于发音,又要郎朗上口,还要保证表达情绪是积极昂扬的……

等一下,昂(ang)扬(yang)?

江洋韵合不合适呢?我回过头来看了看校歌描写的都有什么事物:起航、飞翔、翅膀、梦想……压的全是江洋韵。稳了,歌词就决定压江洋韵了。

那我要怎么凸显学校和地理位置呢?盱眙不压江阳韵,但是盱眙有个别称,叫都梁,都梁就押韵了。那盱眙还有什么?我们第一山中学周边有什么呢?淮河、斩龙涧、第一山,斩龙涧边上还有个魁星广场靠我们学校很近。广场倒是押韵,但是放歌词里太别扭了……

怎么体现学生精神面貌呢?我当即想起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但是这里压的是由求韵,想用的话得放在副歌里……

经过一系列考证和整改,最终,在第二天晚上,我终于写出了第一版歌词。


第三天一早,我就和领导一同,将这份半成品交由校长,做最后的定夺。校长:“你们这歌看样子花了不少功夫啊。这歌听起来很像三四十年代那种革命歌曲啊,歌词也挺像的……”一听这话我就稍微放心了,起码校长整体是满意的,不至于整个都推翻重来了。经过一番商讨,校长最终提出了三点建设性建议:

1.百年学府是形容其他学校的,不是说我们学校,得换掉。

2.学生是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得到最终硕果的,不是什么魁星点的斗,这句歌词有些许封建迷信色彩,得换掉。

3.整首歌曲虽然一听就知道是盱眙的学校,但整体表现的精神并不是第一山中学的内核,感觉跟第一山中学关系并不大,歌词整体还得再简单改改。

按照校长的指示,我与高中的语文组秦老师进行了细致的商榷和整改,最终完成了校歌歌词的创作。

四、高潮

(三)配器

“配器法是真不会,大学学的是师范,根本没学过啊。”我面对着西贝柳斯软件界面自言自语,一时欲哭无泪。配器今天下午出不来,就没法录音,没法录音,明天学生就学不了了。学生学不了,开学典礼就少了个节目。

“西贝柳斯直接导出来的曲子能听吗?”领导也知道我很为难。我跟领导其实想过直接就这么将就了也未尝不可,只是这西贝柳斯导出的音乐电子感强也就罢了,到底还是音乐品质太差。就还剩半天的时间,伴奏听起来滋滋啦啦的根本录不了音,所以终究还是要拿专业软件做配器。

拿什么做配器呢?我们所有音乐老师手里一个正经音乐制作软件都没有,只有个能做混音和剪辑的AU。没有有正经音色库的软件,配器法再厉害也没法做,更何况我根本就不会配器法。

“实在不行,拿库乐队做吧……”这是下下策,我本不想跟领导说的。

“音色怎么样?”

“还是电子感很重,但是好在齐全,再怎么说也比西贝柳斯直接导出来的强。”


领导的脸色我看出来了,怕是要不同意。

“好,你先做着吧,出来我们再看看效果。”领导终究是同意了。我心里明白,真出来了怕是就要用这个了,因为根本没时间出去找人做配器了。

那么库乐队怎么用呢?我也不知道怎么用。MACBOOK里的库乐队跟iPhone或者iPad里的根本不一样,我从来也没做过。我果然叕一次开始了百度之旅,一个小时后,软件我是大致会用了,但是手边连个电子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外置MIDI键盘了,我要做,只能在软件里拿鼠标一个音一个音点,再一个音一个音调长度。于是我开始聚精会神对照西贝柳斯的谱子抄钢琴伴奏。

终于,钢琴伴奏我写完了。但是,主旋律用什么乐器?和声乐器用什么?还需要其他乐器演奏主旋律吗?打击乐怎么配呢?前奏怎么进尾声怎么结呢?

心痛到无法呼吸,我陷入了沉思。

但是我的领导并没有沉思,问我:“钢琴伴奏你都能写好了,怎么还不把其他乐器写了?”

“我不知道怎么配器啊?”

“我知道啊!”

“那正好啊,这配器您来做吧!”我好开心啊。

“可这软件我不会用啊。”

“我指导你做吧。”“……好。”

“首先歌曲的主旋律一般为第一小提琴,木管和铜管组里也可以找出一到两件乐器上主旋律,和声的伴奏全放进其他提琴组里,高音区的就往更高的位置全写成八度音程,低音区的也一样往更低的位置走八度。所有和弦的低音全部按照基本拍放进贝斯里。铜管那边再加一点主旋律的变奏,时值短一点,加点动力化的节奏。木管那边不加也无伤大雅,你看看能写就写,不能加就算了。打击乐主歌部分用大军鼓小军鼓,副歌部分用沙锤,节奏你自己看着定吧,好听就成。”

领导为了让我能听懂说的十分简单,这么配器的目的也很明确,可具体怎么往里填我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毕竟大学我学过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所以我就照着领导的意思,用交响乐的编制写了一首合唱出来。最终的打击乐我实在是不会写了,于是上网搜起了我同学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总谱,按照这首曲子的打击乐节奏型,写完了整首曲子的配器。

(四)录音

配器终于配好,我们最大的工程就已经完成了,起码歌曲的伴奏是完全出来了,实在不行在全校硬教然后开学典礼跟着伴奏唱嘛。

我把我这个想法向领导反映了一下,领导和蔼可亲的回答:“我们就六个音乐老师,全校多少个班?没有原唱怎么硬教?”

“可明天就要求全校学生学会,现在已经下午,去录音棚拿命也录不出来吧?”

“要不然直接拿你苹果电脑内置麦克风录?”小伙伴们出谋划策。

“苹果麦克风里一没声卡效果,二没音量控制,录出来的干声自己听着都难受,还能往伴奏里混音?”

“你这校歌都没办法录了怎么还说的这么专业?”小伙伴的重音在“还”字上,意表嘲讽。

“那不是废话,当年大学里我也是跟风做过两天主播的,不是跟你……等一下……”

“领导,有办法录了,虽然不知道效果能不能行,但我个人感觉肯定是比拿电脑硬录来得强。”

“什么办法?”处室内其他老师脸上充满好奇。

“哈,你这套设备还在学校里啊,当时没带回去啊?”领导笑容虽然欣慰,但也同样有些许惊讶。

这套声卡和电容麦是当初刚来学校的时候,数据中心要录消防防震疏散演练的提示语音,我才从家里带过来的,后来一直收在柜子里,差点就忘了。

“有设备就好办了,你们抓紧时间录出来吧。”“您也要录。”“嗯?”“您自己说的,我们一共就六个音乐老师,录音起码音色也得丰富一点吧。”


录音ing...

“……调有点高了吧……”“……我们都唱不了,学生怎么唱?”“降个调吧……”

校歌由此从F调变为了bE调。

最终,在整个音乐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共录出了两条独唱录音,三条合唱录音。

(五)混音和成品和教唱

AU虽然用起来很方便,但整个音乐组的人其实也没有多少混音的经验,大家最多就是把几个音乐剪到一起去,所以虽说已经到几乎最后一步了,可还是难住了大家。

“要不然直接简单合在一起算了,反正录音的时候声卡也已经加了效果了。”

“只能这样了。”

于是我做的混音异常简单,大致就只有四个操作。

1.调整时间轴,对齐各个音轨。

2.录音增幅,然后所有音轨一起强制限幅。

3.每个人声音轨再加一次混响。

4.清除杂音。

好了,完成。

导出MP3,打印歌词,上传FTP。

第二天清晨,全校师生集合后操场,共同学唱校歌。

五、结局

校歌完成了,开学典礼结束了,这种情况基本可称之为“完满终止”。

嗯,基本……

数据中心打来电话:“你那个校歌的音频能不能发一份给我啊?校长说要加在跳操前下课的广播里。”“啊?哦,好,马上发给你。”

一个星期后。

同事:“嘿!马上要下课跳操了。”

我:

六、尾声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本来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能有撰写校歌的能力和机会的。校歌的完成,本身与日常的积累与学习密不可分。自己专业水平的高低,对软件应用的熟悉程度以及平日里的读书思考,离了任何一方面,校歌可能都会胎死腹中。哪怕是建立周围大量优秀教师和同仁帮助的前提下,这首歌曲完成过程中也在充斥着大量的机缘巧合,同样暴露出我作为一个音乐教师能力的片面与不足。这时刻提醒着我要一直怀着求知若渴的心态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不起眼的知识就会成为你成功的基石和法宝。

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心态。在校歌的撰写过程中,整个音乐组从未有过放弃的想法。任何事情都是做了才能知道能不能做到的。如果当初我们自认为自己不是这个专业,而主动请示放弃这个任务,那么我们可能在极长的岁月里都无法体会到自主创作音乐、制作音乐的乐趣了。

前路险峰当途,不管是翻过去还是绕过去,总还是要向前走的。就此停下脚步,只恐失却了为人师表的勇气和资格了。

(仅以此篇,分享我创作校歌的经历,希望能为所有刚刚从事音乐教育亦或是音乐行业的同仁提供一点小小的经验和教训,如能引起一些思考,当与君共勉。)


校歌见闻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