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摇滚》截图拉片:第十集
1,我不是学影视专业的
2,我也不从事影视相关工作
拉片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有空就把自己喜欢的老电影拖出来反反复复拉片
因为不是专业的,所以也许拉了十几次,还能突然发现新东西,这也是一种快乐

第一个镜头,奔跑,顺着地面的木纹。木纹形成了速度线。加上背景饱和度很高。很有视觉冲击性。加上这种高饱和色在现实中必须要功率超强的大灯才能打出来,所以有一种非常不日常不真实的感觉。



已经第十集了,粉色运动衫长裤已经和波奇强绑定了。所以就算青山换了声线,就算看不到脸,也是一看腿就知道是波奇。
这一组镜头就算是第一次看就知道显然是波奇的妄想。
重点是,这段妄想也确实表达了波奇的内心渴求: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风云人物,希望自己是被大家追捧的对象。
所以这一段的视听也在为表达这个渴望服务。
在妄想中,波奇是在人们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的,是从台阶上走下来的,是走路时能咔咔咔发出声音很有存在感的。
另外,这个往前走一步脸就打亮的光,是真的被用烂了,也确实是真的太好用啊……

周围都坐着同学,都做得很端正,加上画外的台词,交代现在在哪,正在发生什么。

听到女仆咖啡厅后,马上推到近景给波奇反应。
镜头推到脸上,才会显得反应强烈。如果还是刚才的那个镜头不便,就算波奇一样的动作,反应也不会如此强烈。


之前的同学都有给模糊,这个前座女生没有。
用实拍的说法就是,其他同学都没对焦,现在这个女生是对焦的。
做出差别后就很容易注意到她。
于是她和波奇之间的互动就在预料之中。
当然因为波奇在她背后,看不到。所以这个互动是单方面的。
她说,有人去表演的话我会动心。然后波奇一个叠画就去提交申请了。
这种反应也是再次表现了波奇的内心渴望。
只是,因为长期养成的性格原因,所以她还是害怕的。为了表现这个害怕,这里背光,表现出了和坐在教室时对比鲜明的阴影,来渲染沉重。

本来是正对着申请箱要交申请单,但是下跪磕头,晕倒躺下全部都在侧面完成。
这是因为两个动作如果都是在一开始的位置,那么就背对观众了,而且根本看不清。
当然,如果要问这里为什么不多给一个镜头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到底是节省经费还是追求前后连贯,就见仁见智了。

1,波奇醒来刚睁眼还没看到喜多,就能听到摇滚乐;
2,看向喜多,喜多在摘耳机;
3,波奇看向喜多的第一时间,哪怕带着耳机喜多的注意力就在波奇这里了。
这里隐晦表达了:
1,初衷是为了凉加入乐队,并不是真的那么在意摇滚的喜多,在偷偷自己补摇滚的课;
2,喜多真的很关心波奇,波奇醒来前她的注意力应该一直都在波奇身上。

申请表在两人中间。
这个构图就很直白了说明了本集主要矛盾就是两人对申请演出不同态度,产生的戏剧冲突。

申请表在喜多背后,和波奇中间隔着一个喜多。
1,喜多在,波奇就不敢提申请表的事情;
2,因为态度和行动力的却别,所以其实喜多对申请表的控制力是大于波奇的。

左边这张海报很有意思。结束乐队4个人,这张海报画了3个人。一个主唱,一个鼓手,还有一个不知道是贝斯还是吉他,不过我个人倾向于画的是贝斯。


波奇对垃圾桶的执念。哪怕是找了椅子坐下,坐的也是垃圾桶位。

两个前辈又一次配对了,挂单的波奇就只能去找喜多互动。

这个镜头第一集就出现过。同样的背光,被窗框锁住。
不同之处在于,行走方向和第一集相反。
第一集,和喜多错过了。这一集,就要撞上喜多。

波奇前方突然出现暖色,而且是转角。
情绪上给出信号,喜多该登场了。

单就画面来说,广井每次出现的时候,在镜头上的运动方向,和波奇都是最合拍的。
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劝动波奇的话,那肯定是广井。

第一次看动画的观众到目前为止,对广井的印象肯定是个有点屑,大喇喇,偶尔可靠,很开朗的一个人。
但是这里,两个阳角都选择站了起来,广井是和波奇、凉这样的阴角一样在低姿态的。
诶?

第一次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我就知道刚刚在安慰波奇的虹夏要慌了。
你们猜,为什么?
因为,警示语。


用镜头语言表达关系的变化。
一开始,虹夏代表的是结束乐队这边的主视角,志麻是新出现的角色。是主客关系。所以虹夏的占画比被刻意放大,志麻被刻意缩小。
双方开始正式交流后,主客关系不再存在,回到正常的比例。而且,前后对比,是虹夏缩小,志麻放大,这会放大志麻作为前辈的气势,同时虹夏显得谦逊收敛。

主要矛盾主要角色的两人要站中间,甚至间距也是最小的。


和直接登上舞台就开演的结束乐队对比,有开幕,一下子就显得很专业。



这场live的重点是波奇视角的感悟,所以没有那么用心刻画,开场就卡点交代各个成员的状态。


vocal开始前,给广井的影子,说明她是主角,也强调迷幻感。
vocal开始,还是要切到广井真人。

这个镜头也是很有宗教感……
对救赎的渴求。

广井打得很亮,但身下的观众被压暗了。
可以理解为波奇眼中加了滤镜的广井,主角感爆炸,她即是光。

广井会直接贴着波奇坐下,波奇也不抵触。再次表现两人之间没什么距离感。

镜头换个机位,两边压暗,其他角色出镜,虽然房间里人很多,但是一下子就变成了两人可以放开交流的私密空间。

为了表现年轻广井的紧张,色调调过,更冷。

主要矛盾,主要角色,同一件事的反应放在同框。

之前都是喜多用行动力主导,喜多走前面,波奇邀请喜多那次甚至是波奇躲在喜多背后。
但这次,喜多主动掉队了。


波奇在光里,喜多在影里。用这种位置互换的对比,来表现喜多对自己独断的愧疚。

这个路面一定是要画了白线的,就算取材地没有也会加上。
因为如果没有白线,两人之间互相谅解的联系感就会削弱。

我没有注意看职员表,但是第九集和第十集的作监应该是有换人。
前八集非常强调画面严谨,而第九集第十集为了情绪效果,会牺牲部分严谨。
就像第九集地铁上二人相对时不真实的光效一样,这里也出现了不严谨的地方。
喜多站定后没动过,但之前鞠躬前,她的脸是在阴影里的,现在她还在原地,直起身子脸就被光打到了。
这是为了表现被原谅后心情的放松,而牺牲的严谨。
注:我并不是说这不好。为了演出效果牺牲严谨性的行为不管是动漫还是3D还是真人电影比比皆是。片子毕竟是给人看的。我只是想说,第九集开始,镜头语言风格确实有显著的改变。

最后,我先提一下这个镜头。
我知道很多波喜多狂喜。可惜我不喜欢站CP。我拿这个画面出来说也不是想说这个。
我说的恰恰是:我很欣赏这种“没有贴贴”的结果。
当时看到喜多往前跑的镜头时,我敢打赌很多人会认为喜多抱上去了。
但是并没有,她只是抓住了波奇的手。
我特别喜欢这种处理。因为这是乐队,乐队成员之间关系当然很好,会互相关心,会互相体谅,但是并不是说乐队成员之间就毫无距离感。这个距离制作组把握得非常好,也是因此,孤独摇滚的结束乐队,其实也不真实,但是和K-ON比,就显得非常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