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可以有新闻理想,但不要考新传。”

2023-03-08 09:28 作者: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 我要投稿


◼️ 这句话在去年国家线出分后广泛地流传在朋友圈和微博热搜「新传」的词条下:白底黑字、言简意赅,其中夹杂的失望、震惊和无奈,无需过多言语:就单看那天从下午四点至晚上九点一直挂在热搜前五的“新传”词条,就知道在不断增加地点击里,有几十万个不甘心的灵魂想要哪怕一点点的安慰。


◼️ 下午,今年调剂群里有人说,又到了要公布国家线的时候了,“突然公布→微博热搜国家线→国家线热搜被新传抢走→新传人普遍(咬牙切齿)(哭爹喊娘)(失去新闻理想)→24一战的考生:管你多高,姐一定行!”的新一轮循环又要开始了。


◼️ 新传考研人说:“可以有新闻理想,但不要考新传”


◼️ 但三月不仅仅属于心碎新传考研人,三月也同样属于所有新闻传播毕业生,他们需要带着在象牙塔里培养出来的新闻热情和理想,带着“我一定要做一个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勇于发声、创造出互联网理性与温情讨论”的期待,一脚迈入了地方媒体/中央媒体/互联网大厂/新媒体公司,成为了无数格子间里的一个默默无闻的螺丝钉:我们看到的每一条信息都出自他们之手,出自一个又一个格子里罐装的、有着千篇一律的激情和此时一模一样疲惫的躯体和灵魂。


◼️ 新闻打工人说:“可以做新闻,但不要有新闻理想。”


◼️ 很明显,新闻与传播考试、新闻与传播工作、新闻理想在今天已经成为割裂开的三个子集,各自承载着期待、焦虑、失落和麻木,在这个社会中摇摆。



03/06/Mon.


新聞理想沒什麼用,

沒有分數沒有飯碗。

@TuTouSuo™️ 


先给大家说两个故事吧。


小江,1998年生人,和大家此刻的年纪差不多。他爱读文化研究,喜欢犀利尖锐的批判学派,喜欢上个世纪里的疯狂和浪漫,他会带女友去山顶看清晨的第一缕日出,也会在民宿的小院子里拉着女友的手跳一支没有名字的乱摇——他自视甚高但也偶然陷入自我怀疑,备考一年里《传播学教程》读了没几遍,倒是把自己感兴趣内容读了个六七八本,等到最后考试的时候,他说:把自己想写的都写了,应该还不错。


很明显,想写的不一定是老师想要的——这件事在考研里早就不是第一次发生,年年都会有人哭着说自己在卷子上写尽了对这个社会的洞察和思考,把那些粗粝的、灵韵的东西磨成了一个又一个文字倾囊而出,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小江也不意外,分数不高,复试不稳;于是他收拾了行李北上打工,一头扎进了新闻行业,并在第一天上班时和我说:“我消费品报道——等我转正之后,高低要找个机会在周五的一周学习分享小会上找个机会来讲讲法兰克福和拜物教。”


我在某个深夜收到小江的微信:“工作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又当又立的人,白天写着品牌策划,晚上痛骂消费主义,在地铁上阅读一会《理解21世纪的乡土中国》都会让我觉得北京的地铁空气不那么的窒息——我记得曾经一家短视频机构找我去做编导,我回他我拒绝生产这种无意义的内容,而现在我每天通勤一个多小时,赶着去生产无意义。”


“成长的麻木”,我曾经这么总结。


又是在某个深夜,他说他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写文章了——后来我们失联了好一阵子,今年天气转暖时他和我说,他辞了工作在一家酒吧里做深夜兼职,和阿根廷的老外聊他们的种族历史、跟意大利人聊摩托车和中国的对外贸易、还有一个阿联酋的富哥儿,请他喝了一晚上酒——他还会骑着摩托去看海,然后他想回来继续考研。


毫不意外,考研成为了很多人心中最佳的避难所和乌托邦,能治愈现实生活的千疮百孔,但也会在很多瞬间雪上加霜。


小江的故事还没结束,他邀请我有空去他工作的小酒馆坐上一坐,他新学的冻梨酒很不错,可以喝一点再骑车去海边吹吹海风——我答应了,等这阵子忙完就去,回来再继续写他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听朋友讲起的他们编辑部轶事。


他们部里另一个老编辑老刘颇有才华,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没事就爱妄议国是。那日二版新闻是一条关于「民用住宅70年所有权到期后如何处置的意见讨论」,毕竟几年后我国第一批70年住房即将到期,全国两/会等重要机构也已进行了几番讨论。但怕是那篇「意见」确有不妥,就像是延迟退休决议那样让人不爽——于是老刘写了篇随笔,借着填充版面之名排在了「意见」旁边,随笔写了什么不重要,只是随笔标题上书「扯淡」。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老刘被喊去谈话加批评加教育。稿子最后自然是没能发出去的,总编辑言简意赅,提醒老刘做事拎拎清。


老刘自然是能拎得清的,先下媒体行业里的记者,除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正规体制内的、正经媒体集团里的,个个拎的比谁都清——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用户喜欢看什么,用户需要知道什么,用户更关心什么。


但就是偶然会有一瞬间的反骨,再收敛回去——其实这事不是第一次发生,第一次老刘用的评论标题是「胡扯」,旁边的新闻是「关于离婚冷静期的决议」。自然也是被批评教育了一番,致使今日再遇此事,胡扯变扯淡,也是批判教育有了成果,收敛了一二。


后来这两件事就成了一段人人称颂但不敢多言,酒后聚餐必要说给新人听的「英雄行径」,又被很多老记者当作赤裸裸的“新闻理想”反面教材,言必说牛逼,但做是不能这么做。


写到这边,我想我得说的更直白一些——绝大对数时候,新闻考研和新闻打工,和新闻理想都沾不上边。


“新闻理想没什么用的,它换不来分数,也保不住饭碗。”前不久的某个深夜照例与友人们喝酒聊天,聊及今年考研现状,也聊及他大晚上接到一个电话就要立刻跑回单位改稿子的事时,我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真是世俗!”随即我痛斥自己。


*


◼️ 不要痴迷于理想


故事讲完了,那就说回我们自身。其实写这篇推送的目的倒也简单,三月里迎来送往,看了无数即将复试的人在自我介绍里谈玫瑰色的理想,又遇见无数因为热爱而义无反顾的选择这个专业的人,难免会有点想说的。


秃头所本来就一直因为理想主义被称道也被诟病,在我和班班持续五年之久的写作和努力下,我们也逐渐意识到了保持理想和践行理想主义挂在嘴上毫无用处,只有和周遭的现实的环境结合在一起,试着摸索出一条让理想主义不再只是虚挂在夜空中的月亮,而成为切实可行的路径的方法:比如足够多的知识辅以一些应试的技巧、比如保持写作即使很多观点无法表达但也换着法的表达。


而落回到今天的主题里,其实也就变成了当下复试和考研的方法论:不要空洞的谈理想,而要为此付出切实的时间和努力。


如果你致力于报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那么除了去衡量这个专业的内卷和竞争,分析它日益拔高的分数线,思考哪个学校压分哪个学校不压分以外,更重要的应该是立刻开始投入到相对规律的复习计划中,保持每天有3小时左右的知识摄取:阅读基础书目、对基础书目上的概念进行整理和理解、保持新信息的获取、保持英语的学习。


如果你正对你的复试一筹莫展,对自己的过往的空白感到担忧和焦虑,那么除了在自我介绍里谈及自己的理想和跨考的原因之外,还需要更加明确的用流利的英语、流畅的专业课表达和对社会热点的思考中,不断的侧面描摹你的理想,告诉老师你为了站在这里,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拥有了怎样还不错的成绩。


这些可能看起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就是读书和学习,就是优异的成绩和表现,但这些背后必须付出的长久坚持,很多事情比喊一句:“我想成为新闻人,践行自己的理想主义”来的有分量的多。


*


◼️ 也不要丢弃理想


“你为什么要考新闻传播研究生?”


一条非常实用主义的逻辑就是为了提升学历、为了提升自己、为了获得一个进入更好公司或者进入新闻传播行业的敲门砖,以及因为相对而言文科不需要考数学,并且门槛低一些:这些都是要报考新闻传播研究生的原因。当然在这些话语之外,还有很多更有趣一点的答案:兴趣爱好、对这个行业感兴趣,觉得这个专业比较有趣,将来想成为记者/娱乐记者等等。


每年年初和大家聊及考新传的理由是,总是无外乎上面这些答案,年复一年无数人涌进这个专业里,为了学历和兴趣这两大基本原因:但就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驱动之下人们翻开了传播学、翻开了新闻学,读到了“传播是人与人亲密关系的再现”,又感受到了黄金一代的新闻人如何怀揣着对一个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不停的写作、写作、写作。


这些片刻的兴奋和瞬间被击中的感动,从来都和「新传考研」这件事联系在一起,从来都和那些每日读书的几个小时、保持思考的每一天有关。即使我们在很多时候赋予了考研以绝对功利性的目的,认为它不过就是一个获取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可度的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考研与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个体持续性的思考:思考人与人关系的构成,思考真相和情绪谁主导了社会,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思考话语的力量和权力的崇拜。


“可以有新闻理想,但不要考新传”这句话本就是一句悖论:


因为绝大多数时候,新闻理想往往迸发于备考新传的某个瞬间,迸发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彼此拉扯,是即使我在做着一件足够实用主义的事情,我也希望在其中找到一丝属于浪漫和理想的自我认同。


这种认同感不来自于社会普世性的标准,也无关他人的评价与目光,它不由985或者211决定,也不可以用稳定或者不稳定来形容——它只是让我保持了独立的思考,告诉我如何取悦自己,并发现了可以为之奋斗和努力的事情。


找到了一点点「意义」,而不是像一个社会螺丝钉那样,没有感情,没有思想,没有喜怒,只有麻木。


“再问你一遍,你为什么要考新闻传播的研究生?”


昨晚是我给2023届上的最后一节课,复试班热点串讲,最后我再一次抛出了这个问题,和与23届第一次见面时一样,而这漫长的、一年的学习和陪伴,也的确带来了不一样的回答。


“因为它由最亲密的关系,最直白的符号,最热烈的情绪构成,因为它由每一个社会个体,每一次相遇与碰撞,每一个生命和故事构成,因为它由社会的呼吸、时代的低语、无声的呐喊构成。”


“因为它收集了人间琐碎的烟火,又浸润了社会洞察的理性。”


“这就是,我选择新闻与传播的理由:始于一个功利的选择,又在摸索和感悟中,找到了一抹属于自己的玫瑰色理想。”


可以有新闻理想,可以考新传,但不要把学历当成唯一的结果,也试着在追求学历和世俗成就的过程中,找到一点关于意义的悸动——权当是写在国家线出分前、写在春招前、写在你开始准备新传考研前的一点点,小小的劝慰。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²

「2023/复试班」

在春日,在新的一年

触碰理想,实现期待


🐼🐡


“可以有新闻理想,但不要考新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