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

2023-06-08 17:23 作者:第六个早晨  | 我要投稿

双城记 [英]查尔斯·狄更斯 宋兆霖译

以下为阅读过程中所记录的一些句子,值得反复读。另有个别陌生的字词,也一并记录。


第一部 复活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和当今这个时代是如此相似,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权威们也坚持认为,不管它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来评价它。

第二章 邮车

精疲力竭的马匹呼出的热气喷入雾中,仿佛那雾全是它们喷出来似的。

第三章 夜影

细想起来,这事实在奥妙,任何一个人,对别的人来说,都是深不可测的奥秘和难解之谜。

每当我在夜间进入一座大城市时,就会有一种一本正经的想法,那些黑压压的鳞次栉比的房子里,都藏着各自的秘密;每幢房子的每间屋子里,也都藏着它自己的秘密;而各间屋子里无数胸膛中跳动着的每一颗心,就它自己的某些心绪来说,即使对最亲近的另一颗心,也是一桩秘密!有些可怖的事情,甚至于死亡,就起因于此。我再也不能翻阅我所钟情的这本可爱的书了,即使我希望能及时读完它也是枉然。我再也不能凝望那深不可测的水流深处了,在光线射入的瞬间,我曾瞥见深埋里面的珍宝,以及其他沉入其中的东西。这本书注定了在我仅仅读完一页后便会砰的一声合上,永不再开。当阳光在水面上嬉戏,而我茫然地站在岸边的时候,这水注定了要被永恒的坚冰封死其中。我的朋友去世了,我的邻人去世了,我的爱人、我的情之所钟也去世了;那藏在每个人心中的秘密,也就被永远牢牢地封存了,而我也将把我心中的秘密一直带进我的坟墓。在我走过的这个城市的任何墓地里,在我看来,有哪位长眠者内心深处的奥秘,比那些忙忙碌碌的居民更加神秘莫测?而在那些居民看来,又有哪位长眠者比我更神秘莫测呢?

讳莫如深huì mò rú shēn · 深,深重;隐,伤痛。鲁公子庆父谋杀太子般而出奔齐国,《春秋》不明记其事,认为事件重大,提起来伤臣子之心,所以讳而不言。后把事情瞒得很严密叫作“讳莫如深”。

骄傲、轻蔑、反抗、倔强、驯顺、悲伤,一种表情接着一种表情;还有各种各样下陷的面颊、死灰般的脸色、枯瘦的双手和手指。不过脸庞大体上还是同一个,个个的头发也都未老先衰地白了。

他拉下车窗,望着窗外刚刚升起的朝阳。车外是一片刚犁过的土地,地头还留着从马身上卸下的犁铧。再远处,是一片幽静的矮树林,林中还有许多火红和金黄的叶子挂在枝头。大地虽然寒冷潮湿,天空却一片晴朗,太阳正冉冉升起,灿烂、宁静而又美丽。

第四章 准备

他看上去整整齐齐,有条有理,双手分别放在两个膝盖上,背心前襟里有一只怀表发出响亮的嘀嗒声,像在布道,仿佛要用它的庄重和长寿,跟炉火的轻佻与短命一比高低。

而别人的事,也许和买来的旧衣服一样,穿脱都很随便,用不着多动心思。

茶房张大嘴巴,圆睁着双眼从桌边往后倒退了几步,把餐巾从右臂换到左臂,做出一副安闲自在的姿态,仔细打量着这位正在吃喝的客人,就像站在观测台或者瞭望塔上一样。这是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年代的茶房都有的习惯。

我呢,去认明他,只要我能做到;你呢,要去恢复他的生命、爱、责任心,使他重获休息和安乐。

一阵战栗传遍她的全身,而且从她身上传到了他身上。她用一种低微、清晰而又敬畏的音调说道,就像在说梦话:“我是去看他的鬼魂啊!那是他的鬼魂吧—不是他!”

第五章 酒店

街道又被愁云惨雾笼罩,对这儿来说,这种凄惨的情景,比阳光灿烂更加自然和谐。

这种酒洒满街心的石头,许多人被它染得血红的时日,快要到来了。

此时,在这间阁楼上,确实有一个人在干细活,酒店老板站在窗前看着他。这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背朝着门,脸对着窗,坐在一张矮凳上,向前躬着腰,正在忙着做鞋。

第六章 鞋匠

那声音微弱得可怜而又可怕。这无疑和长期幽禁及饮食粗劣有关,但主要还不是由于肉体上的衰弱,它的特别可悲之处在于它是孤栖独处、言语久废的结果。这声音像是许久以前发出声音的最后微弱无力的回音。它已经完全丧失了人类声音的活力和生气,使人感到仿佛是一度娇艳的色彩消褪成了一点淡淡的渍痕。它是如此低沉抑郁,简直像发自地层深处。这声音强烈地表达了一个绝望无救的人的心灵—一个在旷野里孤独飘零、饥寒交迫的游子,倒下去等死之前就是以这样的声音来追念家乡和骨肉亲友的。

那天晚上,我被人叫出去时,她曾把头靠在我的肩上—她生怕我走,可我毫不在乎—当他们把我关进北楼时,我在袖子上发现了这几根头发。‘把这几根头发留给我吧!它们也许能使我的灵魂飞出,但绝不可能帮助我的肉体脱逃。’这就是当时我说的话,我记得清清楚楚。”

他那头冰凉阴冷的白发和她的光辉灿烂的金发混在一起了,金发温暖,照亮了他的白发,仿佛是自由之光照遍了他的全身。

他长期以来习惯于服从强制的命令,这时也以这种顺从的态度吃了喝了别人给他的东西,穿戴上给他的斗篷和别的衣着。他爽快地让女儿挽住他的胳臂,还用双手拉住—紧紧抓住—她的手。

在这亘古不变的满是星光的苍穹下,星星看上去离我们这个小小的地球是那么遥远。据有学问的人说,它们的光芒是否已经照见了我们这个地球—宇宙空间中一颗既有苦难又有业绩的微粒—尚难肯定,到处都还是黑暗的幢幢夜影。从开始出发到黎明,在这整个寒冷不安的时段里,那些幻影又在洛里先生耳边窃窃地问了起来—他坐在这个从坟墓里挖出来的人面前,心里想着,这人的哪些智能已经丧失殆尽,哪些还能恢复如初—依旧是那个老问题:“我想你是想复活的吧?”依旧是那句回答:“我说不上。”

第二部 金线

从他那飞转的愤怒的砂轮上,迸发出另一些讥讽的火花。

狺狺yín yín · 犬吠声。

第二章 看热闹

渊薮yuān sǒu · 鱼和兽类聚居之处。喻指人或事物集聚的处所。宛,即宛县,汉为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

内心的情绪总是要透过人体的外表流露出来的

犯人头顶上方悬着一面镜子,朝他投下反光。许许多多邪恶的和不幸的人曾被这面镜子照过,后来就都离开这个镜面,从人世间消失了。如果镜子能重现它所照过的映象,像大海最终要将沉没海中的死尸浮上海面那样,那这个令人厌恶的地方就会成为阴风森森、冤魂出没的处所了。

第三章 失望

每当上演一出非常引人入胜的戏剧,众目所瞩的主角脸上一出现特别强烈的表情,观众马上会不自觉地加以模仿。

第四章 庆贺

他向那一品脱酒寻求安慰,几分钟之内就把它喝得一干二净,随即就伏在手臂上睡着了,他的头发披散在桌子上,那长长的裹尸布般的烛泪,滴落在他的身上。

第五章 胡狼

他的眼睛周围有一圈放纵、倦怠、憔悴的印记,凡属他这类嗜酒贪杯的人脸上,都有这样的眼圈。

凭良心说,我不能肯定这不是你的错。你总是不断地钻呀,冲呀,挤呀,推呀,无休无止,弄得我毫无进取的机会,只好在一旁发霉生锈。不过,在这种天快要亮的时候谈论一个人过去的事,未免太煞风景了。在我离开之前,还是换个话题,说点别的吧。”

他走出门外,迎面扑来悲凉的空气,天空阴沉沉的,河水黑森森的,整个景象犹如一片毫无生气的荒漠。阵阵尘埃在清晨的疾风中团团飞旋,仿佛荒漠中的飞沙在远处腾空卷起,前锋已经开始弥漫这个城市。

浑身是无用的精力,周围是空旷的荒漠,他在穿过一条僻静的小巷时,收住了脚步。霎时间,他看到眼前出现了一片由崇高志向、克己为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构成的海市蜃楼。在这幻景中的美丽城市里,有着无数虚无缥缈的亭台楼阁,娇媚可笑的人儿从那儿朝他频送秋波,花园里熟透了的生命之果累累垂枝,希望之泉在他眼前粼粼闪光。可是刹那间,这番幻影就无影无踪了。他走进一栋楼房的天井,爬上一间高高的阁楼,和衣倒在一张凌乱不堪的床上,徒然的泪水濡湿了床上的枕头。

太阳悲悲切切地冉冉升起,它所照见的景物再也没有比这个人更悲惨的了。他富有才华,感情深厚,却没有施展才华、流露情感的机会,不能有所作为,也无力谋取自己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症结所在,却听天由命,任凭自己年复一年地虚度光阴,消耗殆尽。

第六章 几百个人

洛里先生弄不清什么使她难受,所以摇了摇头,他把他身上这个至关重要的部位当作应付一切的法宝。

洛里先生知道普罗斯小姐忌妒心很重,不过现在他也了解到,她虽然表面上刁钻古怪,却是个毫无私心的人—只有女人中才有这样的人—她们为了纯真的爱恋和仰慕,甘愿俯身为奴,侍奉她们已经失去的青春,侍奉她们生来未有的美丽,侍奉她们从没福气受到的良好教养,侍奉她们惨淡一生中从来没有过的光辉前程。

大街上,人们东奔西跑忙作一团,都想在暴风雨到来前找到躲雨的地方。这个能发出回声的奇妙街角,响起了来来往往的脚步声,但并没有人走过。“人声鼎沸,却又阒无一人!”达尔奈倾听了一会儿后说道。

阒无一人qù wú yī rén · 同“阒寂无人”。静悄悄的,没有人影。形容非常寂静。

脚步声一直不断,而且变得愈来愈匆忙急促。这街角上,到处反复回荡着脚步的回声,有的仿佛就在窗下,有的仿佛近在屋内,有的来了,有的去了,有的中途停下,有的戛然而止。其实行人全在远处的街角上,没有一个近在眼前。

我常常独自一人沉溺在这种遐想中,我想象,这些脚步声属于那些将要走进我的生活乃至我父亲生活中来的人。

第七章 侯爵老爷在城里

谋虚逐妄的痼疾毒害了每一个趋奉大人的人。

(如今我们举目四望,仍可见不少的虚荣的大人和爱慕虚荣的小人。)

扶乩fú jī · 中国古代的一种巫术。“扶”即“扶架子”,“乩”指“卜以问疑”。将木制的丁字架放于沙盘上,由两人各扶一端,依法“请神”,木架的下垂部分即在沙上画成文字,作为神的启示,或与人唱和,或示人吉凶。“神”应请“降临”,画出字迹,叫作降乩。旧时民间常于夏历正月十五夜迎紫姑扶乩。架子也有用“畚箕”“筲箕”代替的,叫“扶箕”。口语叫“扶鸾”,传说因神仙驾凤乘鸾,故名。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巫术。英文为sciomancy,意即“箕占”“筛占”。

衣着是用来维持一切事物现状的永不失效的万应灵符。人人都为参加一个永不散场的化装舞会而乔装打扮。

大人终于卸下了那四条汉子的重负,喝下了他的巧克力,然后下令敞开了圣堂的大门,缓步踱了出来。应声前迎的人,是何等的俯身低首,何等的卑躬屈膝,何等的阿谀奉承,何等的奴颜婢膝,何等的寡廉鲜耻!全身心都在顶礼膜拜,哪里还有余力来礼拜上帝呢—大人的崇拜者们从来不敬奉上帝,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吧。

第八章 侯爵老爷在乡下

 侯爵老爷朝村民们扫了一眼,见他们一个个都恭顺地低着脑袋,就像他自己在宫廷大臣面前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低头只是逆来顺受,并不是为了讨好逢迎。

四周弥漫着夏夜的芬芳,就像不偏不倚的雨水一样,这芬芳也一视同仁地弥漫在离此不远的泉水边那群穷人的周围。

第九章 蛇发女怪的头

他说:“我的朋友,为了使我赖以生存的制度得以永存,我愿意去死。”

这里表面看起来富丽堂皇,可要是把它放到光天化日之下,从里到外仔细查看一番就会发现,它不过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破塔而已,它是由奢靡浪费、管理不善、巧取豪夺、累累债务、典当抵押、迫害压榨、饥寒交迫、受苦受难堆砌而成的。”

第十章 两个诺言

他想要的只是工作,得到了工作,尽力去做,做出成绩。正因为这样,他取得了成功。

这我知道。查尔斯·达尔奈,亲密无间的爱,也像疏远的隔阂一样,会让人猜不透,而且前者更是神秘莫测,难以捉摸。我女儿露西在这方面对我来说真是个谜,我一点儿也摸不透她的心思。”

第十二章 知趣的人

我所说的成功,是指对那位年轻小姐来说,我所说的可能成功的理由,也是就它们本身可以打动那位小姐而言。我说的是那位小姐,我的好先生,”洛里先生说着,轻轻拍了拍斯特里弗的胳臂,“那位小姐,得把那位小姐放在第一位。”

第十三章 不知趣的人

然而,他对医生家周围的街道,对街上铺的那些无知无觉的石子却倍加眷恋。多少个夜晚,当酒精已无法给他带来短暂的欢乐时,他总是愁眉苦脸、茫然若失地在那儿独自徘徊;多少个凄凉的拂晓,曾照出他在那儿踯躅的孤单身影,直至最初的阳光把远处教堂的尖顶和其他高大建筑的美衬托得轮廓分明,他还是迟迟不肯离去,仿佛这寂静的时光使他想起了一些早已忘却也无法企及的美好事物。近来,圣堂内大院里那张备受冷落的床他更少光顾了,常常是在上面躺不了几分钟,便翻身而起,去医生家附近徘徊。

你的心肠这样好,上帝会保佑你的!”过了一会儿,他拿开捂着脸的手,沉着镇静地说:“听了我的话别害怕,不论我说什么你都别畏缩,我就像个年纪轻轻就夭折了的人,也许我一辈子就是这样子了。”“不,卡顿先生。我相信你的生活会有美好的时光,我相信你绝不会辜负你自己的。”“还是说不辜负你吧,马奈特小姐。虽说我有自知之明—虽说在我这颗不幸的迷茫的心里一清二楚—我仍然会永远记住你刚才说的话的。”

难道什么也没留下吗?啊,卡顿先生,再想想吧!再好好想想!”“不,马奈特小姐,自始至终,我都知道自己不配。不过,我还是忍不住,怎么也忍不住想让你知道,你是怎样一下子把我这堆死灰点燃的—不过,这堆火和我的本性一样,无法再烧旺,也不能发光,毫无用处,只是白白地烧尽而已。”

第十四章 本分的生意人

最后,有消息说警卫队就要来了,人们才开始慢慢散去。警卫队也许真的来了,也许根本没有来,乌合之众往往就是这样。

第十六章 仍在编织

府邸和茅舍,石刻的人脸和悬吊的人体,石头地面上的血迹和村里水井中的清水—成千上万亩的土地—法国的一个省—乃至整个法国—都在夜空中浓缩成一丝模模糊糊的细线。整个世界,连同它所有的伟大和渺小,全都寄托于一颗闪烁的星星。既然人类的知识能够分离一束光线,分析出它的组成,那么更高级的智慧也能从我们这个星球发出的微弱闪光中,辨明居于其上每个应该尽责的人的一念一行、一善一罪。

她目光一闪,打了个结,像是勒死一个仇人。

虽说路途遥远,但已经上路,正在走来。告诉你,它绝不会后退,也不会停下。告诉你吧,它一直在前进。

pán · 劈开的竹木片。 · 量词。多用于商店、客栈等。

第十七章 一个夜晚

在凄清的月光下,她搂住他的脖子,把脸埋在他的怀里。月光总是凄清的,就像初升或将逝的日光——就像所谓人生之光。

第十八章 九天九夜

可是洛里先生不得不注意到,这位鞋匠的手艺开始还有点生疏,后来就令人担忧地日益熟练起来。到了第九天的黄昏,在苍茫的暮色中,他干活的态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专心致志,双手的敏捷娴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第十九章 一条意见

医生离家的当天晚上,洛里先生拿着斧头、锯子、凿子和榔头,普罗斯小姐举着蜡烛,两人一起来到他的房间。洛里先生关上房门,带着神秘而又负疚的心情,把那张鞋匠板凳劈成了碎片。普罗斯小姐在一旁举着蜡烛,像个谋杀案里的帮凶—说实在的,她那副冷酷无情的模样,干这行倒是个颇为合适的人物。两人接着就在厨房的炉子里“焚尸灭迹”(为了便于焚化,事先已劈成碎片),工具、鞋子、皮子则埋在花园里。心存忠厚的人总是认为毁坏东西和背着人做事是邪恶有罪的,因此,洛里先生和普罗斯小姐在做这件事情并灭迹的时候,在感觉上和外表上,都像是一对犯下了弥天大罪的同谋犯。

第二十章 一个请求

我亲爱的,我要求你永远对他宽宏大量,即使他不在跟前,对他的短处也要十分宽容。请你相信我,他很少很少敞开他的心扉,他的心上满是深深的伤痕。亲爱的,我看到他的心在流血。”

在黑暗街道上踯躅的孤凄的人

第二十一章 回响的脚步声

要是一个男人真心爱上一个女子,在失去了她,当她成了人妻人母之后,仍能对她一往情深,始终不渝而又毫无怨艾,她的儿女们一定会对他怀有一种奇妙的感情—一种出自本能的怜惜之情。这究竟是触动了潜意识里哪一根微妙的心弦,任何回声都没法告诉你。不过事实的确如此。卡顿也是这样。除家人之外,卡顿是小露西对之伸出胖乎乎手臂的第一个人。在她逐渐长大以后,他在她心目中的地位依然不变。那个小男孩,几乎在他的最后时刻仍在念叨着他:“可怜的卡顿,替我亲亲他!”

太太那只果断的右手拿着的,已不是平日那轻软的织针,而是一柄斧头,腰间还挎着一把手枪和一柄快刀。

他们发现人海在起伏翻腾,人们正在寻找德法尔热。圣安托万人叫嚷着,要酒店老板来领头押解那个守卫巴士底狱、枪杀人民的监狱长。没有他来领头,就没法把这个监狱长弄到市政厅去受审,没有他,说不定这家伙就会逃走,那人民的血(多少年来一钱不值的东西,如今突然值点儿钱了)就会白流,没法报仇雪恨了。

圣安托万的热血沸腾起来了,暴政和铁腕统治的血在流淌——淌在市政厅台阶上监狱长的尸体躺着的地方—淌在德法尔热太太的鞋底上,刚才她就是穿着这只鞋踩住他的尸体,割下他的头的。

第三部 暴风雨的踪迹

第二章 磨刀砂轮

他那随风飘散的白发,他那引人注目的面容,还有他那像划水般把刀斧枪剑推开的颇为坚定自信的风度,使他很快来到聚在砂轮旁那群人的中心。

待洛里先生再次朝窗外张望时,那个巨大的砂轮—地球,已经转过来了,院子里被阳光照得一片通红。那架显得小了的磨刀砂轮孤零零地伫立在清晨宁静的空气中,上面有一层猩红色,那绝不是阳光染的,也绝不是阳光所能消退的。

第四章 在风暴中镇定自若

他觉得这个人的生命就像钟表,停走了那么多年,其间积蓄了巨大的能量,如今正以旺盛的精力重又走动起来。

在他行医的过程中,由于他的外表和巴士底狱囚徒的经历,使得他和所有其他人的处境迥然不同。他没有遭到过怀疑,也没有受到过传讯,仿佛他真的是个十八年前复活的人,或者是一个活动于芸芸众生中的神灵。

第五章 锯木工人

天空中暗红和橙黄交错,蒙蒙雾气从塞纳河上升起,这说明黑夜快要降临了。

第八章 斗牌

普罗斯小姐不久以后回想起—她至死也没有忘记—在她双手按着西德尼的胳臂,仰起头来望着他的脸,恳求他不要伤害所罗门时,她感到他的胳臂坚实有力,眼睛中闪烁着一种灵光,这不仅和他马马虎虎的外表完全相反,而且使他整个人发生了变化,使他变得高大起来。

总而言之,”西德尼说,“这年头是个冒险玩命的时代,要下冒险玩命的赌注,才能赢得这种冒险玩命的赌博。让医生去打稳牌,我来打险牌吧。这儿谁的命都值不了什么。任何人都有可能今天被放回家,明天又会被处死。好吧,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就玩它一次命,把关在候审监狱里的朋友赢回来,而和我斗牌的对手,就是这位朋友—巴萨德先生。”

第九章 定局

他在飞驰的流云下大声说出这话时,丝毫没有满不在乎的样子,他脸上没有漫不经心的表情,而是有着一种挑战的神色。这是一个灰心丧气的人下定决心的样子。他徘徊过、挣扎过、迷途过,如今终于踏上了正路,并且看到了路的尽头。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此时街上寂静无声,夜色深沉,这些话音在他的脚步声中回响,在空中荡漾。他的心十分宁静、坚定,他一边走一边不时重复着这几句话,这些话始终在他耳边萦绕。

即使共和国要求你牺牲自己的女儿,你也有义务那么做。往下听吧,听时要保持肃静!荒谬)

第十章 阴影的内容

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受压迫的情感会像火一样爆发出来。我原先总以为它必定隐伏在人民心中,可是在这个垂死的少年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情感的爆发。

伤心和绝望中有着无穷的力量。”

第十一章 暮色苍苍

我走之前,”他说着,迟疑了一下—“可以吻她一下吗?”后来人们回忆说,当他俯下身去,用嘴唇碰了碰她的脸时,低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离他最近,据她事后告诉大家说,她当时听见他说的是:“你所爱的人的生命。”在她成了一位慈祥端庄的老太太时,她也是这样告诉她的孙子孙女们的。

第十三章 五十二个

风在我们后面狂奔,云在我们后面飞腾,月亮在我们后面猛冲,整个狂野的黑夜在追赶我们。不过,除此之外,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别的什么追上来。

第十四章 编织到头

德法尔热太太粗劣的长袍中裹着的,就是这么一副铁石心肠。那长袍可真合身,她随随便便披在身上,模样儿显得颇为古怪。粗布的红帽子下露出的黑发非常浓密。她怀里藏着一支实弹手枪,腰间插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她这样装备着,迈着合乎她性格的坚定自信的步伐,以一种从小惯于赤脚裸腿走在棕色沙滩上的轻盈自在,沿着大街快步走去。

爱总是要比恨有力得多

第十五章 足音永逝

亲爱的陌生人,要是没有你,我一定不会这么镇静,因为我生来就是个可怜的小人物,胆小得很。要是没有你,我也就不可能提高我的思想,想到那位被人处死的主,使我们今天在这儿还能怀着希望,感到安慰。我觉得,你是上天赐给我的。”“你也是上天赐给我的,”西德尼·卡顿说,“眼睛一直看着我,亲爱的孩子,别的什么都不要在意。”“我一握住你的手,就什么都不在意了。要是他们动作快,我把手松开时,也会什么都不在意的。”“他们的动作很快的。别怕!”他俩站在迅速少下去的受难者中间,旁若无人地交谈着。眼对着眼,嘴对着嘴,手拉着手,心连着心。这对万物之母—大地—的儿女,原本天各一方,迥然有异,如今却在冥冥之路上相遇,同归故土,一起安息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最伟大最感人的是爱,而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牺牲。)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如何谈《双城记》给我的感受,应该先说文字本身,整部小说里,有大量的比喻,描写景色、人物的心理、革命的发生,文字精妙形象,值得反复阅读。再说结构,狄更斯的伏笔用得巧,特别是在对细节的处理上,比如克伦彻清晨床边沾满泥的鞋,手上的铁锈味,先让你产生了疑惑,摸不着头脑,而后徐徐道来,把你那疑惑解释清楚,原来克伦彻所谓的生意是指在夜晚伙同其他人掘墓盗尸。书名的双城,一指英国伦敦,另一指法国巴黎,从书名到人物设定,都可看到这种二元对位的安排,堕落悲观对生活失望的卡顿与放弃贵族身份到英国独自奋斗的达尔奈,黑与白,最好与最坏。当然,现实生活不是只有黑白,而是五光十色,要复杂得多。最让我感动的是卡顿这个形象,他牺牲自己,拯救了所爱之人的丈夫,即他的情敌,他面目宁静安详,平静坦然地将生命弃在了那荒唐时代可怕的断头台下。卡顿有才华,然而却只能被埋没,他酗酒,自暴自弃,他鼓起勇气,向所爱之人坦白,然而只是坦白。他是悲剧人物,然而造成这性格的原因却不得而知,他步入天国,向上帝寻得了救赎。

用心做事吧,除去自己头脑里可怕的妄想。

 


读书: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