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抑郁症,躁郁症
本文会帮助大家了解微笑抑郁症和躁郁症
【1】微笑抑郁症:这些人确实经历着很多抑郁的症状,感受到焦虑和绝望,对事物丧失兴趣,甚至有自杀倾向等,但是他们并不是每天缩在床上,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甚至令人误以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因此,很多家属在他们出现异常行为或者自杀时,都感受到震惊或者难以相信。
【2】毫无征兆的消失:办葬礼时候,在她包里,还发现了美工刀的刀片,她是随时准备自杀的,也曾经和我其他姑妈说过,不想活了。但是大家都不当回事,以为是开玩笑,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
【3】理解微笑抑郁症:你看不出来对吧?你无法从我的眼神甚至从我的声音感觉出来,你只想说:照片里的你在笑啊!对,没错,我在笑着,我笑是因为你。我不想让你感到难过,不想你和我一起痛苦。没人能帮我,我只能自己去应对。空虚,孤独,沉重,疲惫不堪,一切都那么让人烦躁
【4】为什么会假装开心?哪些患者更容易假装开心?假装开心有什么危险?如何应对假装开心的情况?
【5】识别微笑抑郁症:他们脸上总带着笑容,但总找各种借口减少和我们共处的时长
【6】躁郁症:躁狂抑郁症患者往往要面临躁狂和抑郁的双重折磨。躁狂发作的时候,人会感受到极端的兴奋、充满能量、自信而无所不能,严重时出现幻听、幻视的症状,容易被激惹,与别人产生冲突,病人可能认为自己并不需要长的睡眠时间,可以做额外的工作或参加社交娱乐活动,躁狂情绪所影响的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过度的乐观。
【7】刘可乐:但实际上,你只需要他们把你当成普通人,站在你身边就够了。所以,当有人得知我曾经得过躁郁症,然后表情开始变得沉重、像是要流露同情的时候,我都会赶紧“嬉皮笑脸”调侃一下:这年头要是没得个病,都不好意思叫自己现代人。
【文章非原创,采集自网络】

【1】微笑抑郁症
有些抑郁症患者,尤其是症状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来假装开心。相关的脑成像研究显示,重度抑郁患者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存在异常,表现为背侧前扣带回的活动更为活跃,这使得他们在情绪调节时存在困难。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看起来都很悲伤、失落,有些人会通过乐观的面具来掩饰自己,他们更多地采用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即通过抑制情绪的表达来调节情绪,会用表面的乐观开朗来掩饰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这种抑郁类型通常也被称为“微笑型抑郁症”。关于这一病症,有一个典型的故事:一位抑郁症患者去看病,医生告诉他城里来了一个特别幽默的人,在街上讲了三天笑话,把全城的人都逗笑了,并建议患者去找他聊聊,能对病情有所帮助。患者看了看医生,无奈地说:“我就是你说的那个幽默的人。”故事中患者的原型,就是“喜剧电影之王”卓别林。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著名喜剧明星“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和金·凯瑞的身上,他们在银幕前尽其所能的搞笑、耍宝、笑脸示人,丝毫看不出异样;但在舞台之后,都曾因抑郁症入院治疗,“微笑型抑郁症”的根源在于患者无法正当地处理外界压力,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愿意倾诉、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也解释了,为何银幕前喜剧明星总是与笑声相连的,而他们背后往往和抑郁结合得更紧。
微笑抑郁,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诊断类别,而是一些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病情的反应模式。临床心理学家将其形容为“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内在却承受着抑郁的症状”。这些人确实经历着很多抑郁的症状,感受到焦虑和绝望,对事物丧失兴趣,甚至有自杀倾向等,但是他们并不是每天缩在床上,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甚至令人误以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因此,很多家属在他们出现异常行为或者自杀时,都感受到震惊或者难以相信。

【2】毫无征兆的消失
你可能认识或者听过这么一类人,他们不是真正的快乐,他们平时和大家一样嘻嘻哈哈的,一眼望去,人群中就属他们最具有逗比的属性,即使是在社交网络上他们也从不传递负能量的东西,打个比方,他们的朋友圈或者微博里发的状态都是比较活泼欢快,充满正能量的。
然后有那么不经意的一天,你无意看到他们一个人时落寞得削骨的身影,问他们怎么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开心,他们通常是微微一笑回答说:“没有啊,挺好的。”然后给你咧个嘴,朝着你哈哈大笑,说:“我这样的人能有什么事情。”
再然后有一天,他们会突然开玩笑搞怪的和你说:“人生真是太痛苦了,有时候想想真没什么意思,我要么自杀算了。”听到他们这么说,你一定会奇怪,也会打趣道:“算了,像你这种人还会自杀,那全世界就剩不了几个人了,你不要太搞笑。”
一个男生像之前一样和朋友出去喝酒,唱歌,只是偶尔还会自嘲说一句,谁知道我会活多久呢?这一句自嘲淹没在大家吵吵闹闹的声音里,没有人在意,也没有人想太多。后来在一个普通的聚会之后,她的男朋友先是给她发了一句,哈哈哈生活好难啊,回想到他总这么抱怨,女孩并未在意,仍旧在电脑前忙着工作。可是第二天,就听到了男孩自杀的消息。女孩崩溃了,她回想到从前种种,才后知后觉,原来那是他在向自己求救,如果当初她能回复一句,能立刻去到他面前抱抱他,也许一切都可以避免。
抑郁症在现代社会并不被广泛重视,因为正常的人会觉得,抑郁症不就是心情不好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抑郁症非常非常可怕!比癌症更加可怕!而且,抑郁症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可以说很常见!!特别是到了女性,到了更年期,如果遇到家里或者生活工作不顺利,就会引发抑郁症!!
具体会有哪些症状,可以自行百度!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身边有人得了抑郁症,而大家都没有重视的话,她很有可能会选择自杀!割腕或者跳楼,一般是抑郁症患者的归宿,时间不用很久,不到一年时间就足够了!!
不要以为这是开玩笑,我是深信的!因为我的姑妈,在前些天就是因为抑郁症,以及和老公吵了嘴,而从十三楼跳下!她患病十个月而已,期间一直吃药,很清醒!临跳楼前一天,和正常人没区别,但是,当别人以为她好了,其实那都是表面而已!
所以,抑郁症非常非常容易复发,我的姑妈尝试过好几次跳楼了,但是这次没有及时阻止到,办葬礼时候,在她包里,还发现了美工刀的刀片,她是随时准备自杀的,也曾经和我其他姑妈说过,不想活了。但是大家都不当回事,以为是开玩笑,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

【3】理解微笑抑郁症
“我只要还有一点力气,就会假装开心,去讨好别人。“只有实在没有力气了,一个人的时候,我才会让自己被抑郁淹没。“别人都说,你根本就是个开心果,全世界都抑郁了你也不会。”…………无数次听到上面的那些话。甚至有一种感觉,如果他们不去假装开心,抑郁就不会那么严重,严重到生不如死。
有个女孩跟我说,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氢气球。氢气饱满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拽着自己向上走,积极,乐观,开朗,等等。以前刚刚抑郁的时候,还有挺多氢气的。很多时候还能感觉到那股向上的劲儿。
因为自己要强装开心,不想被人看出来,那个气就一点一点的往外漏。最后,就剩下一个干瘪的皮,只能在地上趴着。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真实的表达自我。(在抑郁以前就做自己,而不是去做一个“幻象”。)不开心了,就是不开心了。不用刻意的去假装开心。这里需要区别不开心和乱发脾气。在和别人相处之前,先学会和自己和平共处。
很多人的假装开心,是连自己都骗的。
“你看不出来对吧?你无法从我的眼神甚至从我的声音感觉出来,你只想说:照片里的你在笑啊!对,没错,我在笑着,我笑是因为你。我不想让你感到难过,不想你和我一起痛苦。没人能帮我,我只能自己去应对。空虚,孤独,沉重,疲惫不堪,一切都那么让人烦躁。我没有耐心,我只想一个人待着,我只想躺在床上,我不想锻炼,不想给自己做饭。
我是一个烘焙师和手工艺者,你只看得到我的表面,看不到我内心的黑暗、痛苦与无助。想对那些和我一样经受着痛苦的人说,请一定要寻求正确的帮助。抑郁症的治疗是因人而异的,去做对你最有益的事。
“现在我想让大家知道,我笑着,同时我也在挣扎着。”“我的女儿也曾经受过这样的痛苦,她被送往医院抢救的前一晚,她才和她爸爸一起去参加了父女亲情舞会,那晚他们玩得很开心....万幸,她活了下来,现在正在学着与她的精神疾病抗争。她那时8岁。”
“这张照片是我第三次试图自杀的前7个小时拍下的。照片是在早上拍下的,我们去散了步,吃了东西,度过了很愉快的时光。然而那天晚上,我就服用过量,被送往医院抢救。早上的时候,我在笑着,也很喜欢自己的发型,我当时没想到自己晚上会自杀。我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这意味着只需要一点事就能触发我的自杀念头。然而我的病症一直被医院忽略,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被确诊,因为医生不听我说的。
自杀并不是要哭着,可能是一个临时草率的决定,哪怕你的孩子正在同一个屋檐下熟睡,你的伴侣几个小时前还给了你一个晚安吻。“抑郁症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模样’,我可能度过了开心的一天,但我依然有自杀的念头。抑郁症是残忍的,有的时候我‘看上去’最不抑郁,其实是我最痛苦的时候。
人们有一种偏见,认为抑郁症要很脆弱很崩溃,你必须要蓬头垢面一团糟,拿着酒拿着遗书,你的痛苦才会被重视,才会被帮助。抑郁症是在床上发抖,抑郁症也是在外人面前假装微笑。抑郁症有时让你筋疲力竭,无法从床上起;抑郁症有时也会让你突然爆发精神,想要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抑郁症是哭,是自我厌恶,是恐惧;抑郁症也是笑,是拼命想要融入周遭。
请不要随意评断,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的笑容背后正经历和发生着什么。你不知道一个理解友好的话语,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抑郁症没有一个‘模样’,请停止偏见”

【4】为什么会假装开心?哪些患者更容易假装开心?假装开心有什么危险?如何应对假装开心的情况?
为什么会假装开心?
每一个微笑抑郁的人,或者说人前开心人后悲伤的人,他们都曾经尝试过想将内心的悲伤情绪和无力感表达出来,希望能够有人可以真正了解自己,愿意聆听自己的心声;但是很多时候是找不到这样的人。他们自己羞于出口,有病耻感,这是人性使然,迫于自己的尊严、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各种规则等等,做了很多尝试,都不能够让他们打开心扉,于是乎他们就会反其道行之,就索性将自己隐藏起来,伪装得越来越深。
在抑郁症患者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懂他们,能够在他们的世界里陪伴着他们,给他们温暖,把他们拉回到现实的世界中的人。如果你发现你身边的家人或者是朋友可能处于微笑抑郁症中,有些事情和有些话道理上是没有错的,也是不能说和不能做的。千万不要说:“世界上还有很多比你不幸的人”这样的话,这只会增加他们的罪恶感和羞耻感。
哪些患者更容易假装开心?
平时乐观幽默的人:一向积极乐观的人来说,他们习惯了在别人面前展现开心、自信的样子,所以遇到消极情绪的时候更倾向掩藏起来、独自承受。研究还表明,幽默的人出现精神问题的几率可能更大,比如2014年英国科学家对523名喜剧演员、364名演员以及831位普通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与非喜剧演员和普通人相比,喜剧演员更容易体验快乐感觉的下降,更容易产生对人类的厌恶感,也更容易出现精神病征兆,或者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男性更倾向掩盖情绪:男性抑郁症患者们通常更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这是爱荷华大学学者Cochran和Rabinowitz的研究结果,他们收集了临床心理治疗师对男性抑郁症患者诊断、咨询过程中的描述,发现男性抑郁症患者更倾向于用掩饰性的举动来掩盖自己的病情,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让他们认为暴露出自己的悲伤、焦虑和恐惧是承认自己的弱小。
为什么假装开心是危险的?
一个人将微笑来掩盖自己真实的抑郁情绪有很多理由,比如害怕被别人评价是脆弱的,比如害怕不被别人理解、无法融入群体,毕竟在现在的社会氛围便,抑郁症还一定程度上被污名化着,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往往让人感到一定程度的羞耻。
但假装开心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他们的抑郁情况很难被身边的人所感知,甚至有时候就连本人也难以发觉自己得了抑郁症。每一次在我们微笑并且想要假装“一切都好”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深处便会越发感受到与现实的脱离,会有类似“自己是不真实的”,“我的外在和内在是不一致的”,“别人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我”的感受,这会进一步加深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如何应对假装开心的情况?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真实情绪与平时表现的样子产生了较大割裂,努力去识别出自己的情绪问题,并考虑向周围环境寻求帮助。尽管求助本身令人有些抗拒,但要记住我们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完全独立而活着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是值得依靠和寻求的人生部分。向亲人或最好的朋友——真正最关心你的那一群人诉说自己的感受、讨论你的担忧,不要害怕成为别人的负担,有时候我们会忘了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人愿意支持我们。
共情的倾听者:如果你感觉到你的症状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可以寻求专业机构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来缓解内心的痛苦而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有微笑抑郁的可能,最好的办法不是强迫式地帮助TA,因为我们很难帮助一个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的人,这时候做一个支持性的角色、一个能足够共情的倾听者才是更好的选择。

【5】识别微笑抑郁症
隐藏信号1:睡眠、饮食习惯的突变
睡眠紊乱是抑郁症的重要前兆、也是抑郁中的一个重要症状,这主要包括比平时睡太多、或是睡太少。暴饮暴食也是。大量进食,可以让抑郁者觉得自己 “内在很满”,从而填补内心的 “空”。还有就是开始大量饮酒,酒精滥用和很多心理精神科疾病之间都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有的人甚至平时是不碰酒精的,但突然会开始 “想要尝试”,这都是危险的信号。
隐藏信号 2:他们脸上总带着笑容,但总找各种借口减少和我们共处的时长
其实,抑郁的人都会有许多的害怕和担忧。他们害怕自己最亲的人知道后,会跟着一起伤心,也害怕周围其他人知道之后,会给他们投去不理解、甚至不友好的目光。
怎么办?往脸上加一张 “我很好” 的微笑面具,就是最好的伪装。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在别人面前装着 “我挺好的”,但你想想,这个时候我们最忌讳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和别人相处太久。因为和别人在一起的时间越久、互动越多、就越可能在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面具、和面具下藏着的真实,所以最好的办法是:
避免任何可能的长时间互动,或者就是干脆找借口杜绝社交。所以,如果有个人平时很喜欢和人互动、或者至少是不拒绝社交的人,现在虽然脸上笑容依旧、也依然友好,但就是在想尽办法避免这些互动和社交,那也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隐藏信号 3:语言用词上的特殊变化
产生抑郁情结、或是已经被确诊抑郁症的患者,会使用更多的 “单数第一人称”。所谓的 “单数第一人称”,就是 “我、我自己”。相比之下,他们很少使用 “复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比如说我们,你,他)。
这是因为抑郁者的注意力会更聚焦在自己身上。注意:这不是说他们自私,而是在说抑郁者和其他人之间的联系比较薄弱。产生抑郁情结、或是已经被确诊抑郁症的患者,会呈现更多的 “绝对化用语”。所谓的 “绝对化用语”,就是 “总是、不存在、绝对是、完全地” 这种表达绝对程度的词汇(不分正面负面或是褒义贬义)。这是因为抑郁人群,相比其他人,更会以 “非黑即白” 的两极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

【6】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
2011年10月25日,28岁的青年演员尚于博跳楼自杀。这位曾出演过《杜拉拉升职记》、《娘家的故事》等热播剧的男演员曾被业界看好。在他去世一年后,她的妈妈毛爱珍成立了国内首家关注精神健康、抑郁症防治的公益组织——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将对独子的挚爱转化为对更多抑郁症患者的关爱。致力于抑郁症防治的宣传和普及。她说:抑郁症最难治和可怕的地方,源于大家的不了解我后悔没有早点发现,没能帮助到儿子”
毛爱珍成立基金会的这四年间一直在致力于抑郁症防治的宣传和普及。躁郁症≠抑郁症,多数患者曾被“误诊”。演员尚于博患躁郁症三年,并最终选择自杀。自杀前,尚于博患病整整三年,这也正是他产量最高、事业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这与其他抑郁患者无法工作,完全自闭等症状有些不同。毛爱珍透露,击倒尚于博的是一种叫躁郁症的疾病。它比普通抑郁症更难治疗,令患者更加痛苦。

我们俗称的躁郁症,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里的正式名称是双相及相关障碍。所谓双相,意味着患者会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周期性切换,一段时间陷入躁狂或轻躁狂状态,另一段时间又陷入重性抑郁状态。
单相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是丧失快乐、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悲伤、漠然,最终引起认知失调、行动萎缩和身体上的各种不适。而躁狂抑郁症患者往往要面临躁狂和抑郁的双重折磨。躁狂发作的时候,人会感受到极端的兴奋、充满能量、自信而无所不能,严重时出现幻听、幻视的症状,容易被激惹,与别人产生冲突,病人可能认为自己并不需要长的睡眠时间,可以做额外的工作或参加社交娱乐活动,躁狂情绪所影响的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过度的乐观。
当躁狂开始减退时,紧随着严重的抑郁,人觉得绝望、无力、无欲,自己一无是处。因无法接受自己两个极端的状态,严重时会导致自杀。毛爱珍形容,“这种状态就像坐过山车。”尽管公众对“躁狂抑郁症”很陌生,但事实上患病人数并不少。躁郁症患者往往自认躁狂是精力充沛的表现,没有加以重视;只有在情绪转向低落时,出现了抑郁症状,才察觉到问题存在。
大多数病患只有在抑郁期才向医生寻求帮助,描述的也都是抑郁症状,因此极其容易被误诊。跟抑郁症一样,患者并不需要安慰和嘲讽。更需要的是理解和陪伴,作为一种疾病,它亦是可以治疗的。但是临床上,给双向的药物和抑郁的药物不同。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药物,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来讲,是有害的
美国的一项研究,跟踪随访了13年前被诊断为抑郁症的200名患者,结果发现当年被诊断为单相抑郁症的患者中,46%其实是躁狂抑郁症。毛爱珍说,张国荣、作家张纯如实际上也都因躁郁症自杀。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躁狂和抑郁在来访者身上交替出现。躁狂发作的时候,人会感受到极端的兴奋、充满能量、自信而无所不能,严重时出现幻听、幻视的症状,而在抑郁发作的时候,人觉得绝望、无力、无欲,自己一无是处。作为一种疾病,它亦是可以治疗的。
【7】刘可乐,躁郁症患者故事
她曾说过自己尝试不设立场,不带偏见地去跟世界接触,所以她的文字中常有的是惊诧于另一个生命会如此的感叹,而不是“你怎么能这样”的优越感。她总是倾向于记住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瞬间,诸如哼歌的外卖小哥,掉落瓶子却因怕弄脏别人而拒绝他人帮助的拾荒阿姨。
她也在践行狄金森诗歌,她提出“一元出租自己”,微博树洞等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世间那些孤独的灵魂。无处安放的秘密,可以送达。她那里,因为我们知道,她会真的去听。她计划用十年时间来完成这一千次出租,去倾听关注陌生人的声音。
刘可乐表达躁郁症是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一会儿觉得活着很痛苦,一会又走上人生巅峰,是旁人无法理解的状态。她去看医生,但医生说这种病只有智商超过150的人才能得,类似梵高等人。为此自己还去测试了智商,是90。刘可乐的求学经历里也非常丰富,参加校队羽毛球模拟联合国,在美国加州念社会历史,在香港大学念艺术,生活中学习滑雪和冲浪,这中间学习到的百态人生,对自己影响很大。通过她的演讲,让观众明白,苦难并非财富,但我们勇敢对抗苦难才是真的价值所在。
这个病学名叫做双向情感障碍。大概病症就是抑郁到每天都想自杀,狂躁的时候感觉自己站在世界之巅,灵感突发,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她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就像是你从万丈深渊突然被拉到高空,太阳火辣辣打在你脸上;就像是你从冰窖被打到了火炉。这是一种比抑郁症更糟糕的病。

住院的第一天,她看到一个长得像花朵一样的女孩,跟她交谈时,表现出来都是青春期正常的烦恼,喜怒哀乐,但是她的家人觉得她有双向情感抑郁症,所以她被关在那个屋子里,哪里都不能去。刘可乐被吓到了,她央求妈妈能不能不住院?她如愿了。她说她发现这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因为当你百分之百接受了社会贴在你身上的标签,其实你就失去了自愈的能力。
她在十几岁患有躁郁症的时候,一直执着于寻找生活的意义,她接连看了二十几个心理医生,却没有找到让她满意的答案。她的母亲实在没辙,就带她去看哈佛的双向情感障碍研究所的医生。当可乐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个医生歪头一笑说:我每次被问到这样问题的时候,我都会问说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她一下子就被这个答案戳到了灵魂,她意识到追求意义本身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啊,而活着本身也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所以也许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本身。有时候问题没有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
后来我在出租自己的时候,第一个租我的人特别巧,她也是躁郁症,她也纠结同样的问题,我就把这个医生的答案告诉了她,她的第一反应让我有点意外,她说“这个答案好形而上哦”,于是我就把这个答案戳我的那一点告诉了这个租我的人:他通过简简单单的一个反问,直接把我拉到了这个问题最本质最本源的地方,让我赤裸裸的站在那里,
我把这个答案告诉她之后,她沉默了一个晚上,没有回复,第二天,没有回复,第三天,她发来了一个消息:可乐,我想了一天一夜,我想通了,也许问题没有答案才是答案……
李可乐曾经毫无保留的把她的病情告诉她交往过的男朋友,意外的是没有人因此而嫌弃她,反而每一任男朋友都给了她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力量,他们说:可乐,如果有一天你又感到了绝望,希望你不要放弃,希望你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去帮助你,去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你。也许我不能提供最好的帮助,但是请你不要失望,不要对下一个要帮助你的人失望。
可乐意识到:信任的成本是最低的,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你对对方坦诚,对方会感受到你的信任,并回馈给你信任,所以真诚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在伯克利大学打羽毛球时她认识一个男孩,聊天的时候刘可乐说自己患有躁郁症,但对方眉毛都没挑一下,他不是不懂,只是把这件事当成跟我脸上有个斑,我会滑雪,我食欲超级大,一样的普通特征而已刘可乐说:“其实,不管是医生还是家人,一旦把你当成病人的视角成立了,无论是误解还是帮助,你都会感到他们其实站在了你的对面。
但实际上,你只需要他们把你当成普通人,站在你身边就够了。所以,当有人得知我曾经得过躁郁症,然后表情开始变得沉重、像是要流露同情的时候,我都会赶紧“嬉皮笑脸”调侃一下:这年头要是没得个病,都不好意思叫自己现代人。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躁郁症是社会贴在人们身上的标签,而如果你接受了那个标签,就恰恰忽略了你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你自己对你自己的暗示是多强大的一种力量,而你忽略了这种力量。这个世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就是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不必每时每刻都人地皆宜。
可乐并没有要质疑躁郁症的症状,相反,她太懂得那种感受,那种你痛苦到想自杀,然后又嗨到觉得全世界没有人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哪怕当你感受到最脆弱,最绝望的时候,你都不要忘了,你自己的内心埋藏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你都不要忘了也许你自己才是你自己的心理医生,你也不要忘了,脆弱它也许是你的软肋,但它也可能是你的出口,所以不必去抗拒脆弱,拥抱它。
如果你问我你现在好了吗?我不知道。问题是我也不care我有没有好,就像我不care我到底有没有这个病一样。
苦难本身并没有什么好歌颂的,对苦难本身的反思和反击才是一种财富,也许我们反击了之后,我们还只是生活的幸存者而已。人生就好像你手里捧着一盏水一样,你看着它一直在漏,你所做的就是让它漏的慢一点而已。我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我所有的努力就是完成了平凡的生活,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童年的时候确实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过去这么久之后,我已经明白不要去把原因归咎到某件事或某个人身上——这也是这段经历教会我的,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要活成一个“受害者”,前行,才得以解脱。
“在出租自己的时候,我碰到了很多相似的人:偏执型人格障碍、双重人格、精神分裂、自闭症、抑郁症,还遇见得了肿瘤却很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我患了抑郁症,我爸却说打一顿就好了”
——“家里人说我是吃饱了撑的才会整天抑郁”
——“我是双重人格障碍,大家见到我就会露出
‘你好可怜的表情,让我觉得更痛苦”
——“患了躁郁症之后,全家人都围着我转,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我好累却又不知道怎么办”
在我看来,他们每个人都是X战警,拥有常人无法拥有的视角和世界,却也不被常人理解。其实我能为他们做的很少,很少。但我发现,他们需要的更少。”有很多读者把刘可乐的公众号当成情感宣泄的树洞,到现在她还有一万多封私信没有读完。有的病友长篇大论地说了一堆,刘可乐只回了一个“晚安”或“生日快乐”,他们就会十分高兴地回道:“还好你没有说‘我有什么能帮你或者做出任何怜悯我的举动,你把我们当普通人一样,真好。”
【关注抑郁症】相关文章汇总导航
认识抑郁症:纠正错误观念,及时发现和治疗
区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
科学解读:抑郁症的成因
微笑抑郁症,躁郁症
焦虑症,急性惊恐症
自爱治疗:接纳自己的抑郁和焦虑
心理治疗:缓解情绪的具体方法
药物治疗:抑郁症焦虑症,都是真正的疾病,不是心理问题,和抑郁情绪是完全不同的
身边的朋友如何伸出援手?如何跟ta沟通?
被误解的抑郁症:患者「渴望得到共情」
如何识别和预防自杀危机
患者故事:关于自杀情绪
患者自杀后,身边人的看法
家庭教育:“中国式打压教育”
儿童抑郁症:我们为何总是忽视孩子的痛苦?
5个孩子中就有1个抑郁,怎么能让他们快乐起来?
患者如何跟父母沟通?父母如何帮助子女?
抑郁症名人:李若彤,崔永元,杨坤,热依扎,郑秀文,lady gaga
抑郁症名人:范晓萱,薛凯琪,周润发,陈松伶,李兰妮,张桐
抑郁症爱情故事
患者故事一:患上抑郁症的原因
患者故事二:家庭矛盾,父母的误解
患者故事三:关于药物治疗的思辨
患者故事四:自救之路
患者故事五:轻生念头
《我的抑郁症》伊丽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