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猫教会我的
【一只猫教给我的】久违的长篇。
6.13 00:41 (大部分是6.13写的,也有一部分今天补充的)
说来话长,概括来说,在我们九九在门口附近站着等妈妈们回来的时候,我想正好我刚考完四六也没啥事,陪它玩会儿。我走过去玩了一会她就走到另一边我的位置那儿去了,我怀疑她去找我的包了,我怕她一爪子给我包开个破皮,走过去看看似乎她还没开始实施“犯罪”,我正要摸摸她,她张嘴就要咬我。我打了她一下,跟我们平常一样。并内心怀疑,为什么每次咬人她都会被打可她就是不改呢?是她的记忆力不好吗?但她随后跑开了,离我远远的。我走过去,她摇着尾巴。过了一会她爬回笼子了。我把手从笼子格伸进去,以前我们会玩抓手的游戏。但这次她不回应。我还以为她或许是累了,我就回去玩手机了,玩着我看了她一下,她也不动,头低着,叫她名字她才会抬头看看我,冷漠地看着我。至少我认为是这样,不看她的时候她又把头低下去了。当我再一次看她的时候,她把头抵在垫子上,像是人很失望很难过的时候头依靠着墙一样,我走到笼子正面,看到她头埋在前爪和床上,我从来没看见过她这样。这让我后来想起来小时候挨我妈的打的时候,我会特别讨厌我妈,我想这时候或许九九是特别讨厌我的。我看她小小一只窝在那里,竟然也觉得很难过。
虽然我以前就认为猫跟人一样,各种都有跟人差不了多少的各种想法和感情。但我从未像现在一样肯定,人与动物的情感是相通的,我突然开始迷惑,到底怎样才能在不打她的基础上让她不咬人?似乎每个人都能给我不同的答案和建议,但哪个是对的,九九又适用哪个呢?
就跟养孩子一样其实,小孩子调皮捣蛋要不要打呢?小孩子总有做错事的时候,但怎么能在不打ta的基础上让ta改正呢。说起来各种方法简单,但真正用起来难。
教育小孩是一种责任,可从来没有人提前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父母应该负什么责任呢?怎样负责任呢?没有人告诉父母。这就导致父母总会说:“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可为什么没有人教给他们呢?就像在走一条路,我们只知道路的终点是花园,但我们不知道怎么到达。有人告诉我们向前走,有人告诉我们向左走,有人告诉我们向右走。即使是去过那花园的人们告诉我们怎么走,可是我们走的总归未必是一条路。他们的走法用在我们的路上也未必能到达。所以,这就是人生,永远要人类自己摸索,走出自己的路来。但,这路上一旦有了另一个生命,就让这条路更难走了,更变化多端,更捉摸不定,且前路模糊。我想,这是我认识的同龄人们大多都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吧。当然或许也有一些权益的考虑,比如会很痛苦会丧失自己的生活之类的。会有社会上的一些不同的要求和压力等等。这让年轻人选择保持自己自我及自由。至于我,以上还要加上一条,我是真的不怎么喜欢小孩。有时甚至是讨厌。之前跟一个女孩子一起去玩,她看到小孩子戴着黄色的帽子说好可爱啊,真的真的好可爱啊,我对这场面完全无感,甚至觉得或许是动物戴着我会觉得可爱一些也说不定。出去玩的时候,一群孩子在高铁上又唱又蹦又跳又大声尖叫。我生气得只想把车掀掉。
昨天(6.14)坐车回来,一个小孩在我旁边打了我一下,莫名其妙地,这让我更加相信即使人生来并不是恶的也不会是善的。当然我小时候也干过一些调皮的事,同样我也不觉得人性本善,肯定有人说小孩子不知道什么,但是这种伤害是本性,人类的本性。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吧,大概是这个原因我总觉得占用我很多时间或自己个人的领悟的话会让我有点抵触,像是踩住了我安全范围的边线。似乎我是一个不太需要陪伴的人,我一个人可以干很多事。当然,并非就是完全不需要。
但导致我似乎不懂什么是陪伴。当我看到九九的时候,她似乎也不是很需要我,似乎因为我也没怎么陪伴她,这是我写东西的那天才意识到的,我只是自己没事的时候想,哎,今天可以和九九玩一会,但这不是陪伴。陪伴会只是没事的时候才有的吗?不是的。因此我似乎从小习惯了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什么是陪伴怎么陪伴。说不懂必然有人会说这很夸大其词,但我确实不太明白,不知道如何做就像是前文所说的在一个没有方向的路上一样,没人告诉我怎么做,做什么。不明白我为什么不懂并要打算嘲讽的人,这篇文章并不是给这种人看的。
后来我看到笼子里九九身边有一只蚊子,我推推她,她也不理我,我试图把蚊子和她推开,她也不动。估计还在生我的气。
让我想起来,之前倘若我跟我妈吵架我会做些让她生气的事情,并且是我在做之前就知道我妈会生气,我是故意的。虽然说亲人之间更容易彼此伤到对方,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不过,这个蚊子让我想到一些事情,
我想让猫猫远离蚊子,可是她自己是看不到的,她不能理解我的意思,虽然人和猫的语言不通,可是人和人又能情况好到哪里去呢。
一个人说的话,即使本意是想提醒对方那个“身边的蚊子”,但由于当事人并没有看到那个蚊子,于是不能懂对方的意思,甚至是误解。人与人之间其实也像人与猫一样,即使语言一样却不能完全相互理解。
所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人人都羡慕“一见欢喜,久处仍怦然”,因为人与人之间永远有壁垒。有句话说:人永远不存在感同身受。
我很清楚且很赞同。打辩论的时候有句话: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我很赞同,倘若这种说法让人有些悲观的话,可以这样说:表达者永远会被误解。
人要有表达就一定会有误解的存在,因为人与人之间永远有壁垒,而且很难以消解。前文的爱情之所以难得就是因为两个人的壁垒几乎消失,且持久地被打破了,两个人几乎不是两个人。这得多难。
所以我的不懂陪伴不会陪伴要得有一个人要么真的跟我互相喜欢,深深地相爱,要么对方又成熟又忠诚有思想三观极佳才能让我迈出这一步消除我自我的保护墙。
当然,过去的我会为别人对我的不同看法感到迷惑。之前,我可以理解。虽然我希望所有人都喜欢我但我知道这不现实,所以我完全理解别人不喜欢我这种性格。但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讨厌,甚至是非常讨厌。我会因此愤怒,生气,但现在我似乎接受了,人啊,真的要真经历过什么事情才能理解更广阔的想法。哪怕只是经历了一只猫不理你。经历,阅历,都很开阔人的想法,我不是无奈的接受,不是因为“啊,没办法啊,我只能接受啊”,也不是那种,只要别人一说我的缺点我就说这是别人的偏见,就此说正是别人对我的偏见不能改变那就让这种偏见永远存在吧,我觉得这是很不可取且故步自封,闭门造车还自高自大。“别人的偏见”,这种话自己说,总有一种格外标榜自己的感觉,我认为自己很普通,完全没有什么必要标榜自己。我不会说别人对我的是偏见,当然我希望我的缺点被人看到的且能当面跟我提出来的心平气和地交谈的。
我是这个想法很多的夜晚,突然意识到正是因为我喜欢的世界是不同的,缤纷的,那么,不同的人对我不同想法是正常的,正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才会产生不同想法。这样,这种不同正是我希望的世界。
作为人,或许是因为亲情,爱里有恨,恨中有爱是正常的,即使作为儿女被父母伤害了有恨却仍然被爱牵绊住。我希望九九永远不懂这些,她是猫啊,一只骄傲自我的猫啊,不用为那么多事情思考只需要想到什么就去做的猫啊。
我现在很少写很长的东西了,发很长的东西大多数人觉得这种想法也没什么,就很普通,就跟鸡汤一样,或者就觉得这也不是什么想法思考吧,或者有人觉得这很矫情。或者有人认为,哇,这好死板,好老套,好老古董的一个人啊。或者其他。
但当我不写长文的时候,当我活泼快乐地去玩的时候也有人觉得:你怎么天天玩啊,一点也不努力啊。
我不知道发什么会被人永恒喜欢,因为我知道没什么会被人永远喜欢。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不去在意还是发我真实的自己。“刻板发长文思考”的是我,出去玩的也是我。虽然说不那么在意,但还是在乎,会暗戳戳地想怎么能变得大家都能接受都不会吐槽的那种。但经过那一晚的思考,现在是真正比较释怀了。
虽然尽力打破被人期望的那种情况,
有人喜欢我发有道理有思考的长文,有人希望我发沙雕文案,有人希望我发出去玩的,有人希望我不发才好。
但潜意识无意识有意识的仍然在往别人期望的样子去靠拢,去迎合别人的想法。
他人即地狱。尽管人们身处天堂或人间,但人仍向着地狱的方向走。
这,就是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