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舰队计划·序〉日本海军舰艇补充计划:从六六舰队至八八八舰队

起始:六六舰队
六六舰队起源于甲午战争之后。

在甲午战争中,日本接受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但由于三国干涉,被迫返还。如果不接受这个提议,必然会发生战争,但是日本军备明显不足,无论如何也无法维持国家的面子,最终只好放弃这个流血最多的地方。
而且,俄罗斯要求归还辽东半岛,不仅租借了辽东半岛,还建立了基地,席卷了满洲,迫使朝鲜半岛,日本的国防面临着显著的危机。
对于这一事态,日本痛感国防力量不足,决定全力充实,但当时俄罗斯的海军力量已达到世界第三位,为了实现可以匹敌的海军力量,军部反复研究后,消极的国防方案没有对俄罗斯采取攻势,也没有那个意志。日本只要发挥地利,保全国防就可以了。
寡ハ衆二敵セスト云ウ言葉ノ通リ劣勢ヲ以テシテハ優勢 ノ敵二勝ツ能ハサル兵戦ノ定理ナルトモ海上ノ戦闘ニテハ テハ劣勢ヲ以テシテモ不利ト限ルモノニ非ス完全二編成セ 陸戦トハ大イ二異ニシ戦勢ノ変化極メテ烈シタ場合ニヨリ ラレタル最新ノー戦略単位サヘアレハ其ノ操縦運用如何二 ヨリテハ勝ヲ制スルコト敢テ難キニ非スサレバ我国ノ軍備 ハコノー戦略単位ヲ以テ標準トシタノテアル日露戦争当時 ノ六六艦隊ハ即チソレテ今日ノ八八艦隊モ亦同一ノ思想二 胚胎シタモノテアル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日本海军为了理想而努力实现的八八舰队,以8艘战舰和8艘巡洋舰为主干,包括舰龄不满8年的巡洋舰22艘、驱逐舰75艘、潜水艇80艘这是由明治40年4月通过的“帝国国防方针”、“国防所需兵力”、“用兵纲领”决定的。
“帝国国防方针”的要旨如下:
甲:帝国国防以进攻为本领
乙:将来的假想敌,俄罗斯第一,美国,德国,法国次之
日英同盟对付俄德、俄法、俄清等同盟
但是,保持日英同盟的同时,必须要进行其他同盟的成立活动
丙:国防所要帝国军备的标准,用兵上最重视的是同时和俄罗斯和美国对战,争取在东亚进行两方面的攻势

值得注意的是“乙”。作为刚刚战败的第一假想敌俄罗斯,对日本来说,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以及远东南进的政策,即使在战败后的当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接下来选择面向美国、德国、法国和东南亚扩展殖民地的列强各国,是因为这些国家和通过快速发展而加入列强的日本之间,将会因远东的利权问题发生冲突。
但是,考虑到刚刚结束日俄战争时的日本国情,要尽早完成“争取东亚攻势”的军备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抗美国太平洋舰队
国防方针中,“海军的军备”上写着应该注意的事:
在设想的敌国中我海军的作战中最重视的就是美国海军对战,以及东洋对战的态度
战胜俄罗斯的日本海军,估计下次会和美国发生战争。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覆灭后,决定以东亚最大势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为目标,扩充军备。
在“丙”中写着“争取东亚攻势”。在日本的国力方面,没有理由与美国整个舰队作为对手,更不用说整备可以对抗的军备是不可能的,这个国防方针也是以日英同盟为前提的。
而八八舰队则是首次以“国防所需兵力”登场。
国防所需兵力 海军
一、帝国的国防方针,海军用兵上最重视的是应对假设敌国,为了在东洋采取攻势,我海军常备着常最新式,即最精锐的一舰队,而其兵力的最低限度则需要如下
战列舰:2万吨8艘
战列巡洋舰:1万8千吨8艘
以上是舰队的主干,其作战功能完成后需要其他巡洋舰以及大小舰艇等若干艘兵力组成国防上第一线舰队
二、鉴于列国海军的趋势、制造力及技术的进步等,且考虑到过往的经验,装甲舰二十五年的有效舰龄分为三期,竣工后八年为止为第一期、第九年至第十六年为第二期、第十七年至二十五年为第三期,而且其处于第一期时将编入第一线舰队
第二期及第三期舰龄的军舰组成预备队,必要时出动增援第一线舰队,或是承担局部地区的防卫警备等任务
针对局部地区的防御,如小舰艇、第二期舰龄、第三期舰龄的军舰之外,还需要多少补充一些新造舰艇
四、河川湖航用的炮舰一般以渔业保护为目的的军舰而被制造的,主要是由政治和战略上的必要性决定
(附言)本案需要根据列国海军形势的变迁进行相应的改订
参考
帝国海军的主力,包括现在服役的,制造中的,以及预定制造的军舰全部计入,到明治四十六年度结束为止大概如下
战列舰:16艘
包括第一期5艘,第二期10艘,第三期1艘
装甲巡洋舰
包括第一期7艘(3艘排水量约1万4千吨)
第二期10艘

以国防所需兵力“一”上写的8艘战列舰和8艘战列巡洋舰为主干的最新精锐舰队就是八八舰队。日本海军计划以八八舰队为中心,辅以舰龄超过8年的第二期以及舰艇年龄超过16年的第三期舰艇组成舰队,与假想敌国舰队交锋。
将来的课题
当时的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了很多的战利舰,明治46年末主力舰数达到了战列舰16艘、装甲巡洋舰17艘,这也只是暂时的,而且大多数战利舰都处于不得不修理因战斗而受到的损害的状态。

最后的“用兵纲领”规定了海军在战争中进行如下的行动:
用兵纲领
一、根据国防方针,作战时帝国军以攻势为本领,海军努力控制好敌手,以歼灭其海上势力为目的,而陆军以所要兵力,快速在一个地点集合,发起先发制人的作战
所以海军对沿海都市岛屿及一般商船航线等进行防护,但不在违背要旨的范围内实施
这个时期下关海峡的釜山、马山浦之间确实在保护范围内
台湾、桦太的守备队通常担任独立的防御任务,另外各要塞海军的防御部队通常也在等待防御配备
二、将来冲突的危险最可能是与俄罗斯为敌,帝国军的作战将从以下开始
先是海军在东亚等待敌人的攻击,然后在朝鲜海峡压制对方
敌军的海上兵力在海参崴方面撤退时,以在黄海实施保护陆军士兵运输为中心,并进行间接封锁
黄海方面,开战初期实施陆军士兵的运输,不过多少存在缺少安固的情况
注意:为了安全起见,需要韩国西岸的避泊地设施和海陆通信机关的整备
三、如果美国、德国、法国各国都已经成为敌人,那就再如此遭遇,先消灭敌人的海上力量,然后制定后续作战的计划
四、在日英同盟协约、和英国共同作战的情况下,虽然对共同之敌互实施行动、以友军全体利益为目的的作战很难进行,但也需要以相互计划中的直接联合作战,如陆军兵力或舰艇等直接援助
五、根据日英同盟协约,在对俄罗斯的战争中日英互助作战,要领如下
在英国给予援助的情况下,帝国军根据第二项要领作战
英国给予全力援助的情况下,其陆军在印度方面为牵制土耳其斩担方面作战,其海军按照第四项要领作战
六、日英同盟应对俄德、俄清、俄法等同盟时,海军根据第二、第四项要领对敌人的东洋舰队采取攻势,并于黄海实施陆军兵力的运输
七、基于帝国陆海军本纲领,制定每年的计划,参谋总长,军令部部长互相协商,请求对方案进行裁决
(附言)本纲领需要根据将来形势的变迁进行相应的改订

用兵纲领的海军任务第一是消灭敌海上势力,第二是保护本国沿岸城市和岛屿以及一般商船航线,第三是确保朝鲜海峡,保证与大陆间的交通。这表明了需要警惕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入侵。
而且,如果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陆国家发生战争的话,考虑到日本的国情,以日英同盟为前提实行作战也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海军目标的八八舰队是凌驾于日本国力之上的规模,以现状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成为了将来的课题。
一战和八四舰队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这一混乱,日本经济一时陷入衰退状态,但第二年年底开始经济逐渐恢复。日本以日英同盟为基础,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向德国宣战,向地中海派遣舰队,对远东德国领土进行攻击。然后,以这次大战为契机,改变了军备财政计划。
1914年6月23日为了审议有关陆海军军备设施的重要事项,设立了“防卫会议”。该会议由内阁总理大臣(议长)、外务大臣、大藏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长组成,其他干事长由内阁书记官长、干事由陆海军少将各1名担任。7月2日,召开了第一次防务会议。因此,作为议长的大隈首相认为,在国际经济不景气日益严重的现状下,不可能扩军,坚持紧缩财政方针,主张维持军备现状,抑制军备扩张。海军大臣八代六郎7月10日提出了“帝国海军充实相关议论”,海军鉴于当时的财政状况,判断现阶段八八舰队的实现是不可能的,于是决定了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48艘、16艘潜水艇的八四舰队计划。
然后在7月27日第二次、31日第三次、8月6日第四次、10月5日第五次、7日第六次的国防会议上反复协商后,海军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承认。此时被承认的八四舰队将其作为第一期舰队计划,于1923年前完成,之后舰队维持这个水平。
按照1915年的预算,决定先行完成四四舰队计划。

四四舰队
战列舰:山城、伊势、日向
驱逐舰:(大型)矶风、滨风、天津风、时津风
(中型)桃、樫、桧、柳
潜艇:第16、17、18、21号
运输船:志自岐
这个计划决定如下:
1.提倡这种主义,在国力允许的情况下承认实施舰艇补充方针。
2.目前要求的军备补充费
(1)目前正在建造的3艘战舰(山城、伊势、日向)
(2)6艘驱逐舰
(3)两艘潜水艇
3.关于扩军计划的经费要求,参考战乱的结果,延期1年。另外,以下的舰艇补充方针主要表示了舰龄的决定及其补充方法,其要点如下:
(1)军舰应在籍的年份为第一期8年、第二期8年、第三期8年,总计24年。在籍驱逐舰、水雷艇和潜水艇的舰龄第一期8年,第二期8年,总计16年。
(2)上一项的舰龄由竣工起算。
(3)通过修理改装等维持战斗力的舰艇,或因战斗及其他原因而消耗战斗力的舰艇,经过敕裁可以延长一定的年限。
(4)舰艇年期第一期过后,或者第一期中因战斗及其他原因损失时补充。
(5)河用炮舰及特务舰艇的补充不按照本方针,而是根据需要通过议会的支持进行。
(6)经过规定的总计舰龄的舰艇将除籍。
(7)根据本方针应补充的船只数量如下:
战列舰、战列巡洋舰12艘,巡洋舰、驱逐舰、潜艇75艘
(8)本方针执行所需的经费是预算决定的
以上的军备补充费是在1914年12月召开的第35届帝国议会上通过的,但是因为陆军要求的2个师团增强为首的陆军军备补充费而被否决,众议院解散,好不容易通过的海军军备补充费不成立了。不过,在第二年5月7日召开的第36届帝国会议上补充计划再次圆满成立。
超无畏八八舰队
军舰技术日新月异地进步着。由于1906年10月完工的英国战列舰无畏的出现,技术发生了大革新。
以建造和无畏匹敌的军舰为目标,造舰技术向着主力舰的攻击、防御、速度增强发展,一口气超越了无畏级的超无畏级进步着。日本海军没有落后于这一潮流,为了实现八八舰队,迈出了第一步。
然而,在这时发生了一些事件。八代海相于1915年8月因大浦兼武内务大臣为中心进行的行贿受贿事件,即大浦事件的责任者,决定辞职。于是,代替八代海相,提出大舰巨炮主义的加藤友三郎中将在1915年8月10日就任第二次大隈内阁的海相。加藤海相就任后不久,就开始朝着实现八八舰队的目标奋勇前进。
加藤海相于1915年9月10日在防卫会议上提出了“海军补充相关议论”。这应该是实现八八舰队的前一步,内容是提出了八四舰队舰艇补充计划。

八四舰队计划
〈战列舰〉
1915年度完工1艘(扶桑)
1916年度完工2艘(山城、伊势)
1917年度完工1艘(日向)
1916年度开工1艘,预计1919年完工(长门)
1917年度开工1艘,预计1920年完工(陆奥)
1918年度开工1艘,预计1921年完工(加贺)
1920年度开工1艘,预计1923年完工(土佐)
1921年度开工1艘
1922年度开工1艘
1923年度开工1艘
〈战列巡洋舰〉
现有(第一期)4艘(金刚、比叡、榛名、雾岛)
1918年度开工1艘,预计1921年完工(金刚代舰天城)
1920年度开工1艘,预计1923年完工,总计补充2艘(比叡代舰赤城)
1922年度开工1艘,开始补充1艘

因此,根据9月13日的防卫会议决定建造以下舰艇,经过第37次帝国议会的赞助,于大正5年2月24日交付。
战列舰:长门
巡洋舰:天龙、龙田
驱逐舰(大型):谷风
潜艇:第14、19、20号
特务舰:洲埼、剑埼

这个时候的预算中特别记载的是,日本海军首次加入3个航空队的预算。海军航空队在横须贺的追浜,利用从海外购买的水上飞机,开始了运用研究。货船若宫丸作为搭载水上飞机的母舰,在1913年改造并成了日本海军的首个水上机母舰。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若宫丸搭载了4架大大小小的水上机,参加了青岛攻略战。母舰若宫丸在作战初期由于触雷不得不脱离战线,但若宫丸航空队在当地留下了非常活跃的身影。根据这个结果,1916年5月6日,岛村军令部长向加藤海军大臣提出了“关于军舰搭载飞机”的文件,研究军舰的搭载机。
日德兰海战的影响
1916年5月31日,英德主力舰队在日德兰海域激战,这就是著名的日德兰海战。在这场海战中,德国战列巡洋舰在15000m~16000m的远距离发射的大落角炮弹,击穿了英国战列巡洋舰的主炮顶盖装甲,使之沉没。这个信息对八八舰队计划有很大的影响。吴海军工厂不得不对开工前的战列舰长门进行设计变更,在平贺让造船大监的主持下,大幅修改了防御方式,采用了集中防御方式。

另一方面,八四舰队计划在1916年12月召开的第38届帝国会议上进行了审议,但是在内阁不信任的讨论中,由于众议院解散而不成立。不过,1917年6月21日召开的第39届帝国会议上,八四舰队方案再次被审议,在7月20日终于成立了。
由此决定建造的军舰如下。此时战舰的主炮决定从14英寸(35.6cm)12门变更为16英寸(早期计划40.6cm,后修改为正41cm)8门,但不会改变已经决定的舰型。

战列舰:陆奥、加贺、土佐
战列巡洋舰:天城、赤城
巡洋舰:球磨、多摩、北上、木曾、大井、长良、名取、夕张、五十铃
驱逐舰(大型):泽风、峰风、矢风、冲风、羽风、岛风、秋风、汐风、滩风
(中型):梨、竹、枞、榧、楡、栗、柿、菊、葵、荻、薄、藤、蕨、菱、莲、蓼、堇
潜艇:第23~39号
特务舰:野间、能登吕、知床
江风代舰:江风
敷设舰:胜力
运输船:室户、能岛
八四舰队建造舰船及建造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年11月的科罗内尔海战、12月的福克兰海战、1916年5月的日德兰海战等战训都很快地传到了日本。研究的结果是,需要进行新造舰的设计、既成舰的性能改革以及需要兵力整备。而且,这些海战的结果对本土及日本近海的防卫产生了巨大的不安,虽然确认了八八舰队计划的实现是更为紧急的任务,八八舰队是否能实现、作为防卫力量是否充分也存在疑问。
为此,加藤海相在1917年7月26日提交了关于补充军备的审议,再加上英德海战的教训。为了增加各舰艇的攻防力,对开工舰艇增加了舰型改良费。在同年12月的第44次帝国议会上成立,八六舰队成立。
战列巡洋舰:高雄、爱宕
巡洋舰:鬼怒、由良、阿武隈
驱逐舰(一等):夕风、太刀风、帆风、野风、沼风、波风、第1、3、5号
(二等):茑、苇、蓬、第2、4、6、8、10、12、16、18号
潜艇(一等):第44、51号
(二等):第40、41、42、43、45、46、57、58、59、62、68、69、70、71号
特务舰:凤翔(后舰种改为航母)、襟裳、佐多、尻矢、鹤见、石廊


八八八舰队
八六舰队的基干为8艘战列舰(扶桑、山城、伊势、日向、长门、陆奥、加贺、土佐),战列巡洋舰6艘(榛名、雾岛、天城、赤城、高雄、爱宕),战列舰扶桑型以及伊势型、巡洋战舰金刚型的舰龄接近8年,不得不尽早进行代舰的建造。
1918年6月29日,进行了第1次国防方针的修改,国防所需海军兵力从八八舰队进一步增加,决定整备八八舰队。增加部分的8艘战列舰,并根据列强的情况而变更。
由此,以8艘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为中心组成了三舰队,但八八舰队的预算还没有成立,八六舰队正在以实现八八舰队为目标稳步推进。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凡尔赛和约缔结。在这种形势下,加藤海相于1919年6月2日向内阁总理大事大臣提出了“海军军备充实相关议论”。这个方案经过了长期的研究,修正了舰型以及巡洋舰以下的数艘并实现预算化,在第42次帝国议会上提出并于1920年2月由众议院通过,但又因为众议院的解散而不成立了。

该预算案作为1920年到1927年的8年计划,在第43次帝国议会上提出,直到1920年8月1日才公布。就这样,日本海军梦想的八八舰队得以实现。
由此,1927年度末,预计将完成8艘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22艘巡洋舰、75艘驱逐舰和80艘潜水艇的大舰队,预定会成为仅次于美英的大海军。
战列舰:纪伊、尾张、第11号(预定舰名骏河)、第12号(预定舰名近江)
战列巡洋舰:第8号、第9号、第10号、第11号
巡洋舰:川内、神通、那珂
驱逐舰(大型):第7、9号
炮舰:(大型):安宅
(小型):比良、势多、坚田、保津
航空母舰:翔鹤、未命名1艘
水雷母舰:迅鲸
给油舰:神威
碎冰船:大泊
扫海艇:第1、2、3号

但是,八八舰队计划命途多舛。与世界,特别是欧洲列强各国在战后的经济不景气相同,日本国内物价持续高涨,这对八八舰队计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军舰建造费也不例外,直线上涨。因此,建造日程开始逐渐推迟,之后将成为严重的问题。另外,物价上涨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就这样推进八八舰队计划的话,经济很有可能破产。
另外,即使完成了八八舰队,每年也必须建造一艘或两艘战舰,维持它是绝对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