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越拍越长,上下集分离,观众疑问是商业策略还是不会讲故事?
近年来,大片的片长似乎越来越长,且很多优秀电影都被拆成上下集上映。引发观众的疑问:电影越拍越长,还要分成上下,是不会讲故事了吗?
以最近上映的《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为例,该片是《碟中谍》系列的最新一部作品,片中描述了特工伊森·亨特和他的团队执行一项危险任务的故事。然而,片名中的“上”透露出观众无法在该片中看到故事的完结,需要等待下一部才能揭晓。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其他许多大片,如《速度与激情10》和《蜘蛛侠:纵横宇宙》等。同时,这些电影的片长超过了140分钟甚至更长。
这样的情况让观众对电影拆分和时长变长产生疑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片名中带有“上下”的电影通常是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拆分成上下集上映主要出于商业考量,旨在最大程度地延长电影IP的热度和经济效益。这种拆分可以吸引核心观众为后续作品购买门票,并为影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商业策略,而非叙事层面的需要。
虽然这样的商业策略有其利弊,但对于核心观众而言,他们已经形成了对该IP的审美惯性,很难将其与整个系列分离。然而,对于一部电影来说,面对这样的未完成故事,普通观众则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如果前一部电影的口碑不佳,观众可能会选择等待下一部再做决定。
此外,电影的片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故事的讲述需求。许多优质电影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长才能完整地表达故事。艺术电影尤其如此,很多作品的时长远超120分钟,甚至可达数小时。在数字电影时代,电影拍摄的自由度增加,素材的增加和类型的融合也导致了片长的延长。
然而,对于商业电影而言,过长的片长可能不利于观众的集中注意力和接受度。在观影过程中,较长的时长可能会让观众感到疲惫,影响他们的观影体验。因此,片长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符合观众的需求和接受水平。
总的来说,电影的时长对于故事的讲述完整性和观众的接受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商业电影拆分成上下集主要出于经济利益考量,而艺术电影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长来完整地表达故事。对于观众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接受能力选择观影,同时片方应考虑观众的需求和电影本身的节奏,以提供一个更好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