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儿童难回原生家庭,这也是拐卖人口最残忍的地方
近期被拐卖14年的孙卓和符建涛被找到了,这对于原生家庭的父母来说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悬挂14年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还在人世间,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好不好,不用再去全国各地落实信息的真实性,不用再沉浸在没有照顾好孩子的这份自责内疚中生活、不用再徘徊在希望与绝望之间······
可找到孩子就意味着孩子真的回来了吗?孩子的人是找到了,可是孩子的心是否也能一起找回来呢?今年7月《失孤》原型父亲郭刚堂找到自己失散20多年的儿子郭振,在全网觉得孩子会回归自己原生家庭的时候,郭振却选择继续留在“养父母”身边,这对于原生家庭的父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们日思夜想,日盼夜盼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只是从最亲近的人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拐卖儿童为何难回原生家庭?这就是拐卖人口最无奈也是最残忍的地方。


不可忽视情感的威力
你相信日久生情吗?两个不相干的成年人在朝夕相处中也能暗生情愫最后喜结连理,更何况是对于一个还不记事的小孩呢?如果小孩生活的环境是充满了爱,那情感连接则会更深。近期被拐儿童孙卓就是这样,他是不幸中的万幸,虽然被拐但是买他的家人非常疼爱他,让他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我们也看到了孙卓是一个非常懂事,善良、阳光而且成绩中上游的帅小伙,尽管很多网友都说自己的父母也可以这样培养他,可能还会更好,是的,但是面对被拐的事实,而买他的家人能很好地对他,对于原生家庭的父母来说是欣慰的,至少他们知道离开他们14年的小孩生活得很好,没有受苦。14年的朝夕相处,14年的陪伴,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三观建立的关键时刻他都是和买他的家人生活在一起的,这种情感是说断就能断的吗?我们生活在一个地方三四年都会有感情,我们和一个人恋爱一两年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才能走出来,更何况是抚养自己长大的人呢?孙卓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在买他的家庭中,三观也是在那边建立起来的,性格一旦形成想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是思想、是感情。
符建涛同样被拐,但是为什么他的情感连接却这么浅呢?据符建涛的生母回复说:“符建涛在被拐的家庭生活得很苦,基本就是一个留守儿童,都是买方家庭奶奶带大他的”。留守儿童和自己的亲生父母本就没有什么情感连接,再加上他还是被拐的儿童,平时没有情感的输出也没有血缘的连接,自然不会有很深的情感羁绊。每个孩子的差异性和生存环境是不一样的,不能进行比较。

不可忽视孩子的接受程度
很多网友在网上都义愤填膺地说:“应该回归原生家庭”。是的,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有成熟的分辨是非能力,有强大的思维逻辑能力,我们是公正公平的,我们是旁观者清。但是小编想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总是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去阐述我们的观点,去表达我们的想法,希望事情能如我们所愿。就好像我们看到一部剧会自我代入到角色中,总是希望剧中的男女主角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在一起那就最好了。可是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不知道他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样的。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想一下,你突然被告知你不是你父母亲生的,你是被拐卖的,养育你的家人是罪犯,你会怎么样呢?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之前我认为对的事情现在需要被自己全部推翻,自己的人生原来真的和电视剧里一样如此的戏剧性,一下子你能接受吗?你能理性地做出选择吗?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很难,更何况还是一个学生。在接受这个事情的时候,相信他都需要花一段时间去适应,然后再慢慢尝试接受突然闯进自己生活中的原生家庭,还需要和原生家庭中的亲人磨合观念,生活方式,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太过于着急,总是逼迫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

孩子在面对两个非常疼爱自己的家庭,其实是非常痛苦的,尽管买他的家庭是有目的,但是14年的情感也有一半是真的。这就是人贩子最残忍的一点,同时摧毁了两个家庭,摧毁了一个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位寻子的父亲说道:“如果买方家庭能够主动告诉他孩子的信息,那可以既往不咎。如果等到警察上门才得知孩子的信息,此时就不要和我说什么人性,一概不原谅”。是的,买卖应同罪,没有买方也就不会有卖方,孩子被拐原生家庭是在怎么样的绝望和无力中度过的,我们不敢想象,他们需要多大的毅力和支撑力,才能等到自己的孩子回来。
最后小编想说:“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去擅自摧毁一个家庭,一个人的人生。不要再让最亲的人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要再让这种悲剧上演,愿天下无拐,也呼吁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普法,倡导买卖同罪。不能因为对方对孩子还不错而忽略对方犯罪的事实,不然就是在纵容罪犯,为拐卖人口提供犯罪的温床。

同时, 也想呼吁具有养儿防老、重男轻女这种思想的人,不要再被这种腐朽的思想捆绑了,科学理性地面对孩子的事情,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