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躁症要看精神心理科吗?为什么?
肠躁症是最常见的肠胃症状之一,但也是最常被误解的疾病之一。
据统计,欧美国家因为肠躁症不舒服请假的天数,多到跟感冒一样。常见症状是吃东西就觉得胃胀、腹痛、想排便,有些人会因此一天上厕所好多次,有时严重到不敢出门(怕临时找不到厕所)、在外面不敢吃东西,甚至不敢到外地旅游。

病人主诉的肠躁症状不会相同。如果听到病人说“吃了一点东西就有便意或腹胀,上厕所却解不出来或解一些软便”,这类病人疗效最好。
如果病人只提到常便秘、莫名腹胀、肠痉挛感觉,也还是有可能是肠躁症。不管类型为何,这无法确认这是肠躁症,但既然已经看过肠胃科、该做的检查都做了,不妨试试这些药物。
不管什么科、都可以开抗抑郁剂,但理所当然,精神科诊所备药最齐全。肠躁症常衍生焦虑、抑郁症状,或反过来焦虑、抑郁症状会恶化肠躁症,所以,选择看精神心理科医生来服用抗抑郁药物,一并处理精神心理症状,理由充足。
不过,如果病人没先看过肠胃科医生就慕名而来,那最好先经过肠胃科医生鉴别诊断与治疗,有需要再转来精神心理科比较安全。毕竟,精神心理科诊室多半没有诊疗床可让医生做身体检查,而多数肠胃科诊所都已进步到可一并做超音波、胃镜检查,多一道过滤让人更安心。

“肠躁症”的定义,是仅限于“功能性”疾病,并不是由器官本身的障碍所造成,如长颗肿瘤、癌症转移造成的症状,就不属于肠躁症。问题是,如果病人直接来精神心理科看诊,没做身体检查,很难排除有否器质性的问题。
如果每一位肠躁症病人都先经由肠胃科或临床医生做一系列检查,再转到精神心理科,显然会消耗许多医疗资源。不过,现在肠躁症的病人多数就是会先去肠胃科。高居世界前列的高就诊次数就是这么来的。
但经过肠胃科医生检视过的病人到精神心理科医生的手上,可安心地按照精神心理科的治疗模式协助病人,不用担心遗漏什么重大疾病。虽然病人可能需要跑两、三家医疗院所,麻烦了点,但治疗进度可能比在欧美国家看诊还快。

作为治疗的最后一棒,常听到肠躁症病人感谢改善多年顽疾。前段肠胃科医生已经治好一些病人,然后再转介一些病人过来。病人从便捷的健保得利,至于平均看诊次数高、是否有“过度检查”的问题,就留给有兴趣的人讨论吧。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可点击头像预约催眠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