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三海军大型战舰介绍之德意志级


一款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装备。
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中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准建造和拥有一艘无畏型的战列舰,仅允许其保留8艘老旧的战列舰,这些舰除了用于训练及海岸防御外,不做其他用途。替代舰必须在旧式战列舰下水后20年才可动工建造,最大排水量被限制在10160吨以内,其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0毫米。对这过于苛刻的限制,重新崛起的第三帝国最开始的想法,是从技术角度予以突破。在条约允!许的排水量下,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保证舰艇的战斗力。于是,一种新的舰种诞生了。

舰员编制:1150人
标准排水量:11700t
长/宽/吃水:187.98m×21.7m×5.8m
装甲:主舷侧装甲140mm,另有40mm的防雷装甲上部重叠在它的后面;装甲甲板40-70mm;主炮炮塔140mm,炮座125mm;指挥塔150mm。
武器装备:6门三联装283mm口径主炮,8门150mm口径单装副炮;6门双联装105mm高射炮,8门双联装37mm高射炮;8门4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2座
船载飞机:2架
动力装置:8台MAN柴油机,功率39690kW,双轴
水面续航力:续航能力10000海里/18节,16000海里/12节
最高航速:28节

德国海军于1926年决定德意志级总共建造5艘,但实际上德意志级只建造3艘,分别为“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后两艘是由于1935年6月英德签订海军协定使德国可以合法地摆脱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因此这两艘舰最终成为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
德意志级首舰“德意志”号于1939年从威廉港出发,驶入大西洋攻击盟军船只,取得击沉两艘并俘获一艘商船的战果。1939年11月15日,“德意志”号改名为“吕佐夫”(Lutzow)号。1940年4月9日,改名为“吕佐夫”号参加了德国入侵挪威的作战行动;这次作战中“吕佐夫”号负责用火力掩护进攻奥斯陆的部队,该舰在与挪威海岸炮兵交火时被3枚283mm炮弹击中受伤。两天之后该舰在返航途中被英国潜艇“旗鱼”号的鱼雷击中,舰后部受到重创。该舰被拖到基尔进行修理及改装。舰首作了改装以改善其适航性,另外高射炮改为105毫米高炮。1942年初完成修理后,“吕佐夫”号进驻挪威北方海域,拦截给前苏联运送战争物质的盟军运输船队。该舰和德国海军其他的大型舰只一起减少出海,以保存燃料,并吸引了英国本土舰的注意力。1945年4月16日,“吕佐夫”号在施韦因蒙德以南遭到英国空军轰炸机的投下5.5吨炸弹攻击,尽管没有命中,但几枚在附近爆炸的炸弹所造成的损失使得该舰坐沉在浅水区。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星期里,它被用作固定炮台,随着苏军的进一步挺进,为避免被俘获,该舰于5月4日自爆沉没。

二号舰斯佩号袖珍战列舰则更加传奇,该舰是德国海军最为活跃海上袭击舰,转战于印度洋和大西洋,击沉多艘商船并屡次逃过英、法海军舰队的追击。当最后在1939年12月13日被3艘英国巡洋舰在拉普拉塔河口截住,经过激战后该舰驶入了中立国乌拉圭的蒙特维迪亚港,随后在强大的军事和外交压力下于15日被迫自沉。在游戏中,该舰更是三天两头被全服围剿,可以说非常惨。

相较与同时期的其它条约重巡,德意志级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然而,单舰的优势并不能逆转第三帝国海军整体的弱势地位。在皇家海军强大的舰队威视下,德意志级并未成为第三帝国海军复兴的开始,其最终的作用也仅限于大型官方海盗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