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石雕第一寺”——五台山龙泉寺

五台山龙泉寺位于台怀镇南5公里的九龙岗山腰,始建于宋代,原为杨家将家庙,明朝时,龙泉寺由家庙变成了一座佛寺。寺旁有泉曰龙泉,寺由此而得名。民国年间,普济禅师的弟子在这里为师傅修建墓塔,并不断扩建。
龙泉寺以石雕建筑闻名于世,规模壮丽、雕工精湛,几乎无石不雕,这里有最珍贵的三样宝物,第一是石雕牌坊,第二是石雕影壁,第三是石雕舍利塔。因此,龙泉寺也被誉为“华北石雕第一寺”。

龙泉寺山门处的大照壁,高7米,长23米,质朴大方、清秀素雅,是五台山最具艺术感染力的照壁之一。
照壁的中间就是闻名遐尔的“龙泉寺石雕三宝”之一的五台山寺庙写意图。演教寺、狮子窝、竹林寺、龙泉寺、观音洞、佛母洞、大白塔、明月池……悉数可见。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

整幅浮雕写意与写实相结合,松柏掩映,庙宇散布,祥云缭绕,凡圣同居其间,神情逼真,整体错落有致,手法非常细腻,堪称五台山佛国仙境的缩影。
和菩萨顶一样,要去龙泉寺同样要登108级台阶。到达山门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龙泉寺汉白玉牌楼,以巧夺天工的石雕建筑艺术倾倒了八方游人。

从基石,抱柱,斗拱到瓦顶,脊兽,无一不是精雕细刻,整体雄伟壮观,巧夺天工。
这座牌楼完工于民国年间,由当时的工匠胡明珠设计,耗时六年才建成。整体是精雕细刻的仿木结构,是中国石雕仿木最为彻底的一座建筑。雕刻手法多采用镂空雕法,纤巧繁复、玲珑剔透,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整座牌楼从上到下通体是龙,斜柱,方墩,柱头,牌匾,柱子,脊兽……处处是龙,一鳞一爪,特别地逼真,就像是要飞出来一样。游人观后,无不交口称赞,印象深刻。
在龙泉寺中院的祖师殿前,有一座汉白玉墓塔,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著名高僧普济和尚所修的塔。

慈禧太后曾拜他为国师并提笔御书“真如自在”四个大字。普济禅师在他37年的佛教生涯中,修建了大小数十座寺院。
整座塔的造型和雕工十分精美,采取了繁复细丽的雕刻工艺,也体现了鲜明的汉藏融合风格。

塔身四周雕刻了260字的《心经》,整座塔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塔身中央四位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据说,普济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龙泉寺的东侧有眼山泉,清澈见底,谓之龙泉,这里的龙泉水从古至今闻名遐迩,排队打水的人络绎不绝。

相传,古时候有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山下,在清澈的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龙泉寺也因此而得名。

有诗《快饮龙泉水》曰:正是炎炎六月天,汗流遍体口枯干。幸得快饮龙泉水,沁骨清心蜜样甜。多少年来,游人至此无不饮几口这清净甜润的泉水,有的人还想方设法带点水回去,让家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