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市建筑供暖热源形式最新政策导向及影响分析

2023-06-15 09:00 作者:环能科技高性能建筑  | 我要投稿

原创  彭莉、高彩凤 高性能建筑


《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22年版)》自2022年2月12日起实施,提出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管理措施中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的有关要求;2022年8月22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严格落实《<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22年版)>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管理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新建和改(扩)项目的供热方案;2022年10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本文分析这一系列政策对建筑供暖能源系统革新,对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一、 政策文件

1.《<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22年版)>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管理措施实施意见》针对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详细指出:

  • 新建供热项目

(1)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或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常规能源供热(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热源包括地热能(含浅层地热和中深层地热)、 再生水(污水)源热能、 空气源热能、 城市和工业余热(含数据中心余热、 燃气锅炉和燃气热电厂的烟气余热、 其他 工业产生的余热)、 生物质热源(含垃圾焚烧供热和其他生物质供热)、 绿电(含蓄热)和太阳能等。(3) 耦合常规能源供热方案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施装机占比不小于项目总装机的60%, 常规能源作为调峰或辅助热源。(4) 常规能源包括既有的燃气锅炉房和热电联产热源。(5) 常规能源优先考虑周边既有的热电联产热源。

  • 改(扩)建项目

(1) 优先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2)不具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实施条件,距离周边现状供热设施较近的, 可优先考虑接入现状供热设施,但应同时对周边现状供热设施进行低碳改造。(3)不具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实施条件,也不具备并入周边现状供热设施的, 经过论证后, 可按改(扩)建需求增设或保留燃气供热设施。

北京市热力生产和供应政策发展过程图

2.北京市人民政府2022年10月13日印发《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第十五条指出:深度推进供热系统重构。

  • 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坚持可再生能源供热优先原则,推动供热系统能源低碳转型替代,有序开展地热及再生水源热泵替代燃气供暖行动,全面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


二、对建筑能源系统的影响

根据北京市2022年一系列的政策要求,北京市范围内包括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今后供暖热源将由现有的常规能源(市政或区域热力、热电联产、燃气锅炉房为主的能源形式),转变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形式,或者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常规能源的形式,而后者还要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占比不低于60%。该政策体现了北京市政府对于积极响应建筑领域“双碳”号召,全面落实降低建筑运行碳排放的决心和力度。

在可能的替代供暖形式中,再生水(污水)源热能、城市和工业余热等需要利用特殊资源,不能适用于所有场合;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相对成熟、经济适用、应用面广。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等技术及产品将成为重要选项,特别是空气源热泵由于系统灵活、运行比较稳定、经济适用,将成为重要的供暖替代形式。新型供暖系统不会产生终端直接碳排放,其用电需求也可由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为供暖能源彻底脱碳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未来,可再生能源供暖将受到鼓励,并逐渐成为北京市建筑供暖的重要系统形式。北京市提出的相关政策,也为长期以来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北方城市供暖系统提供了发展风向标。

北京市供暖能源发展方向

三、对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影响

超低能耗建筑由于高保温性、无热桥设计、高气密性设计以及高效能源设备系统的应用,与常规建筑相比,其冷热负荷及所需供冷供热设备容量较小,尤其适宜利用分户式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方式供暖和制冷,节能减碳效果显著,供暖费用更低廉。同时,由于更高的室内舒适度及建筑耐久性,在供暖模式低碳变革之后,超低能耗建筑将更受市场欢迎。

2021年北京市土地公开出让首次采用“竞地价+竞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方式供地,其中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分值最高的板块,权重最高,也是政府鼓励商品房实施高标准建设,增加老百姓获得感的切实举措之一。

《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到2025年,力争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规模达到500万平米。可以预期,在未来供暖系统的重构政策的推动下,超低能耗建筑将得以更加快速、规模化的发展。

四、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新建商品房住宅供暖方式的低碳变革后,在市场层面,用户将可以购买到新型供暖形式的住宅,供暖时间、温度也将更加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可以准确计量收费。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长期以来习惯了集中式市政供暖,对新型设备系统的了解未必充分,部分用户对于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供暖设备系统需逐步适应。

五、总结

建筑能源系统改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关注点,北京市率先推出深度推进供暖系统重构政策,为建筑供暖模式的低碳变革提供了参考,对其他城市建筑低碳转型和建筑领域的能源结构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北京市建筑供暖热源形式最新政策导向及影响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