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盘点历代被废皇太子的结局

2023-03-15 08:31 作者:之死矢靡兮  | 我要投稿

首先明确一下废太子的标准: 废太子标准:是被皇帝明确立为太子或继承人,而后又被废黜赐si或谋f被杀的,不包括病死的以及死后追封的。 (为方便沈河,用些谐音替代,不要介意) 1.西汉,刘荣 汉景帝长子,母为栗姬。孝景帝前元四年立为皇太子。后面因为栗姬拒绝与馆陶联姻,又说错话触怒景帝,兼之馆陶在景帝面前煽风点火,并指使朝臣请立栗姬为后,最终景帝不满达到了顶点,废刘荣为临江王。 【 临江闵王(刘)荣,以孝景前四年为皇太子,四岁废,用故太子为临江王。】——《史记•五宗世家》 栗姬不久便以“忧”死: 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史记•外戚世家》 栗氏外戚也随之覆灭: 其明年,上废太⼦,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使郅都治捕栗⽒。——《史记.卫绾列传》 刘荣后面也被景帝问罪,难逃一死: 四年,坐侵庙壖垣为宫,上征荣。荣行,祖于江陵北门。既已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荣至,诣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史记•五宗世家》 刘荣是个得民心的好太子。封地百姓都舍不得他。可惜了。竟被自己父亲逼S。 2.西汉,戾太子刘据 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母为卫思后。 【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汉书•武五子传》 巫蛊之乱中,武帝听信放任江充等人,刘据不得不起兵自卫,后战败自尽。卫后与卫家人也被牵连。 【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 【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 【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 【太子有遗孙一人,史皇孙子,王夫人男,年十八即尊位,是为孝宣帝】 ——《汉书•武五子传》 武帝把刘据一脉杀得只剩一人。。 3.东汉,刘强 又称刘彊,其母是郭圣通。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郭圣通被光武帝刘秀立为皇后,其子刘强便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太子。 然而,十五年后,即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因皇后郭圣通“行事有吕霍之风,不可以托以幼孤,恭承大位”,便被光武帝刘秀废掉了皇后之位。因为自己的亲生母亲被废掉后位,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刘强经常感到担忧不安,便屡次上奏光武帝刘秀,请求退让自己的皇太子之位。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记载:“十七年而郭后废,彊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光武不忍,迟回者数岁,乃许焉。” 由于刘强比较识相,主动请让太子位,后面也得以善终。刘强前往东海国就藩六年后,即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刘强因病逝世,享年三十四岁,谥号为恭。 4.东汉,刘庆 汉章帝太子,母为宋贵人。 窦皇后为了扶持养子当太子,诬陷宋贵人巫蛊。 章帝本就被窦皇后之美色所迷,内心又对宋贵人母子不喜,就此批准掖庭令钩拿拷问相关人等,查明此事。掖庭令本来就被收买,于是不但将宋贵人说成大恶,连同太子刘庆亦被诬作穷凶。掖庭令的奏折上达章帝后,章帝大怒,废太子为清河王,改立窦皇后养子刘肇为皇太子。 太子被废后,此事都还没完,这个验证宋贵人施行厌胜之术的掖庭令蔡伦奏请将宋贵人付以典刑(即受死刑)。 章帝看了蔡伦的奏请后,下令将宋贵人移至暴室,暴室在古代原本是宫中负责晒干染制品的工坊,属掖庭令管,取暴晒之意而叫暴室。后来宫中妇女有病,甚至皇后、贵人有罪,都幽禁于此室,称之为暴室狱。宋贵人被移送到暴室后自悲命薄,愤不欲生,服毒自尽。宋贵人之父宋扬削职归乡,结果也没能安享晚年,遇上故里的郡县有司落井下石,将宋扬牵连入犯罪案件中,抓进狱中,得亏宋扬的友人张峻、刘均等,为之奔走解释,方得免罪。可是后来宋扬虽得以出狱,却悲伤憔悴,当即病亡。而清河王刘庆,因年尚幼弱,靠讨好父亲和新太子得以保全。 【庆时虽幼,而知避嫌畏祸,言不敢及宋氏,帝更怜之,敕皇后令衣服与太子齐等。太子特亲爱庆,入则共室,出则同舆。及太子即位,是为和帝,待庆尤渥,诸王莫得为比,常共议私事。】——《后汉书.章帝八王列传》 5.东汉,刘保 刘保生于公元115年,公元125年农历十一月即位,在位二十年。至公元144年八月卒。年三十岁,死后葬于宪陵。汉安帝死后,阎皇后无子,便先废了安帝的独子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曹腾、孙程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将时年十一岁的刘保拥立为帝,改元“永建”。刘保是废太子,但是因为宫廷政变登基为帝。 6.三国吴,孙和 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皇太子、南阳王,吴大帝孙权第三子,母王夫人(大懿皇后)。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的异母兄,吴末帝孙皓生父。史载"帝尤爱幸",是孙权最宠爱的儿子。赤乌五年(242年),原太子孙登去世后被立为太子,但不久在南鲁党争事件接连被鲁王孙霸和全公主诬陷后失势,赤乌十三年(250年),孙和的太子之位被废黜,后改封南阳王。建兴二年(253)年,因有传言诸葛恪要迎立孙和为帝,权臣孙峻收缴王玺绶并赐死。 7.西晋,废太子司马遹 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晋惠帝司马衷长子,司马遹自幼聪慧,但长大后,不修德业,性刚且奢侈残暴,于宫中摆摊切肉卖酒,并在西园销售杂货,以收其利。又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皇后贾南风以其非己出,性情暴虐,恐即位后自己地位难保,便与贾谧等设计谋害,诬陷司马遹谋反,囚于金墉城,后徙许昌宫,派黄门孙虑将其杀害,时年二十三岁。后追谥为愍怀太子,葬于显平陵。 8.西晋,司马覃 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清河康王司马遐长子,晋惠帝司马衷的侄子,西晋宗室。司马覃初为清河王世子,司马遐死后,袭爵清河王。太安元年(302年),皇太孙司马尚去世,晋惠帝立司马覃为皇太子。此后,司马覃屡遭废立。永嘉元年(307年),度支校尉陈颜等谋划再立司马覃为皇太子,结果事情泄露,司马覃被囚禁在金墉城。永嘉二年(308年),司马覃遭东海王司马越杀害,时年十四岁,以平民礼节安葬。 9.南朝宋,废太子刘劭 字休远,刘义隆长子,母为皇后袁齐妫。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因巫蛊之事,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知道之后,遂与其弟刘浚共谋,率兵夜闯皇宫,杀父自立。 刘劭因弑父篡位而众叛亲离,在位仅三月,即被率兵讨逆的刘骏所击溃,刘劭被俘后遭处斩。 10.北魏:元恂 原名拓跋恂,原字元道,后改字宣道,北魏孝文帝元宏长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兄。元恂生于太和六年(482年),太和七年(483年),生母林氏按北魏惯例(子贵母死)赐死,元恂由嫡祖母冯太后养育。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孝文帝远征南齐,元恂留守新都洛阳。元恂嫌河南酷暑,穿胡服。太和二十年(496年),元恂逃至平城,得到反对汉化和南迁的贵族的支持。其父孝文帝返回后平息了变乱,废黜元恂为庶人,囚禁在河阳,衣食仅够维生。不久,又派人将元恂赐死,享年仅15岁。 11.北齐,高百年 北齐孝昭帝高演的嫡子(第二子)。560年,高演称太后娄昭君令立高百年为皇太子,时年五岁。 561年,高演临终传位给弟弟高湛,给他手书,其末曰:"百年无罪,汝可以乐处置之,勿学前人。"大宁年间,封为乐陵王。公元564年六月,天空有彗星出现,太史官奏称是"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易主",引起了高湛的猜疑。博陵人贾德胄教高百年读书,高百年好写"敕"字,贾德胄密报之。高湛大怒,召高百年前来。高百年知道凶多吉少,割带玦留给妻子斛律氏。高湛在玄都苑凉风堂,使高百年写"敕"字,发现笔迹丝毫不差,就抽出佩刀,用刀头上的环击打高百年,遍地是血。高百年求饶:"乞命,愿与阿叔作奴!"高湛将他打死,弃尸水池,池水尽赤,在后园亲看埋葬。 12.隋,杨勇 隋文帝杨坚长子 ,隋炀帝杨广的同母兄,母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原本是隋文帝的太子,杨勇生性好色,喜爱奢侈,独孤伽罗与杨广等人都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向隋文帝进谗言,加上杨勇多有埋怨之言语,后来被废为庶人。杨广即位后,立即假拟隋文帝诏书,赐死杨勇。死后追封为房陵王。 13:唐,隐太子李建成 唐高祖嫡长子,母窦皇后。 617年,其助李渊太原起兵,率军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在唐朝建立后,率军打退突厥入侵,平定山东。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隋炀帝杨广,不久之后,隋恭帝杨侑让位李渊,李渊称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 李世民功高震主,不满李建成得立太子,李建成则始终忌惮李世民的势力。兄弟二人针锋相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酿成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败,为李世民所杀。终年38岁,其五子一并遇害。628年,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追谥曰“隐”。642年,又追赠为皇太子,史称隐太子。 14.唐,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长子,母长孙皇后。唐太宗即位,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在唐太宗保全下,他本人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贞观十九年(645年)郁郁而终(墓志为贞观十七年十月一日(643年11月17日薨),唐太宗为此罢朝,葬以国公礼。 15.唐:李忠 字正本,唐高宗李治长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李忠被封为陈王,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被封为雍州牧。当时王皇后无子,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柳奭打算让王皇后与李忠多加亲近,然后与一干大臣尚书右仆射褚遂良、侍中韩瑗、太尉长孙无忌、右仆射于志宁等人奏请立李忠为太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忠被立为皇太子。可惜好景不长,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王皇后因与武则天争宠失败被废,当时武则天的儿子李弘已经三岁,礼部尚书许敬宗上奏要求废掉李忠,改立李弘,唐高宗许之。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李忠被废为梁王,任梁州都督、房州刺史等职。显庆五年(公元660年)被废为庶人,迁到黔州,住在过去李承乾住过的房子里。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李忠被诬与西台侍御上官仪、宦者王伏胜谋反,被赐死,时年22岁,后来被追封为燕王,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16.唐,章怀太子李贤 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次子,系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并临朝称制,遣酷吏丘神绩赴巴州校检李贤居所。丘神绩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 17.唐,懿德太子李重润 李重润为中宗李显与韦后的嫡长子。一出生就被祖父李治立为皇太孙,并为其开设官属。李重润虽然生前没有当过太子,但是作为皇太孙,也是李治隔代指定的继承人,同时武则天为其封亲王,也是将其视作隔代培养的继承人,故将李重润视作特例纳入本名单。而其父李显虽被废但是是当皇帝期间被废,则不属于废太子。 两岁时,父亲李显被废为庐陵王,皇太孙李重润也被牵连废为庶人。随后跟随父亲流放房州。其后,李显复立为皇太子,一家人重返京城。李重润被武则天立为邵王。好景不长,大足元年,得罪二张,为武则天所杀。 李显即位,追赠爱子为懿德太子,并号墓为陵。 【懿德太子重润,中宗长子也。大足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令杖杀,时年十九。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非其罪,大为当时所悼惜。 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又赠永泰郡主为公主,令备礼改葬,仍号其墓为陵焉。】——《旧唐书列传三十六》 重润是俩唐书都盖章的美男子,孝顺友爱,为当时人惋惜。可惜了。 【重润秀容仪,以孝爱称,诛不缘罪,人皆流涕。】——《新唐书•列传第六》 18.唐,节愍太子李重俊 唐中宗李显第三子,生母不详。李重俊早年历封义兴郡王、卫王,拜洛州牧,神龙二年(706年)被立为皇太子。但因不是韦后亲生,颇受猜忌。安乐公主、武三思等人也多次欺负他,地位受到威胁。神龙三年(707年)七月,李重俊与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等人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而后攻打宫城,意图杀死韦皇后等人,却被阻于玄武门外,因士卒倒戈而失败。他逃奔终南山,中途被部下杀死。 李旦即位以后,追封李重俊为节愍太子。 19.唐:李宪 原名成器。睿宗李旦嫡长子。母为睿宗元配肃明刘皇后。文明元年,武则天废李显立李旦为帝,遂立李旦嫡长子为太子。武则天称帝后,李旦降为皇嗣,李成器也降为皇孙。 唐隆ZB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拥立李旦为帝,在考虑储君人选之时,由于李隆基立了大功,李成器主动推辞太子之位,让与李隆基。 能诗歌,通晓音律,尤善击羯鼓、吹笛。历任太子太师、太尉,封宁王。又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预朝政,为玄宗所重,病逝,后被李隆基追谥为让皇帝。 20.唐,李瑛 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子,原名李嗣谦,母为赵丽妃。开元二十三年改名。开始封为真定王,后来改为郢王.开元三年,立为皇太子。开元二十五年,杨洄又诬陷李瑛,李瑶,李琚与贵妃的兄长有异常的谋划。武惠妃趁机陷害三王,李隆基一怒之下处S三个儿子。 瑛,瑶,琚不久遇害,天下为此而觉得死得冤,当时号称”三庶人”。 【二十五年四月,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鏽常构异谋。玄宗遽召宰相筹之,林甫曰: “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玄宗意乃决矣。使中官宣诏于宫中,并废为庶人, 鏽配流,俄赐死于城东驿。天下之人不见其过,咸惜之。其年,武惠妃数见三庶人 为崇,怖而成疾,巫者祈请弥月,不痊而殒。】——《旧唐书•列传五十七》 21.唐,李裕 唐昭宗嫡长子,母为何皇后。大顺二年(891年)六月二十八日,受封德王。昭宗从狩华州之时,册立李裕为皇太子。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称帝。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 其后,昭宗被朱温胁迫前往洛阳。朱温见李裕年长俊秀,十分厌恶,想加害于他。昭宗护子心切,在蒋玄晖面前哭泣,奈何此举进一步加速其死亡之路。 【及朱全忠自凤翔迎驾还京,以德王眉目疏秀,春秋渐盛,常恶之。谓崔胤曰:“德王曾窃居宝位,天下知之。大义灭亲,何得久留?是教后代以不孝也。请公密启。”胤然之,昭宗不纳。他日言于全忠,全忠曰:“此国家大事,臣安敢窃议?乃崔胤卖臣也。”寻以哀帝为天下兵马元帅。 后昭宗至洛下,一日幸福先寺,谓枢密使蒋玄晖曰:“德王,朕之爱子,全忠何故须令废之,又欲杀之?”言讫泪下,因啮其中指血流。玄晖具报全忠,由是转恚。】——《旧唐书•列传一百七十五》 朱温杀死昭宗当日,将昭宗九子毒杀,并丢入九曲池。 【是日社,全忠使蒋玄晖邀昭宗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祕、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置酒九曲池,酒酣,悉缢杀之,投尸池中。】——《资治通鉴》 22.辽,耶律倍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母亲是淳钦皇后萧氏,史称其“聪敏好学,外宽内挚”,神册元年(公元916年)被立为皇太子。后来契丹各部有人反叛,耶律德光率众平叛,也是在东征西讨中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威望。辽太祖死后,耶律倍奔赴山陵,得知太后述律平想要立耶律德光为帝,就对大臣们说:“耶律德光功高盖世,天下归心,宜立为帝。”就与大臣们联名上书太后请求立耶律德光。于是耶律德光即位,是为辽太宗。 耶律德光虽然如愿即位,可是他对哥哥耶律倍却并不放心。不仅对耶律倍实行了监视,更不断想方设法削弱他的东丹国的实力。为此,兄弟之间的关系恶化,矛盾进一步加深。 耶律倍的处境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所知,出于政治目的,他派人持书密诏耶律倍。930年(天显五年),耶律倍带着自己心爱的妾室与珍藏的图书从辽东渡海投奔了后唐。 933年(天显八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病死,其子李从厚即位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杀死。耶律倍认为这是攻打后唐的极好时机,派人密报辽太宗,希望利用后唐内乱之际攻打后唐。耶律德光果然亲率大军南下,但他不是应耶律倍之邀,而是应石敬瑭之请。 936年(天显十一年),李从珂欲自焚,召耶律倍同焚,耶律倍不从,李从珂派壮士李彦绅杀害了耶律倍,身死异国,时年38岁。 大同元年(947年),耶律倍长子耶律阮当了皇帝,追谥其父为“让国皇帝”,陵曰显陵。 23.辽,耶律浚 辽道宗耶律洪基长子,8岁时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兼领北南枢密院事。后来被权臣耶律乙辛诬陷,皇帝把耶律浚废为庶人,关在上京。耶律乙辛又派达鲁古、撒八害死了太子,耶律浚时年20岁。 24.明:朱见深 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为孝肃皇后周氏。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被立为太子。朱见深是曾经被废,又重新被立,最后登基。 25.爱新觉罗·胤礽 清圣祖玄烨第七子,母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故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他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代为祭祀、监国,颇具令名,康熙帝对皇太子最为重视与宠爱,却因教子失当、兼之康熙朝后期党争纷乱,致太子人格分裂,历经两立两废,终以幽死禁宫收场,被追封为亲王。 总结:可以发现。历代被废皇太子结局一般都不怎么样。两汉废太子的母子双全仅有郭圣通刘强母子。 得以活命的废太子一般是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势力弱小不会被忌惮,并且委屈求全,主动退让。如刘强李成器主动让太子位给兄弟,如刘庆,年纪较小,靠讨好父亲和新太子才得以保全。 二是复辟成功夺权,重新登基的太子。诸如被宦官拥立的刘保,靠父亲复辟复立太子的朱见深。 刘盈保护兄弟确实是善良之举。纵观整个封建王朝,这都是极其难得的行为。同时这也是很愚蠢的善良。因为刘家的藩王们也就是刘盈的兄弟子侄叔叔伯伯们没有一个人会去记住他的善良,所有人最后选择杀死他的儿子。 皇家容不得那么多的情感的。太善良的人是坐不稳皇位的。

盘点历代被废皇太子的结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