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咨询理论之社会学习

关于生涯,心理学家大多认为,应该根据个人特质选择职业,“以事业就人”,而社会学家则认为,职业的选择更多的得看环境条件,“以人就事业”。两种角度都各有其理,于是,克朗伯兹就从社会学习理论来“解读”生涯(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塑造,在与环境刺激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个人也会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也就是说,个人、环境和行为三者是交互影响的)。
克朗伯兹认为,有四类因素会影响我们的生涯决定。
一、遗传和特殊能力。这一因素包括先天遗传的一些会限制我们自由选择的特质,如种族、性别、外在仪表特征等;特殊能力是指我们在环境中学习而形成的兴趣、能力,如智力、音乐能力、身体协调能力。
二、环境条件。这一因素主要是影响教育和职业的外在因素,如工作机会、家庭影响、物理环境影响(台风、地震等)、相关法律政策等。
三、学习经验。学习经验包括工具式学习经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和联结式学习经验(经典条件反射学习)。
工具式学习经验中,有三个内容:前因、行为(外显或内隐的)和结果(强化或惩罚)。我们的某个行为如果导致了一个“好”的结果,则我们学习到该行为并倾向于提高发生该行为的频率。如,工作认真被老板看到得到了额外奖金,便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认真工作的行为)。
联结式学习经验,是原本是中性的刺激和那些社会使得个人产生积极或消极情绪反应的刺激同时出现而产生的联结,使得中性的刺激也获得了意义。如,孩子第一次在爸爸面前展示他的画作(展示画作是中性刺激),而爸爸当天因为在公司受气就对孩子发火(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反应的刺激),孩子自此不敢再在爸爸面前看他画的画(中性刺激被“赋予”了消极意义)。
四、工作取向技能。这类因素包括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习性、工作或行为的价值与标准、知觉和认知的历程。这一因素受到上边三个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上边的三个因素(相互影响)。
这几个因素交互作用,会产生一系列的结果,包括:
一、自我观察推论,即对自我的评估和定位。通过学习经验的积累,我们获得了有关于某事的兴趣(在这里,兴趣是学习经验的结果),知道了我们能否在某个方向上持续发展。
二、世界观推论,即我们对环境和未来的评估和推论,这也与自我观察推论一样,很大程度上和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三、工作取向的能力,即个人学习到的各种认知与表现的能力。
四,行动,即个人在实际中付诸的实现目标的行动。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生涯中,不单单是人在选择职业,职业也会选择人;生涯选择不是偶发事件,其前导事件具有复杂性使得任何对个人职业的预测都不大可靠。该理论主张,我们应该要在社会变迁中学习,增加我们适应变化的能力:我们必须扩展能力与兴趣,生涯决定不能够仅仅依赖当下的特质;我们必须随时培养职业应变能力(因为各行各业的工作总是会有所变动的);我们应当从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件中发掘到机会,抓住机会去学习成长。
在这里,暂时没有关于咨询的技术,这里还是满满的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个人的生涯。对比霍兰德的类型论、舒波生涯发展理论和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以获得不同的“视界”。霍兰德的理论注重根据个人所具备的特质去选择生涯道路;舒波则认为在一生中,人在不断的变化,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探索学习,去适应不同阶段的角色(其生涯概念扩展到了生命全程);而克朗伯兹则认为,既要看中个人特质,也不能忽视环境的影响,只有牢牢把握住双方,才能够实现个人的最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