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感受——荒落的读书笔记(一百五十五)
最近读了一些东西,1984、资本论、辛弃疾的词、网络小说等等。 但都没读下去。 最近也有在写一些随笔,早起后那种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随笔,写到一千字就停下来。 然而今天没能写完。 于是我发现了一个很难过的事——当我怀揣着目的去阅读时,往往无法代入进书的内容;当我想去在随笔里写一些新的想法、新的主题时,反而是在不断否定自己,一个字也憋不住来。 我有时候也会想,到底人的思想、思考方式是在被潜移默化的改变,还是人只要去想了就能写出来了? 我认为,当我怀揣着想要收获什么去阅读时,思考的方向就会下意识放在获得了什么感想,反而不能跟着作者的思考,不能代入文字里。 同样的,写作时想着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肯定也就写不出来了。 所以我应当不想太多,专注于表达自己。就像我在知乎一个回答里看到的那样: 凡是有志于创作的青年,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大概总是“应该怎样写?”现在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小说法程”之类,就是专掏这类青年的腰包的。然而,好像没有效,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还没有听到过。有些青年是设法去问已经出名的作者,那些答案,还很少见有什么发表,但结果是不难推想而知的:不得要领。这也难怪,因为创作是并没有什么秘诀,能够交头接耳,一句话就传授给别一个的,倘不然,只要有这秘诀,就真可以登广告,收学费,开一个三天包成文豪学校了。以中国之大,或者也许会有罢,但是,这其实是骗子。 ——鲁迅·一九三五年《不应该那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