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学员申北京大学日语笔译经验分享—人生有三道,上坡道、下坡道、没想到

——无糖全麦面包尖叫
序
今天这篇文章,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可能参考的意义没有那么大,因为作者是一位澳门考生,申请北大不考初试。
作者在写稿前也有犹豫,但我还是鼓励她写出来。
第一,目前日语翻硕似乎没有港澳台申大陆硕士的经验帖(期待这篇帖子能传递给“港澳台”考生)。
第二,“瑞译”已经传到了澳门,我很高兴(笑)。
第三,我想从家国的角度谈谈。我读研的时候,班里也有台湾同学。
首先,不管来大陆求学的港台学生(这里不含“澳”)在一些问题怎么想,这类考生一开始也是对大陆没有那么抵触的,否则也不会来大陆读书。
不过,开学组织秋游的时候,我和台湾同学聊了聊(大巴上,我们正好挨着),发现她在一些问题上,还是有一些台湾社会的主流看法。但两年后我发现,她的很多看法都有改观。一开始我以为,是她怕和大陆人产生分歧,再费唇舌。
后来我观察了一下,发现她是真的改变了一些想法。比如说,她对“大家都是中国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这些想法无比认同,而且很多时候是她主动提的。
我想,国家“请”这类考生来大陆读书,不仅仅是让他们读书,也是要让他们走一走,看一看,更是希望他们成为今后的“燎原星火”,成为将来的“一声霹雳”、“一柱独擎”、“一面旌旗”。我不想用“统战”这个词,因为在很多港台人士看来,它包含政治色彩。
但我想站在一名普通中国大陆人的立场上,期待能有更多的同胞,来祖国大陆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祖国大陆。这也是我期待这篇帖子能传给他们的重要原因。
最后,除了祝愿“无糖”能有更多的成绩外,还想对她再次强调——你把自己想的太差了,你根本不是那样的。希望你挺起胸膛,相信自己!共勉!
唯斯
1.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无糖。以前在我的考研路上的再生父母的推荐下知道了瑞译学苑,去年十二月正式加入瑞门。在几个月的备考中,时不时水群得我靠着瑞译的大家互相支持支撑了下来,由于经常在群里被各位大佬所震惊,经常发无糖全麦面包尖叫那张猫图,因此得名“无糖全麦面包尖叫”(开玩笑的)。当时初审提交了材料后,自己压根没有信心能通过材料审核,所以在3月21日(距离复试只有仅仅10天)收到北大的复试通知时,被这一个“没想到”震惊了一整天,然后又火速支棱起来准备复试。
我深知自己的水平跟各位瑞友比起来是完全不值一提的,因此经验帖中就不写关于日语学习和翻译方面的心得,而是着重分享关于港澳台生的申请流程和一些准备复试的经验。

2.关于准备申请
港澳台生考研是这样的:清华、北大、暨大这三所高校是“申请-考核制”,提交材料申请由学校审核,材料通过后再参加复试。
其他高校则是参加统考,通过学信网报名,即和内地生考研一样的形式(初试加复试),但免考政治。
这里有三个网站是必须知道的,第一个是内地(祖国大陆)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第二个是学信网,第三个则是你所报考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由于港澳台生考研的时间和内地生是不一样的,因此要特别留意一下申请时间以及各高校的招生简章的发布,以免错过申请。
每年的申请时间大概都差不多,今年北大的申请时间线如下:
招生简章发布(11月初)
↓
网上报名(11月15日至12月30日)
↓
寄送材料(1月5日前送达至报考院系)
↓
初审
↓
复试(一般于3、4月举行)
↓
录取(5月下旬前)
申请北大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
(1)北京大学202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网上报名完成后下载打印, 并由申请人本人签字);
(2) 有效身份证件的复印件;
(3) 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应届生提供在读证明,持国(境)外学位证书者,还须提交由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
(4) 毕业院校正式成绩单的原件或公证件;
(5) 1500字的个人陈述;
(6) 两封专家推荐信(须分别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
(7) 外语水平证明;
(8) 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生可提供学位论文摘要和论文目录等)、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如有);
(9) 申请院系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以上信息来源于北大研招网:https://admission.pku.edu.cn/docs/20221104104247747002.pdf?CSRFT=A6LS-FTSI-OH9L-3DC2-G4N2-RJBL-T5C9-PCUM)
注意,你所准备的这些材料将代表你出现在老师面前提前接受第一步的“考核”,这很重要,必须要好好准备。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个人陈述和专家推荐信,其他的材料按部就班准备好就行,具体还是要按照当年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在个人陈述中,我们要主要介绍个人学术背景并重点说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习和研究计划。我当时的个人陈述分为这四部分来撰写:学习经历、学术科研、实习实践、专业兴趣与研究计划。在个人陈述中,我们要把自己的优势凸显出来,并且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以及清晰地列出之后的研究、学习计划以此向老师表明读研的决心。
关于专家推荐信,要注意的点是一定要提前至少两周去联系教授,急急忙忙找教授写推荐信是不太好的。最好找与专业相关的教授写。发邮件联系教授询问写推荐信时一定要有礼貌,说清楚来意并注意邮件礼仪和措辞,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约教授见面谈谈,这样更显诚意。材料准备好之后,要用一个文件袋装起来,发EMS(北大指定快递只收EMS)到报考院系研究生办公室,要预计好快递在路上的时间以保证能在学校规定的日期前送达材料。材料送达后,等待通知即可。不管之后能不能进复试,一定要先动起来!
我就很后悔自己在收到复试通知时才匆匆忙忙地准备,导致视译部分翻了车。如果让我回到当时,我一定早早地就开始准备视译听译的训练,而不是在那傻等。
3.关于准备复试
翻译硕士的复试大家都知道由三部分组成:自我介绍、翻译实务以及自由问答。港澳台生申请北大的话,材料初审通过了之后就要参加复试,复试的成绩占100%,因此成败在此一举了,必须认真对待、做足充分准备。一切都是建立在有准备之上的。
瑞译的复试班和视译听译课,还有我考研路上的再生父母HMX,可谓是拯救我面试的三大救星。因此关于准备复试,我有四个建议:
①大量练习自我介绍和自由问答从而达到丝滑。
②找小伙伴一起模拟面试进行脱敏训练。
③设想老师会问到的问题从而充分准备回答。
④平时就重视听译视译的训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瑞译复试班上有旁听b套餐(即旁听别人面试)的机会,每次旁听我都能从其他瑞友们的问答和自我介绍里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时不时会有“哇,原来还可以这样答啊!”的感觉。这些旁听中学到的东西在我后来准备自由问答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为当时收到复试通知时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当时只能每一天疯狂地逼自己狂练。自我介绍部分,瑞译复试班建议练习不下20遍,所以我当时就练了不下20遍。
每天拿手机录下自己的背诵的自我介绍,然后听回放标出来哪里不通顺,一次次改进。在大脑不运转的时候,我会大声朗读我写的自我介绍和准备的自由问答的内容,总之不能够躺着什么也不做。
自由问答部分我预测了一些老师有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比如一些共通的问题和一些个人性比较强的问题,大概准备了40多个问答,大概六七千字左右,我口语不是很好,临场发挥对我来说很难,所以我用word把这些准备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方便自己练习和记忆。而且,我是一个比较社恐并且容易紧张的人,在复试之前对这种场合脱敏对我来说很重要。
于是我每天和我朋友HMX打语音电话模拟面试,练习自我介绍和自由问答的部分,主要目的是用大量的模拟练习给自己脱敏。真的!真的!很感谢他那段时间每天抽出时间来帮我模拟面试。

当时准备的自由问答复试前几天,我约了阿徹老师和唯斯老师再完完整整地模拟了两次面试,跟阿徹老师面试时,因为紧张和口语稀烂说得一塌糊涂,但阿徹老师并没有放弃我这块朽木,他指出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甚至还帮我的稿子把了把关(泪目)。我哭丧着脸跟他说:“我不会成为第一个被刷的港澳台生吧?”他说:“这就取决于你的发挥了。”
这个时候也没空emo了,马上重新把准备的内容好好调整之后继续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临飞北京复试的前一天,唯斯老师和我模拟了一次面试。当时模拟面试的气氛比阿徹老师的面试更紧张,我就一直心理暗示自己不要停下什么都不说。面完之后,唯斯老师鼓励我:你没有你说的那么差,能行的,冲吧!
说实话,这让我心里有底了不少,因此之后的心态也稳定了好多。因为有了两次和老师们的模拟面试以及自己之前大量的模拟面试的脱敏,真正到了复试现场,我虽然紧张得吃不下饭,坐立难安,但我也在考场上把自己该发挥出的实力毫无保留地发挥出来了,自我介绍和自由问答都能丝滑地完成了。
而视译部分,我当时手臭抽到了难的文章。在短暂一瞬间的心态崩溃之后,想起唯斯老师说的“你不能停在那里啥也不说。”于是,我调整好心态开始尽全力去翻。我当时尽可能地把瑞译教给我的东西都用上了,比如顺句驱动、模糊处理、中速输出这些技巧。好在有了这些在视译课上学到的技巧,这部分翻车没有翻得太难看。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备考时用到的课程:瑞译语法刷题班、瑞译学院词“会”互译、瑞译汉日日汉翻译基础课、瑞译2023考研冲刺班、瑞译视译听译训练营、瑞译2023考研复试班。虽然我没有笔试的考试,但这些学到的东西给我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也让我复试的时候有了底气。
4.最后的话
人生有三道,上坡道、下坡道以及没想到。我这次的上岸,就是“没想到”。只不过这个“没想到”是好的没想到。一开始,我并没有勇气去申请北大,是两位为我写推荐信的教授鼓励我去试一试,我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投递了申请。他劝我道:“你还这么年轻,为什么不冲一把呢?勇敢一点。”
没想到天时地利人和,成功了。当时只身一人前往北京复试,在酒店房间里关着自己练习自我介绍和问答的那几天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颇有一种古代进京赶考的感觉。在收到拟录取通知的那天,我反而没什么实感,而是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
当时在澳门读高中的时候遭受到了同班的人的排挤和冷暴力,这些暴力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我的升学,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性格以及后来待人处事的方式,以至于高中升大学那次如此重要的考试中,我没能够如愿地考进我想去的学校。我很害怕会重蹈覆辙,再加上本身也因转专业延毕了一年多,完全不敢设想万一考不上的话会怎么样。我把所有都押在了这一次,赌了一把自己的未来,而这些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我身上,压得我喘不过气。
那时候我强迫自己每天必须学够一整天,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但背过的东西过几天又忘了,学的东西像海水一样无边无际的永远没有尽头。在这段溺水般的日子里,我崩溃了一次又一次。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吵架分手、失眠、焦虑、抑郁、看不清未来、学无所成、原地踏步……所有的破事在那段时间同时压在了我身上。

当时我给自己写的纸条那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想死吧倒也不至于,但是真的觉得活着没意思了,没有能量去做任何事,以前喜欢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了。然后,在某一个清晨,完全没有任何动力起来做任何事的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在求救,马上打了个车去医院看心理科。果不其然,我确诊了,需要吃药调整。
坐在医院的长廊,看着那堆报告,我反而有一种安心的感觉,原来不是我的错呀。但我也十分明白,如果就这样下去,我会重蹈覆辙,我会考得很糟糕,于是我开始跟它对抗。就这样,每天继续保证自己的学习,同时按照医嘱吃药,累了就休息或者出去走走,时不时打开瑞译的群聊水水群,看着大家活跃的样子莫名地有种安心感,也许那里就是我的互联网老家吧。我的老师们一直不厌其烦地鼓励我、开导我,教我怎么做。
他们跟我说“不要把所有事情同时扛上身,会想跳楼的。”;他们跟我说:“苦恼的时候,你随时可以来找我。”;他们跟我说:“你要相信自己,自信一些,这样学校才能收你呀。”;他们跟我说:“你试着把事情一件一件地解决吧。”……这些也许只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性的话语,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些话语给了我继续向前的勇气,是我抓住的救命稻草。
于是,在老师、朋友、家人和瑞友们的陪伴下不知不觉中一切都慢慢好了起来。我,虽然没有打漂亮的一仗,但我熬过去了。所有的难事都难逃心理这一关,但一旦克服了心理这一关,路就会越走越宽了。

大家对我的祝福(泪目)感谢杨文江教授、林少阳教授给予我的指导与鼓励,以及对我的认可,为我撰写推荐信把我送进了复试。学生顽石一块,感谢两位教授的提点与教诲。能在大学期间遇到两位恩师,实在是我的荣幸。
感谢备考期间一直陪伴、支持着我的朋友和家人,特别是我的考研路上的再生父母HMX,备考期间在我情绪崩溃的时候陪伴着我,复试前每天抽空陪我练习模拟面试。还有我的朋友HJX,陪着只身一人前往北京的我到学校踩点看场地、报到、出入校,复试之后我们俩在北大闲逛,去了未名湖喂锦鲤。她笑着跟我说:“喂了北大的鱼,总得给个面子吧!”然后我俩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感谢唯斯老师、喜欢多啦A梦的阿徹老师、郭语十级的大左老师、温柔而又有力量的大吉老师,感谢“周周大吉寄语”。以及感谢群里各位瑞友这段时间的陪伴,也许大家都不知道,在瑞译的这段时间,我在慢慢进步的同时,心态也慢慢好了起来,你们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勇气。最后的最后,我想以YOASOBI的群青的一句歌词结尾「好きなことを続けること、それは楽しいだけじゃない」一切都翻篇了,现在的我,刚洗完热水澡,喝着可乐,在空调房里写着这篇帖子。未来会更好吗?我不知道。但请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