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地方财政收入压力大,楼市救不动体制内工资

2023-07-21 23:12 作者:谢晖说房  | 我要投稿

7月下旬了,大家苦苦等的史诗级救市差不多泡汤了,其实进入6月份以来,各种救市的舆论就不绝于耳,可以说楼市上演了一场错综复杂的宫斗剧了,博弈的声音一直在不断的拉扯,而大家争论的焦点就是,到底要不要救楼市。很多楼市大V纷纷出来说话,像财经专家吴晓波的《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一文,而专家董潘、马光远马上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了,董教授紧急呼吁了关于救楼市、救经济的14条建议,这种“忧楼市之忧”的境界,对房地产的感情可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而彭博社也预测要出一揽子救市方案,还有高盛的L型复苏也是给楼市泼上了一盆冷水,虽然上个月的LPR下降的10个基点,但是这就是意思一下的意思,没有特别急迫的感觉。而上半年的土拍成绩也出来了,各地的土地财政收入压力非常大,财政转型如何实现,楼市还会作为尿壶拿出来撒一泡解渴吗,今天咱们好好聊聊。


大家好,我是谢晖。7月的几个消息已经暗示了财政收入正在转型,一个是住建部在加快研究住房养老金制度;一个是遗产税的预告出台,房地产税的放风;还有一个是国有银行正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超长期贷款。每个消息单独看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连在一起看会发现,这几个都是准备替代地方财政收入的方式,因为过往为什么房地产能绑定经济,其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拍绑定了地方财政,失去土拍就是失去地方的收入来源了,所以一定要保住楼市、保住房地产,但是现在正在尝试摆脱它,因为各地的体制内收入已经在降薪了,这是转型前必须经历的痛苦,现在的楼市已经救不动体制内的工资了。

大家可能都清楚咱们地方的财政来源,主要就是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而咱们或者企业交的各种税就属于公共预算收入,纳税光荣就是这么来的;而卖地的收入就是政府基金预算,这两块蛋糕在过去都跟楼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因为卖地会产生直接收入,卖地后建好的房子又会产生各种税收收入,所以一旦这块的收入减少,对地方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而体制内的工资又不能少,现在很多财政入不敷出的城市或者县城,体制内工资都是靠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的。


根据今年中央财政预算,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预算总数为100625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3.6%,还首次突破了10万亿元的关。而从2020年以来,在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占比一直保持在70%以上。而在去年,各省份的财政自给率只有48.4%,比2021年下降4.3个百分点,比最高时的2014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的财政自给率排在前四位,而西藏、青海、吉林、甘肃、黑龙江则位列倒数前五位。

所以,大家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很多地方现在无法依赖土地收入的情况下,开始转而越来越依赖中央转移支付了,而中央的钱也是靠相对富裕省份上缴税收得来的,如果像沿海的经济也无法撑起的话,那后续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转移支付了,如何权衡央地财政收支,让地方自主的提高财政收入是摆在眼前非常紧迫的事情了,因为饭来伸手的习惯的话,后面就比较难改正了。


所以之前讲到的包括住房养老金制度、遗产税、甚至是房地产税等,都是在为地方创造新的收入铺垫好政策,当然,这些只能是作为辅助性的收入,真正的可持续的收入还是需要地方的经济重新振作起来,而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民营经济,这两天高层也在不停的发文件啊,大力鼓励民营企业,激活民营资本,把民营经济提升到了生力军的地位。

其实从马云回国大家就可以看出一丝端倪,这是民营经济的代表,他的回来必然预告着利好,像淘宝这几年的没落跟咱们民营经济的下滑非常吻合,连巨头都无法高速发展了,底下的个体户还拿什么去玩呢,那不就选择注销营业执照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吗,所以,就看后面给民营经济多少糖了,因为让别人关门很容易,但是,要重新让别人开张营业,没有一定的时间和红利是很难见效的,因为就拿就业端来说,现在的大学生甚至高中生都在一门心思去体制内,进不去的就死磕考试;学历低一点的宁愿送外卖也不会愿意进工厂,不是怕苦怕累,而是怕没自由时间, 三班倒的状态现在年轻人都不太能接受了。


所以现在来看,高层的决心还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不会史诗级的救楼市了,像之前年初就定调了要精简编制,而被开刀的就是编外人员,哈尔滨也率先打响了第一枪,但是对编制还是没有根本性的调整,体制内依然是旱涝保收,就这一点,民企就无法企及,当然,现在也有不少地方体制内开始了降薪,但是这些自救对于大幅度下降的财政收入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的,而地方债务的压力也是一直在用时间换空间,因为可以新债还旧债,但是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看看恒大最新发的财报, 一共欠下2.5万亿债务,而各个地方的债务到底有多少呢,没人说得清,不过,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想依靠楼市这个尿壶已经救不动体制内的工资了,现在是先富的城市在救收入不足的城市,目的还是奔向共同富裕。



地方财政收入压力大,楼市救不动体制内工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