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相见恨晚《史记》

2023-10-14 07:44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相见恨晚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原文】 书奏天子,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于是上乃拜主父偃、徐乐、严安为郎中。 数见,上疏言事。 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 一岁中四迁偃。 【今译】 主父偃是齐地临淄人,虽家贫,但有大志。 他西行入函谷关,结识了大将军卫青。 卫青多次向汉武帝谈及主父偃,但都没受到汉武帝的召见。 后来,主父偃直接向汉武帝上书(书奏天子),论述律令和讨伐匈奴的事,结果早上把奏书送上去,傍晚就得到召见。 恰在这时,赵人徐乐和齐人严安,也都给汉武帝上书,受到武帝的召见。 汉武帝在召见他们三人时(天子召见三人),说:“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你们以前都在哪里?为何我们相见这样晚呢?) 汉武帝于是拜主父偃、徐乐、严安他们三人都做了郎中。 后来主父偃又多次进见皇帝,上书述说事情,谈论政事(上疏言事)。 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能,于是就下诏任命主父偃为谒者(拜偃为谒者),后提升,官至中大夫。 一年内升了他竟连续四次升官(一年之中,四次提升主父偃)。 【赏析】 汉武帝的时候,齐地人主父偃,早年学习过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学说,后来才开始研究《周易》《春秋》、诸子百家的学说。 他到齐地诸侯王子间游历,但没有人重视他,受到儒生们的排挤,没有谁肯厚待他,在齐国过不下去,家里十个贫寒,他无法留在齐地。 他就到北方的燕、赵、中山等地游历,但仍是没有人赏识他,客居在外,处境艰难,一直穷困潦倒。 他认为诸侯中没有值得他游说的人,便向西进入函谷关,去拜见卫青大将军。 卫青多次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但汉武帝不了解他的才能,所以一直也未放在心上。 主父偃已经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又由于留在长安时间已久,那些王公及其宾客们都很讨厌他。 于是他无奈之下,只好冒险直接上书朝廷,没想到早晨奏疏送上去,傍晚便被汉武帝召入宫中相见。 主父偃主张抑制豪强和贵族兼并,他上书谈了九件事,其中八件是关于法律条令方面的,一件是关于征讨匈奴的。 这时赵人徐乐、齐人严安也都向皇帝上书谈论当代政务,各发表意见。 奏疏呈上后,皇上一齐召见了主父偃、徐乐、齐严安三人,对他们说:“你们以前都在哪里呀,怎么我们相见得这么晚啊!” 后来,汉武帝又听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准许诸侯将土地分给他们的子女,这样地越分越小,就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而诸侯也非常高兴。 主父偃又建议将天下的豪杰、大族一起迁移到茂陵,既可充实京城,又可削弱奸猾之人,可谓一举两得,汉武帝又听从了他的计策。 主父偃凭借自己的才能赢得汉武帝的信任,成了汉武帝的重要谋臣,被封为平津侯。 “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惋惜见面相识太晚 it is much to be regretted that we could not meet earlier. 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相见恨晚《史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