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滋养堂中医馆名老中医:脑瘤并没那么可怕!

56岁长沙人周先生,患脑瘤,又因“血小板减少症”不能进行手术,为求中药保守治疗,经人介绍前来医圣故里、中医祖庭南阳滋养堂中医馆。
该馆名老中医对其刻诊:面色苍白,疲惫乏力,语声低微,头部隐痛不适,夜间明显,反应迟钝,不欲饮食,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气阳不足,肾虚髓弱。治以益气温阳,补肾充髓,佐以化痰散瘀。7剂中药喝完后,病人自感气力见长,胃纳改善,头痛有所减轻。后继以仲景经方加减治疗,病情稳定。
尽管西医界一致认为脑瘤病人与其他肿瘤病人相比,具有生存期较短、并发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但南阳滋养堂中医馆的名老中医并不认同。
他们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脑肿瘤也是“正虚邪入”,阴阳失调寒热相搏,毒积脏腑,营卫壅塞所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交会于头面,是属阳。及为髓海,奇恒之腑,是属阴。在正常情况下,阴平阳秘,邪不得入,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健而无疾。内伤七情,郁闷暴怒,神志失调,辛劳过度,久而难复。外感六淫,寒湿阻络,致气血瘀结,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入,导致清阳之气不得升,浊阻之气不得降,格于奇恒之腑的脑内,肿大成积,发生为脑肿瘤。
脑为巅首,风火易犯;脑为髓海,根于肝肾,髓海易空;络脉充脑,痰瘀易滞,癌毒易扰。该馆名老中医将脑瘤的发病之本归为肝肾不足,髓海不充,标则为“风、火、痰、瘀、毒”,治疗上则标本兼顾,从缓急之法,关键在于清除颅内杂芜,恢复大脑的清灵之机。
针对脑瘤患者,名老中医常以轻清上浮以达病所,辛香走窜以散瘀结,重质沉降以镇浮阳,甘淡渗利以健中州,厚味滋补以壮先天。具体诊疗中,分期分型辨证论治——
风邪入络,多见于脑瘤初期,风为阳邪,善袭头部,风邪入络上窜于脑,气血乖违,凝涩而成瘤块,患者头目胀痛,痛呈走窜性,烦躁易怒,口苦口干,头晕目眩,舌苔薄白,脉弦,以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
血瘀气滞,多见于脑瘤中期,血行瘀滞,经络不通,癌毒内侵,结为肿块,患者头部刺痛,痛有定处,甚则头痛欲裂,夜间痛甚,偶有烦躁不安或淡漠痴呆,舌有瘀斑,脉沉涩,重点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痰毒内结,多见于脑瘤中期,痰浊内聚于脑,日久成积,与癌毒相搏结,居于颅内而成,患者头痛昏蒙,恶心,呕吐痰涎,或伴喉中痰鸣,身重倦怠,舌体胖大,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以化痰散结,扶正解毒为主;
气血亏虚,多见于脑瘤晚期,癌毒日久耗伤人体气血津液,致使气血津液亏虚,患者头晕心悸,头部空痛、隐痛不适,表情淡漠,沉默不语,反应迟钝,舌淡苔薄白或苔少,脉沉细或细弱,重点补益气血,养血安神。
阴阳俱损,多见于脑瘤终末期,阴阳离决,患者神志萎靡,呼之难应或不应,四肢厥冷或手足心潮热,腰膝酸软,乏力盗汗,夜尿频多或失禁,嗽痰,或喉中痰鸣,舌红少苔,脉细数,以阴阳双补,开窍化痰为主。
总结起来,南阳滋养堂中医馆名老中医对早期患者“肿瘤尚小,正气尚盛,瘀毒不深”的特点,多采用以攻为主,或大攻小补,或先攻后调;中期,脑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正气亦伤,但正邪相争处于“势均力敌”阶段,宜攻补并重;晚期,肿瘤已增至严重阶段,正虚邪盛,患者不任攻伐,当扶正为主,少佐祛邪抗瘤药。
多年来,南阳滋养堂名老中医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在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基础上,集中医“内服外治”之精髓,以“滋阴养阳带瘤生存疗法”和“消瘤散”,多渠道精准调理肿瘤患者阴阳平衡和体质状态,或消瘤,或带瘤,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长度,且副作用小、无痛苦、费用低。
全国中医看河南,河南中医看南阳,南阳中医滋养堂。这里是医圣故里、中医祖庭20多位名老中医创办的一家传承医圣精神、活用仲景经方济世救人的中医诊疗平台,本着“精医精诚,药真药纯”和“心中有情,服务有爱”的理念,为民众提供全面、优质的中医药健康医疗服务,一人一方,诊断准、用药精、见效快、价格廉,让您愁眉而来,欢笑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