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兴”的本义:举起

2022-04-29 12:19 作者:中国崛起呀  | 我要投稿

贝多芬273、的本义:举起


钢琴伴奏的和弦里I(1级和弦:主和弦),IV(4级和弦:下属和弦),V(5级和弦:属和弦),VI(6级和弦),K64,V7(属7和弦),II(2级和弦)分别表示什么?——网友提问

…和:见《牛顿35》…

(…《牛顿》:小说名…)

 

…弦:见《牛顿44》…

…和弦:见《贝多芬109~152》…

[

K46和弦:又叫终止46和弦,即一个调的一级(主)三和弦的第二转位,

K是俄语KOHEU(KAGAHC)的缩写,意为结束、终止。

当一级(主)和弦的第二转位用在全终止或半终止时,这个和弦就叫“K46”。

——《贝多芬268、什么是教会终止”?什么是“K46”?

]


 

“最好举出例子,比如说,说明主和弦是135的时候,是什么。”网友补充说。

…说、明、说明:见《欧几里得149》…

(…《欧几里得》:小说名…)


三和弦(2017-10-14,63赞):

以下皆以C调(C大调,a小调)为例:

…调、大调、小调:见《贝多芬111、C大调就是C调吗?啥是大小调?24调式是咋出来的?啥是调式?》…

 

I表示主和弦,大调的135,小调的613。

I是音乐中最稳定的和弦,因其有较强的稳定感,固出现在乐句的开头 及音乐的收尾。

 

IV表示下属和弦,大调的461,小调的246。

下属和弦有极强的推动感

 

V(7)表示属(七)和弦,大调的572(4),小调的3#57(2)。

 

在进行上,有回到I(1)的需求,常接于IV(4)或I之后,也可与I交替进行。

 

K46是终止四六和弦,通常在音乐节 为形成K46--V7--I的进行,有极强的进行、稳定的效果。

 


更详细的东西不便在此说明,所以建议你去阅读一些和声(两个以上不同乐音混合在一起,就构成和音)学基础方面的书籍,这你的钢琴即兴伴奏很大帮助的。

…学:见《欧几里得4》…

…基、础、基础:见《欧几里得37》…

…即:见《贝多芬272》…

 

兴(百度百科):兴,会意字。

…会:理解;懂得:体~。误~。心领神~。只可意~,不可言传…

…意:意思:来~…

…会意:造字法之一。会意是说字的整体的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如“信”字。“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会意字: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甲骨文的“兴”字(图A),中间部分像个两头各有两个短把的盘,盘的两段都有两只手,像以手一齐把盘举起来。

这也就是“兴”的本义:“举起”。

 

而到了图B的甲骨文,“兴”的盘子下方多了一个口,

用“口”说明四手共举的盘子是一种盛器。

图B的 “兴”为以后“兴”的形体定了型。

 

周代金文(图C)和秦代小篆(zhuàn)(图D)的“兴”字,上手和下手略有变异,但“盘”和“口”已合并,讹(é)变成“同”。

…讹、变、讹变:见《欧几里得52》…

 

到了汉代隶书(图E)以后,盘上两手变成“臼(jiù)”,盘下两手讹变了。

于是以汉隶为基文,发展为楷书(图F)的“兴”。

 

隋唐以后,出现了图G的草书。

到了元代,便把这草书楷化为图H的“兴”,也就是通用的简化“兴”字。

…简、化、简化:见《牛顿33》…

 

 

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抬起来,即《说文·舁(yú)部》:“兴,起也。”引申为起身、升起、奋发、产生、创办等义。

 

 

兴(百度汉语)2:会意。从舁,从同。舁,共举;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

 

[ xīng ]

1.兴盛;流行:复~。新~。现在已经不~这种式样了。

2.使盛行:大~调查研究之风。

3.开始;发动;创立:~办。~工。~利除弊。百废俱~。

4.起;起来:晨~(早晨起来)。夙(sù)~夜寐(mèi )。

5.准许(多用于否定式):说话要有根据,不~胡说。

[ xìng ]

兴致;兴趣:助~。败~。雅~。

 

“!

请看下集《贝多芬274、即兴事先毫无准备,仅就当时的感受创作》”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中国崛起呀”




“兴”的本义:举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