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毕业两年的学长给正处迷茫中的应届生一些启发

2023-06-11 22:27 作者:吾皇不语  | 我要投稿

又到一年毕业季,现在新一辈大学生或多或少都踏出了校园,正在找工作或者准备找工作,我作为毕业了两年的老学长,在找工作与生活中有一些自我的思考与感悟,分享给后来者,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先讲述一下我的经历:本人是一所末流一本的21届毕业生,上大学之前唯一的目标就是上一本或者一本以上的大学,后来进入了本人不太满意的一所大学,想复读家人不允许,只能硬着头皮上。我的专业是海洋类冷门专业,当时的志愿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可是成绩不够,自愿被调剂到冷门专业。上大学后我就进入“摆子”状态,没有抓住大一能转专业的机会,摆烂般的留在本专业。平时常常翘课,在宿舍看小说或者玩游戏,这导致了我欠了大量课程学分,每年重修的课程学分都达到上限,重修效果都不理想,最多时欠23分学分,离留级所能欠的学分上限只有一步之遥。大三之后我下定决心,要把之前所欠的学分补回来,平时多去图书馆学习,一边重修、一边防止挂新科。别人过着轻松的大三大四生活,而我将大三大四过成大一大二,每科只有两次考试机会,必须得过,在毕业前必须补完所欠的学分。 还好当时大四时疫情防控,我们这一届不需要实习经验就可以毕业,我也就能把我的全部精力放在课程重修上。别人上大学拿到双证是自然而然且顺手的行为,而我因为摆烂,给自己上难度,导致想拿到毕业证都不容易。我清楚的记得别人在宿舍打游戏等待毕业,或者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时,我还得跟着大一的同学们一块上课,同届生在拍美美的毕业照,参加毕业大会,我还在为期末考试做复习。全部考试考完后,时间到了七月份,也进入暑期,只能等下个学期成绩才能出来,我必须去找工作了。 好在当时有一位初中同学联系到我,希望我去杭州工作,与她做伴,那段时间她认真协助我修改简历,我非常感谢她。当时我只拿到结业证,不敢与家里人说,因为英语四级没过线的缘故,学位证得一年后过来四级才能拿到。加上疫情管控还比较严,只能留在本市工作,因为我不知道最后重修的课程是否能通过。 当时找工作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我之前为数不多的工作经验是大学时为了A类学分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义工,连最基本的工资怎么发都不知道,以为是日结的工资。当时自己脑海里只有一个初步的计划,就是在本市找份工作做一到两年,不限行业,目标就是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行业。 当时投了上百家公司,都是投一些要求不高的岗位,比如销售、技术员、勘测员、安全员。大多数公司Hr都是已读不回,其中有一两个Hr打电话问我是否要面试销售岗,但是需求得有驾照,我重修就已经消耗了大部分精力,加上疫情原因,根本没有时间去考驾照,最后都被拒绝了。好在当地有一家民营钢铁集团Hr联系到我,跟我说他们那里有不少岗位,我可以去看看。他们实在招不到合适的人,加上我虽然没有毕业证,但是也是个大学生,除了一些企业管理专员、审计等要求双证之外,我还是能选择一些管理岗位。当时就选了他们的一个分厂的安全员岗位,面试的时候恰逢当时厂里需要新招一个年轻人,我就顺利进来了。 我的安全员工作多数时候是端茶倒水拖地跑腿,专业上就偶尔写写方案、到现场象征性巡逻几圈,大事有领导抓着,轮不到我操心,月薪能拿到6k。我领导不到30岁,是一位主管,我们都是年轻人都有着共同的兴趣,即游戏,平时没事做就一块打游戏,有人来就我去泡茶聊天。当时也听信了网上关于年轻人要躺平的说法,觉得摸鱼很安逸,还时常在自己的空间里分享摸鱼日常进行炫耀。 一年之后,因为公司发生剧烈的人事变动,我们厂长以及他的班底被新厂长所替代,我领导赖以生存的支柱没有了,我被新厂长调到生产一线锻炼,进行三班两倒的工作。当时公司效益不好,大量裁人,还取消了绩效。我的收入锐减,从月入6k到月入4k,干的活比之前更累,虽然后来新厂长给我调整回原来位置,让我多拿1k的奖金,但是我没能坚持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与本人现实所期待的渐行渐远,另一方面是经常要倒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不能年纪轻轻就把自己身体搞垮了,在厂长再三挽留的情况下毅然决然裸辞。 裸辞之前,我大概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即从事互联网行业,我被调岗第二天就为着成为一名大数据分析师而努力,下班之后是我的学习时间。后来转行大数据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过高(至少要培训6个月),我转而进入了互联网的游戏行业,现在的收入比之前高多了。 以下分享我这两年工作以来的自我思考,希望对后来者有些启发。 我将应届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目标,走一步看一步的应届生;另一类是有着清晰的目标,有自己规划的应届生。

没有目标,走一步看一步的应届生:

我就是这一类学生,家里人以及亲戚大多数是小学毕业的,他们的眼界最高能到达大学,并不能为我的未来做清晰的规划或者引导,毕业后一切都靠我。毕业时我分析了我自己有什么,以及想要什么。我家里有在村里的自建房,自己还被分了一两亩地,没有车,在城里没有房,父母供我跟我弟上大学已经是他们所能承担的极限。我是一个不喜欢安逸的人,虽然之前有摆烂过,但我骨子里还保留着一股冲劲,有了目标就会往前冲,想清楚后我排除了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相对安稳的工作选项。那我有什么,大学学历(双证),年轻(时间),家人支持我去闯,大不了回家种田罢了。 刚毕业没有目标怎么办?那就去主动试错,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多从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但是我们不能成为一颗不会思考的螺丝钉,要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作为一名安全员时,经常跟领导们聊天,他们也乐于跟我分享一些公司的事情。比如我知道公司主要产品就是螺纹钢,是最简单的成品钢,当时一吨只能卖450左右,铁矿石等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成本最低也得一吨300吧,那卖出一吨钢纯利润只是100~200块钱,公司有3000人左右,光分厂就有原料厂、炼铁厂、炼钢厂、发电厂、轧钢厂等,部门就更多。这低廉的利润,公司高管百万年薪、中层领导年薪几十万,还有大小股东,然后再到工人工资,最后才是我们这些基层管理人员,分一些“残羹剩饭”,如果行情不好,我们这些人是第一类被“开刀”的员工。工作了一年,我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考科标准了如指掌,连董事长家的“破事”我都通过大领导口中了解的清清楚楚。这样的话,我在这个公司的“使命”已经完成,是时候转换行业了。 没有目标之前,不需要做职业规划,你都没有目标,规划有啥用,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30岁之前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行业,没找到之前多尝试不同的行业,进入并熟悉岗位之后,盯着其中一个岗位作对标,看前辈的收入与生活水平是否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多少年才能达到他的水平。再以我为例,我家里人不是高管,也没有公司,更没有权力,那我从管理路线一路走到尽头是走不通的。我必须从管理转技术路线,30多岁之后再转回管理,或者直接从技术走到尽头,成为技术专家。当时我对标了厂里初级工程师,我发现如果我往他的方向努力的话,按正常来说至少需要5年才能坐到他位置。他工资也就一万出头,因为在钢铁厂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不能停止运行(除非重大维修等因素),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上班,正常算工资,每周只能休息四天,电话随时待机等待召唤加班解决设备故障,没有公积金。那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年纪轻轻不能把自己“嫁”给厂里,我还有选择。 了解钢铁行业运行规律之后,其他制造业都可以用同样的模板进行分析,了解产品、网上查一下成本,很容易估算出大概利润是多少。其实国家机构早已经给我们统计好了,国家统计局网站每年年初都会发布去年各个行业的利润增长率,比如钢铁行业去年增长是前年的-0.5%左右。“蛋糕”已经做不大了,现在只能裁掉多余的人,让留下的多分些“蛋糕”,而我们新一代是后来者,很难挤进去分“蛋糕”,更别想多分一口。相对的互联网行业,增长率在5%~11%左右,我们作为后来者,有可能获得的“蛋糕”多一些,也就意味着更卷。而新能源车行业,增长率在2%~3%之间,虽然比不上互联网,但是这是一门新兴产业,现在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像以前的国产手机一样,靠低价、高性价比占领市场,等市场占有率足够高,就会开始卷性能。这会导致汽车迭代加快,需要大量人才,会不断推出高端旗舰车型,汽车售价也也会越来越高,企业利润才会跟着提高。这样企业有钱后提升从业者的待遇,从汽车行业带动并使上下游企业,大家的工资水平跟着提升,这是未来至少30年都会受益的行业。 找到所喜欢、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业之后,我们就可以做职业规划了,5年内要有什么水平的实力,十年要坐到什么位置,像国家的5年计划一样分步走,做好较为详细的内容。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是一颗基层的螺丝钉,就算是螺丝钉,也得是最大那颗螺丝钉。工作之后最好盯着某位前辈的位置,以他作为榜样,自己需要多久才能到达他的水平,也要有超越他的勇气,后浪拍前浪,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争取35岁之前成为一位技术专家,到时候你是转管理岗位,成为公司中层领导,还是继续钻研,成为一位中级或者高级工程师,那就得自己选择了。 有着清晰的目标,有自己的规划的应届生: 有着清晰目标的人,你们是幸运的,这意味着你比其他人起步要早,但是也别骄傲,大学毕业只是人生的起点,正真能拉开差距的是未来的10年、20年甚至是一辈子。有目标,如果还有清晰的行业认知,明确的目标岗位,家里条件支持的,能考研的就考研,不管怎么说,更高的学历意味着更高的竞争力。相反,我不提倡根本没有目标的人去考研,盲目的从众并不可取,你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所要研究的行业根本不感兴趣,那你考研干嘛。考研无外乎是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如果你连这份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盲目的读研究生的几年下来,发现自己真心不喜欢这份工作,那不就是白白浪费青春。社会是不断前进的,并不会因为个人躺平或者错误的选择而停下来等待,与其盲目的多读几年书,不如先去工作,看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这样的工作,再去决定自己是否再考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当然,我没考过研究生,以我的想法或者我的经验做参考没多大意义,可以参考你们行业的前辈,考虑清楚了再去做决定。我上面提到年轻人要勇于试错,我这个人太在乎物质了,毕竟社会环境就这样,“脱产”试错比“有产”试错压力会更大,毕业证书对于我们来说是入职的“入场券”,看个人的选择,以及承受力。 不知不觉敲了几千字,这是我的一个小分享吧,希望有幸看到这篇文章的学弟学妹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在人生的迷茫中有些新的思路。

毕业两年的学长给正处迷茫中的应届生一些启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