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讲堂:孩子老尿床?可能是这种病!
“画地图”,
是不少人经典的“童年回忆”之一。
一觉醒来,
摸到那冰凉凉的床单、湿漉漉的被,
露着诡异笑容的爹妈
说出那句咱湖北人都懂的名言:
“昨晚你又‘下汉口’了?”
“肇事者”要么委屈巴巴地羞赧低头,
要么强行挽尊由“汗湿”背锅。

如果刚好恰逢阴雨天,
爹妈看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被褥,
不禁怒火中烧,
很可能直接就来了一顿胖揍。

“谁家小孩不尿床?”
可能你会觉得尿床很正常,
但是
五岁以后还总尿床的娃娃家长
需要注意了
这可能是病,得治!
今天跟大家好好聊聊孩子尿床的事
一、尿床≠遗尿症
孩子偶尔夜间无意识排尿是一种正常现象,5岁以内的孩子出现尿床(也称为“遗尿”)的情况并不能说明其患有遗尿症。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尿床”?
尿床,对于儿童,医学上称为“夜遗尿”,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
也就是说,≥5岁,平均每周至少2次,持续3个月以上,满足这三个条件,才会考虑属于遗尿症。

二、频繁尿床究竟是咋回事?
尿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单一症状,仅发生夜间尿床,无其他下尿路症状。
另一种为非单一症状,也就是复杂尿床,除夜间尿床外,在白天还伴有其他下尿路症状。(如白天也控不住尿,出现漏尿、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膀胱像一个有弹性的口袋,不断扩张以承纳尿液。尿液形成后,膀胱逐渐被源自肾脏的尿液装满。
当达到最大容量时,膀胱开始收缩并向大脑发出“需要排空”的信号。在排空的过程中,膀胱开始收缩并挤压出尿液。

而夜间控不住尿可能是因为——
“夜尿太多”:大部分尿床的孩子存在夜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此激素缺乏会导致夜尿增多。
另外,夜间摄入的水分过多,如喝了太多饮料汤水,或吃了西瓜等利尿水果,也会引起尿床。
“装不下”:一个优秀的膀胱,能排尿能储尿,夜间可以不断扩张。如果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就储存不了TA整晚的尿液。

“醒不过来”:半夜膀胱满了,需要起床排尿却不能自己醒来,称为中枢觉醒障碍,这是尿床发生的基本原因。
“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尿床”(遗传):临床发现,若父母一方曾患遗尿,孩子尿床的可能性为44%,双亲都有相关病史的,发生几率则增至77%。
总言而之,这个病得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若干神经递质和受体)、生理节律(睡眠和排尿)、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

三、经常尿床,娃伤心
一般孩子超过5岁还尿床,家长最好带孩子到医院遗尿症专科就医。因为遗尿持续时间越长,对儿童造成的心理损害越大,特别是大龄儿童。在8-16岁的青少年中,尿床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三位常见的心理创伤性事件。
如果孩子的遗尿属于在年龄较大时突然发生,更应引起重视而马上到医院就诊,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脑、脊髓、肾脏、膀胱或内分泌系统的病变造成的。
另外,特别要注意遗尿症的伴随症状,如不仅遗尿还同时出现尿频、尿痛,多饮,口渴,消瘦,头痛,呕吐,抽搐,腹痛,腰背疼痛等症状,更是警示有其它严重疾病的存在,可带孩子到神经科,肾脏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遗尿症如何治疗呢?
对单纯性儿童夜遗尿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基础治疗、一线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等方式。
基础治疗主要是指对患儿和家长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指导,有一部分孩子只要通过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调整,症状就可以缓解。

四、预防孩子尿床,家长可以这样做
01基础治疗
1、调整作息习惯
规律作息时间,鼓励患儿白天正常饮水。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尽早睡眠,睡前 2~3小时应不再进食,睡前 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
2、奖励机制
家长不应责备患儿,多一些鼓励,减轻孩子对疾病的心理负担。

3、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
养成日间规律排尿( 每日 4~7 次 )、睡前排尿的好习惯。建议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
4、要树立家庭战胜遗尿的信心。
02活用尿床日记
记录是否有尿床以及尿床的量以及生活改善情况等。如果孩子可以自己记录的话,应该让孩子自己进行记录。通过在没有尿床的日子粘贴贴纸等来尽可能地增加治疗的乐趣,提升孩子的自信。
治疗遗尿症的基础是要进行生活改善。要在日记(日志)中记录生活改善情况以及每天是否有出现遗尿等内容。


如果经过2周到1个月的生活改善治疗后遗尿症仍没有得到改善的话,则应根据遗尿症的类型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或者使用遗尿报警器来进行治疗。
需要2周~3个月的时间来评估是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更好。关于治愈时间,快的2~3个月就会有所改善,而慢的则需要2~3年。

03报警器疗法
通过报警让孩子发现自己尿床,通过反复的报警通知使膀胱能够储存更多的尿。
有报告称,连续的报警提示容易使膀胱变大。不要想着“会被报警叫醒”,而要想“报警是辅助遗尿症治疗的可靠伙伴”。

使用方法:
1、将传感器的前端夹在最容易被尿湿的位置(正面中央)上。(避开会被汗水浸湿的位置)
2、将主机(接收器)安装在睡衣的领子上(主机为无线型时,也可以设置在家人的身边)
3、报警响起后自己起床关闭报警。(报警音无法叫醒孩子时需要父母的协助)
4、被叫醒后可以去上厕所,能够自己关闭报警的孩子也可以继续睡觉

五、尿床,尽早干预
小朋友尿床不是任何人的错,尤其不是小朋友自身的错。
如果家长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等手段,会使孩子更加委屈和忧郁。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

对待遗尿症,只能在安慰、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的儿童患有夜遗尿,大部分的患者可以自然痊愈,但约0.5%~2%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

虽然遗尿不会对孩子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孩子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其生活质量及身心成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因此,家长们不能采取观望态度,儿童夜遗尿不能等,要早治。儿童遗尿症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
家长们要多多鼓励孩子,和孩子们一起正确认识遗尿症,通过及时的生活干预或药物治疗,一定可以战胜疾病、重拾信心!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