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孔了凡国学日记第十章 除中华文明外其他文化都不具备文明的基因(1)

2022-02-17 14:41 作者:孔颜儒学会发起人  | 我要投稿


      上世纪末期,美国人塞缪尔.亨廷顿发觉,中国的复兴和崛起绷紧了很大一部分西方人的神经。一些所谓的西方大国要想继续存在下去,为了求生存要么蹭中国的热度,蹭不上中国热度的就碰中国的瓷,反正必须要和中国搭上边。因为在他们眼里看来中国有一种魔幻的力量,这个被他们称之为神秘的带有超魔幻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西方人没有一个人找到标准答案。

      鄙人不才,愿来解答西方人的疑惑,这个标准答案就是中华民族有一种独特的人类文明力量。

      人类历史上,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各有各的文化思想和社会结构,但并不是每一类文化都能和人类文明相提并论。判断文明的两个核心条件一个是人与禽兽有没有区分区别和严格的界限,第二个条件就是坚信每个人的命运是自己主宰;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纵观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同时圆满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只有中华民族。亨廷顿虽然在他的著作《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提到“文明是人类最高的文化归类,人类文化认同的最广范围,人类以此与其他物种相区别”,(周琪译,新华版,1998,26页)但是亨廷顿没有意识到甚至对这种潜在的意识都没有丝毫的察觉,就是人的命运是有自己主宰和决定的。亨廷顿为什么没有这种意识,因为西方人只觉察到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形态上不同,还没有觉悟到人在生理进化和生态心理进化并不是同步的。能做到生态心理进化和生理进化完全协调的只有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从心理上完全独立于禽兽并有完整的人格行为模式和文明生态体系,而西方人还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也就是说西方人和禽兽从心理生态上没有本质区别。西方人只是从形体上是直立行走,而心理上还没有直立甚至都没有这种本能的心理意识。

       文明社会是普行德道的天下大同的生活体验。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关键的一点是要有人性。人性就是人内要秉有“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外在行为上要有“温良恭俭让”五种品质。中华古代的礼乐文明正是人类文明的生活体验。《礼记.曲礼》开篇便讲“毋不敬”。身存敬畏这是礼的核心观念。“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讲的是天地自然的本来秩序,而“乐”讲的是天地万物的和谐状态。“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礼记.乐记》)。

      礼者存异也,乐者求和也,求同存异是谓天下大同。此之谓人类文明。(1 未完待续)

                                  孔元2573年正月十七


孔了凡国学日记第十章 除中华文明外其他文化都不具备文明的基因(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