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因为一篇推文,我分手了。

2023-03-23 09:47 作者: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 我要投稿


@秃头研究所Monsters(公众号)

◼️ 我分手了,在彼此相处近60天后。


◼️ 过去的五天时间里,我只在很偶尔的工作间隙中想起这件事。它并没有给忙碌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波澜,反而像是卸去了肩头某件沉重的包袱般让人感到轻盈:不用时时刻刻保持联络,不用彼此互相叙述无聊的日常,不用为了对感情负责而在疲惫的凌晨时分接起一通电话,也不必再担忧对方是否在某个瞬间感受到了冷漠和忽视,我又回到了看似孑然一身的状态,却从未如此对自我的独立性感到清醒,从未如此深刻地洞察到女性独身的价值和主体性的全然浮现。


◼️ 而这个故事的开篇,既不在于我们一同对彼此的相处感到愉悦的刹那,也不与那个步行街拥挤的人潮里他站在我的身侧带来的温度有关,更不会使人联想到我们站在路边,不经意间产生的肢体接触与故作镇定的眼神。这个故事,是两个个体试图进入爱情关系,却又不得不在自我的妥协和让步中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是在传播的每个瞬息中,以爱情、伴侣为名义,迫使处于关系中的个体交出主体身份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短,却又长到给足了分别的时间和契机,足够我在那些难堪的争吵、无聊的漫步、琐碎的日常中,逐渐脱离于其中。


◼️ 因此,当故事的结尾来到那个凌晨的晚上,他看着那篇刚刚发出的推送,发来一张关于互联网打工人用语的截图,并说:“我觉得你把我的工作说成是孔乙己,有点冒犯我”时,一切都顺其自然地,戛然而止了。


◼️ 我觉得我被极大的、极大的,冒犯了。


◼️

03/22/Wed.


爱欲之死:

爱是主体性的丧失

@TuTouSuo™️ 


斯宾诺莎在谈到爱欲的时候将所有处于爱与被爱中的个人主体性全面摧毁,他认为,爱实际上是以其不稳定性为核心,不断地、持续不停地毁灭个体的主体意义,使其处在长期变化的状态中。


这就如同所有的「我爱你」都期待通过得到对方的回应来获得对自我期待的承认一样。人类在进入到爱情中时,便以忠贞、诚实、热烈的投入作为尺码和边界,持续确认一场看似偶然的邂逅,一次机缘巧合的相见,以及过去每一个相遇相知的时间节点,是如何以命运的形式彼此建构,创造出如今两个人在拥抱间的耳鬓厮磨,用无数甜言蜜语所填补的生活碎片。


爱在此刻被凝结为了一种两个人相互交织和共融的状态,像是过往生活的每一簇灵光、每一秒的存在,都正将对方塑造成如今的面貌,也使二者能够彼此承认,达到精神共鸣。


这是黑格尔理想中的爱情,是虽然具有主体的是独立自持的心,但是为了爱,可以牺牲个人的独特性,通过将自己完全地否定,完成对他人的全面渗透和融入,以此避免抵牾、说矛盾和碰撞。


他者在爱欲里是不存在的,处于爱情中的恋人是将对方作为唯一的主体而相互承认的状态,是利他的、付出的,只有两个人都能够进入这样理想的维度,才能由此实现平等。


很显然,这样的以否定自我主体性承认他人,并通过获得其肯定和承认完成爱欲的方式过于冒险,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主奴关系或他者的凝视中去,鲜少能够直接地通向相互尊重的平衡状态。说到底,贸然在恋爱中通过自我否定去依附对方的行为属实是危险的,无论如何,爱的过程应该是两个具有独立价值的个体进行的交往行为,它就应该是矛盾的、是始终冲突的、是必须维持其自我独立意义的。


其中,妥协也好,磨合也罢,都是爱欲对主体性的不断消减,是使自我持续遭遇威胁的挑衅。


从这个意义出发,爱自然不可能是黑格尔想象中的绝对承认和深度嵌合,它应该是拉康眼中的自爱,通过爱的过程完成一场自恋的、自我承认的游戏。追逐爱人的过程是对主体性的极大满足,是对自尊的关注,是对自我价值的彰显。拉康说,“失恋不是因为失去一个对象而痛苦,并非是失去了一个目标客体而痛苦,其根本是因为自尊没有得到肯定而痛苦,这是一场利己主义的失败”。


说到底,恋爱的过程不过说主体性的相互抗衡和角斗,一部分对贡献和付出甘之如饴,自愿让渡出自我的意义,用以成为获得他人承认和同样付出的筹码;另一部分将重心诉求于自我满足和利己的快感,我爱你,但这句话的核心是你的回应使我在被承认的同时,感到快乐,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主体价值的彰显。前者是博爱的付出,后者是自爱的满足。无论如何,它都表现为爱的形式,也都伴随着作为独立个人对主体性的关注。


因此,在过去两个月的恋爱中,我便时刻地处于这种主体价值被侵犯而不断作出让步和妥协的矛盾情境里,却又在某些瞬间对这种自我的消失和与他人的融合感到愉悦——就像是被连接进亲密关系中的原本孤独的原子,能够获得来自他者的承认和肯定时便悄然认为这是种难以言喻的同频共振,是双方的融合与同质后带来的和谐与稳定。这两种情况循环往复地交替出现,以至于处于漩涡中心的我竟一时无法分清,对一个人的依赖和熟悉,是否会直接地对我,作为个体的我的独立身份带来影响,是否会使我不得不否定掉自身的某些思想和情绪,改变习惯与处事态度,以此迎合向这场关系中的协商与磨合。


黑格尔说,“爱的真正本质在于意识抛舍掉它自己,在它的另一体里忘掉它自己,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抛舍和遗忘,才能享有自己,保持自己。”


但如果,如果我讨厌原本的自我被侵犯,厌恶以爱的名义,用关系的噱头希望改变我某些观点和思想呢?如果我拒绝独立的、自由的主体被占有,拒绝一次对写作的阉割、对灵活头脑的抑制呢?


那我该如何面对爱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当他说出“我觉得你这样说有点冒犯我”的时候,我会感到如此生气和难以理解的原因;紧接着,他又继续拿出了在亲密关系中的身份制约与那一套“我只是想要你安慰我一下”的俗气说辞,试图通过男友的身份凌驾于这场对我的思想批判与否定上。


他希望我是他的乖乖女友,是会因为一篇根本莫须有的所谓“冒犯了他”的文章道歉的女人,是在下一次开始思考时、言说时考虑他的感受与心情的写作者,是能够属于他的、关心他的对象。


无法做到,我无法做到。


在关系中被时刻压制的主体性在看到那句话的时候彻底被激怒,几个简短的、他会在工作中用到的术语的使用就足够其感到「被冒犯」,要求我能够哄他、安慰他,要我为根本不存在的讽刺和冒犯低头,承认自己观点的对他的伤害。


我做不到,而且永远不会做到。


在这里,我所理解的爱情既不是黑格尔,也不是拉康,它不是通过对过去自我的否定完成的交融和重生,也并非是对自尊的满足。爱情应该是彼此尊重对方的独立价值和主体意义的前提下,寻找共通空间的可能,是两个人持续创造更多生活经验与冒险活动的关系,它是对两个人个性的绝对承认,也是对客体角色消亡的期待:

你与我的关系中,没有任何一方是主人或奴隶,也没有任何一方应该卑微和妥协,没有任何一方应该被限制思考和写作的欲望。


没有任何一方应该为莫须有的「冒犯」而道歉。


那天之后,我便提了分手,如今再没联系。


◼️ 说教/限制/思考的价值


上一次谈到我的恋爱还是在《恋爱一个月,我与女性主义和解了》的文章里,我和他坐在火锅店内谈论何为独立,何为女性主义。


我说,“女性主义与亲密关系并不矛盾,它告诉我如何在爱情里保持彼此的尊重,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隐藏的性别压制和惯习,并尽可能地改变、调整双方对待某一事物的观点,比如女性的事业,强势的一方,大男子主义等等。”


那时,评论区中有位姐妹尤其反对我的行为,认为女性主义者的恋爱,或者结婚是极其失败和自甘堕落的想法,是对女性主义的背离和妥协,是软弱的、无能的、是委身于现实后的悲剧。最后,她告诉我,如果在这场恋爱中受了伤、受了委屈,那也必须要承受。


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打算申辩任何一件事或否认其中的某些观点。我想说的,是这段关系中我始终清醒于每一次的摩擦和争吵,警惕着可能存在的物化和客体化危机;争取平等的沟通,要求尊重和拒绝凝视。这些就是女性主义的学习带给我的沉淀。


我可以很明确地说,如果是若干年前,是那个对亲密关系极其依赖、缺乏自我认同的我,根本无法完成一次利落和体面的结束。


当他说,“我觉得你写的文章冒犯到了我”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自我怀疑,甚至不必等到他向我说“你安慰我一下”,那个唯唯诺诺的、在关系中俯首的我,就已经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道歉和确认:


“对不起啊,我真的没有这个意思。”


假如是这样,我将永远丧失作为个体存在的意义。


我将永远,变成爱情中的他者,一个绝对的、懦弱不堪的他者。


然后,被社会规训、被他人凝视、被爱情绑架,成为圆滑的、表情僵硬又完美的提线木偶。


这是绝对不能够发生的。


所以,就这样,在这件也许所有人都无法明白的、极为细小的、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分手了。

干净利落。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


因为一篇推文,我分手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