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当我们在看怪兽电影时,我们究竟在看什么



怪兽电影作为电影中一个分支,经久不衰,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梅里安C库珀于1933年导演的《金刚》。(注1)在这之后还有1953年的《原子恐龙》以及1954年的《哥斯拉》,通过《哥斯拉》掀起的怪兽热,又有众多良莠不齐的怪兽电影出现。但是在1998年的美版《斯拉》(恕我直言,你宁可让我看10遍情迷弗朗西斯或者迷家我也不想看这丢人玩意儿在纽约爬)和2004年日本的《哥斯拉 最终决战》后,鲜有优秀的怪兽电影出现。《环太平洋》在上映前,预告片赚足了眼球,但上映后,人们才发现,这部电影只是“一个墨西哥导演拿着好莱坞的钱拍了一部日本怪兽电影”(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最最优秀的是他拿到现在都值得称道的超一流特效)

就以《环太平洋》和美国2014年的《哥斯拉》来说,一个观众,他买票进入电影院,对于电影拍摄方而言,他们要拿出怎么样的成品才能让一个观众在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内不挪动屁股乖乖坐在电影院的座位上直到电影结束呢?这两部电影都拿出了优秀的电影特效,让大楼毁的更逼真,让金门大桥又又又又又被拆了(问:电影中金门大桥的作用是什么?答:被拆),让观众一边看一边内心想:这大怪兽真他X的狂拽炫酷吊。所以很多人看到怪兽电影,最主观的感受就是特效电影,和漫威工作室的超级英雄大片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怪兽电影真的就只是特效大片吗?诚然,没有优秀的特效,是无法塑造出怪兽的魅力的,一只100m高的巨型生物单纯走着,给观众的冲击感肯定是不如一只100m高的巨型生物从嘴中喷射出光线把和它一样甚至更高的摩天大楼直接拦腰截成两段。可是我们看到1954年初代的《哥斯拉》,你很难说主角是哥斯拉。而庵野秀明2016年的《シン・ゴジラ》,主角甚至都不是人,而是整个日本政府,而男主角的作用就是作为政府对哥斯拉对策本部的本部长代表政府同哥斯拉对抗。在我眼中,这两部作品都是十分优秀的怪兽作品,1954版的《哥斯拉》自不用说,2016年的《シン・ゴジラ》当年是日本本土片票房亚军,那一年日本本土片票房冠军是《君の名は》。
这两部怪兽电影表明了一点,一部优秀的怪兽电影可以不仅仅依靠特效呈现一只巨大的怪兽来留住观众,一部怪兽电影也可以用优秀的剧情来吸引观众。可是事实上,能够写出优秀的怪兽电影脚本的人并不多,1954年的哥斯拉脚本是村田武雄,本多猪四郎和圆谷英二这三位。除去村田武雄先生以外,另外两位的大名如果是一位电影爱好者应该是知道的。而2016年的《シン・ゴジラ》的脚本则是庵野秀明(庵野:EVA新剧场版结局啊,在做了在做了.jpg),庵野秀明先生的特摄情怀以后有时间再讲,但对于日本动画爱好者而言,庵野秀明这个名字现在几乎可以说是宫崎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我个人认为,优秀的怪兽电影不是“怪兽”的电影,而是“人”的电影。怪兽这个巨大的生物代表着什么?我个人认为是一种灾难,不仅仅是对人类的一种灾难,怪兽本身对于自己而言也是一种灾难,1954年的《哥斯拉》是由于核弹惊醒了沉睡中的远古生物而出现的,2016年的《シン・ゴジラ》则是因为未知海底生物长期进食人类核试验废料进化而来的。当灾难本身没有意识的时候,灾难电影讲述的是人们怎么努力克服灾难。但是怪兽电影则呈现了另一种情况:如果天灾拥有了意识呢?人类该如何应对一个拥有意识的天灾?再转到怪兽这边,怪兽由于人类的影响而苏醒或者变异,这对于它自己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灾难呢?当一个生物突然从无到有,不知道自己在这个星球上处于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生物本身也是悲哀的。正如本多猪四郎监督所说:怪兽生来太高,太壮,太重,那就是他们的悲剧。

返回到观众这里,当我们在看怪兽电影时,我们究竟在看什么?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最优秀的STAFF,没有优秀的剧本,也无法拍出优秀的电影。正如同我们看《STAR WARS》记住的不是JEDI和SITH一次次光剑对决,而是DARTH VADER那一句:I am your father!优秀的特效可以带来极高的票房,但并不是说票房高的电影就一定会被后人记住,被后人记住、成为传奇的优秀电影都拥有着各自的思考,就如同1954年《哥斯拉》对于核武器以及武器本身的反思,制造出比核武器更强的氧气破坏装置的芹泽博士为了使这种武器不被人类用于战争而选择与哥斯拉同归于尽。观众来看的,或许是优秀的特效,但去掉特效这种调味品之后,作为观众看到的和作为导演想传递的东西是什么?当我们在电影院身临其境面对怪兽这种活的天灾,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这才是我们在看怪兽电影时真正应该看的一些东西。
注释1:
当然某些人认为海德博士或者弗兰肯斯坦也可以算作怪兽片的话我个人不反对,但是如果把海德博士或者弗兰肯斯坦也算作怪兽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将绿巨人看作是怪兽呢?毕竟它们都是表现人的兽性或者是将兽放置于人这个概念之中的影片。
风林火山按:
本文提出了观看特摄片乃至科幻、动漫等作品的一个重要核心——人。
无论是怪兽,还是机器人,无论是奥特曼,还是假面骑士,其最终目的都要回到人的身上。本人没有看过太多的怪兽篇,但是对《金刚》中金刚被飞机从帝国大厦击落的悲壮一幕记忆犹新,这是一个悲剧。金刚那庞大的身躯,在与人类的私欲、贪婪、追逐名利、怯懦的战争中倒下了。这部片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角色,例如女主的独立、坚强、勇敢, 金刚的敢于为爱牺牲,这些角色都是非常经典的。我认为,这部特摄片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反映人性,反映社会,针砭时弊。再比如说,《哥斯拉》极其系列作品中,人们对于环境污染、核武器使用、政府工作效率、人性、国家利益等等元素的思考,这些才是作品真正要展现出来的。
特效并不是可以没有,只是说特效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达到展现作品主题并且使得这种观念更加打入人心的一种手段。有了这种观点,带着对人性、社会的思考,我们才能辩驳“奥特曼幼稚”、“假面骑士幼稚”等等对特摄片不当看法的言论。
李抛抛按:
这篇评论说“优秀的怪兽电影不是怪兽的电影,而是人的电影。“ 这个论述颇有深意,但是很显然作者未能继续地深入论述下去”怪兽电影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从我的角度而言,一方面,怪兽电影让人们没有那么人类中心主义了。怪兽本身的巨大体型和破坏力让它自身闯进了人们的视野,使得人们解除了对于身边的其他生命的漠视,认识到,虽然人类拥有智慧(和因为智慧带来的力量),但是却不是地球上唯一有力量的生物,更非无所不能。人类在怪兽面前,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而且,如《哥斯拉》等电影中的怪兽的成因,一般是人类的工业文明破坏生态的结果,这就引入了一个反思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破坏的生态主义维度。
但是另一方面,怪兽电影又让人们变得更加人类中心主义了,在“活的天灾“面前,一个统一的共同对抗灾难的人类共同体形象更加稳固了。怪兽被塑造为没有理性,只知道破坏的客体,而并不是与人们可以和谐共处的地球上的一个生命。怪兽电影中驯服怪兽的意象的背后埋藏着”驯服自然“的暗喻。从这一点而言,无论是《金刚》还是《哥斯拉》,其反思的维度都相当阙如。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盖亚奥特曼》中引入的藤宫博也的生态中心主义维度(怪兽是地球的一个部分,人类的活动才是造成灾难的根源)。虽然藤宫博也的思考基于破灭招来体的篡改过的信息(预示其不客观且反人类),但是无疑,生态中心主义是对于之前奥特曼诸作中怪兽形象(没有理性的破坏者)的反思,更是其最后完成人类中心和生态中心的统一的先导。地球怪兽在最终时刻与人类一起反抗破灭招来体的侵略,这个意象不仅表明了除人类以外的生物可能同样拥有做出道德判断的主体性,更表明了人类与自然最终的大和解。我认为这是所谓的“怪兽电影“应该做到的。

编者按:
安利一波假面骑士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