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咲角色性格分析:自尊篇

自尊是人格重要基础,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大需求之一,关于自尊,与佛洛依德、荣格齐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Lovelive作品讲的都是一群女孩子唧唧我我的故事,对她们自尊状态的刻画无疑能够高度反映出角色们的性格特点。

这期就来谈谈lovelive的角色与自尊,为虹虹们的性格分析专栏做个小铺垫。

1. 自尊究竟是什么

自尊这个东西,我们很难描述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都知道步梦吃雪菜醋了和自尊有关(狗头),雪菜闹着不玩儿和自尊有关,小霞不喜欢别人叫她ksks和自尊有关,果林谎称对同好会没兴趣和自尊有关,艾玛知道后拉她出去约会也和自尊有关......
自尊的影响力居然如此之大,几乎就能控制我们的行为。而自尊作为人的重要需求,我们总是在将要失去它时才会察觉其存在。

自尊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其内涵目前学术界也没有达成统一。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虹虹们的性格特点,本专栏系列主要借助弗朗索瓦、勒洛尔、乔纳森·布朗等著名心理学家的著作和理论。在这些理论中,自尊的内涵简而言之便是: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2. 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相信不少人心中难免会疑惑:如果说步梦因为觉得自己普普通通有点不自信还能理解,为什么像小雫这样明知自己很优秀的人也会有严重不自信的一面?
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不只包含了“自我评价”这一个维度。理论认为自尊的含义有三方面:
整体自尊:一种长期、持续的情感体验。
自我评价:领域特定的自尊。
自我价值感:获得成果后短暂状态的自尊。
因此,自尊既分领域、又有长期、短期等概念。像小璃奈、小雫虽然在某些方面能力很强也很有自信,但整体自尊不高的话也容易因人际关系影响到个人潜力的发挥。再看看侑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似乎也没有很高,但她就是蜜汁自信能够到处d,表现出的整体自尊也比璃奈、小雫要高。

因此,本篇说的自尊都是以“整体自尊”来展开的。下面介绍解释自尊的两个理论模型。

3. 自尊的情感模型

自尊的情感模型认为,自尊是成长早期慢慢养成的。自尊的养成受两种因素影响:
归属感(Belonging):认为自己单方面可以无条件被别人接纳、被尊重、被爱的感觉。
掌控感(Mastery):在对事物施加影响并确认自己能影响到事物时所获得的愉悦感。最简单的比如捏橡皮泥、搭积木、撸猫...
早期养成的首先是归属感,它给人的生活提供了安全的基石。早期婴儿会与父母建立起信任,这是一种无条件被爱的感觉,是自尊养成的根基。在有了安全感后便独自主动去探索世界,形成掌控感,并在婴儿时期形成了三种依恋类型,这也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尔比所提出的依恋理论:
安全依恋型(securely attachment):能独自离开父母自己玩儿一会,之后就会感到害怕,父母回来后就恢复情绪,并愿意分享自己的发现。
焦虑依恋型(anxious attachment):不愿意离开父母,一旦父母离开后就紧张不安,也不愿意去探索环境。父母回来后就使劲粘着,并持续发出一些不安全的信号(即父母在她也觉得不安全)。
回避依恋型(avoidant attachment):很容易就离开父母,自己能够独自探索世界,父母回来了也爱理不理,看似冷漠但实际内心焦虑又悲伤。回避型婴儿避免与父母过于亲密,不会像焦虑型的使劲粘着寻求安全感。
焦虑型、回避型都是归属感有缺失所致,婴儿时期所形成的依恋类型会极大地影响自尊的养成。回避型依恋可能会形成更高的掌控感,性格也显得更加独立,但不太喜欢过于亲密的关系。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的婴儿长大后更容易表现出高自尊。

虹虹动画中的不少角色所碰到的心理问题都和归属感的缺失有关,要不就认为自己不值得被别人认可和接纳,要不就很讨厌自己,有的人外表看似光鲜靓丽,其实也只是外实内虚。

比如步梦、璃奈就有一些焦虑型依恋的特点,特别是璃奈还有个「成长中缺少父母陪伴」的设定;而动画中的小雫、果林就有点偏回避依恋型,她们性格独立,回避亲密关系,一开始对别人也缺乏信任,之后在小霞、艾玛和大家的帮助下也有所改观。
另外艾玛有一段羁绊剧情也是着重提到了幼儿培养归属感的重要性:

当遇到一个小男孩不合群远离大家时,其他人包括侑都建议尊重小男孩自己的选择,只有艾玛一个人看出来了小男孩其实很想和大家一起唱歌只是刚来怕生,她坚持「带这个年龄的孩子就算被他讨厌,也一定要陪伴在他身边」,所以不愧是艾妈妈,对归属感的理解很到位。

4. 自尊的认知模型

自尊的认知模型主要偏重对自己拥有的天赋、才能、品质等的综合评价,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求和型:天赋、才能、品质等的总和,加起来越多所获得的自尊会越高。
侧重型:只在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进行评价。
期望值:现在和期望的差距。一般来说,差得越远,可能对自尊的降低影响越大。
自我评价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手段,对自尊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才能越多,能力越强按理应该很自信才对,但如果自尊的侧重面不同,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比如璃奈虽然是个IT大佬,但她现在更想要交朋友,如果在这方面屡屡受挫,自我评价影响下的自尊也就不会高。再比如彼方平时经常倒头就睡,衣衫不整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但被妹妹小遥看到后马上就害羞了,这说明彼方在自我评价上更侧重和小遥的关系。

而自我评价的标准也受早期成长环境的影响。比如AS中的岚珠ちゃん因为从小家里就很壕被惯坏了,所以她长大后更喜欢用物质去和别人结交,结果小霞就不买她的账。

中音老师在推上还画了关于哭哭岚珠ちゃん的同人:因为父母忙不能陪她就给她很多钱让她自己去买吃的,结果平时她就学着拿钱去交朋友然后被栞子吐槽23333,详见:

相比于自尊的认知模型,自尊的情感模型更为重要,也更为基础,会影响自我评价的判断。因为自尊不是纯理性的判断,而是基于感觉,人会受非理性因素影响。就像果林和小霞或许自我评价都很高,但我想这俩人的身心素质应该都比不过自认为普通的艾玛。

安全的人际关系能够创造高自尊的归属感和掌控感,相比于提高能力建立自信,更应该让她们意识到:“我就算做不好也没有关系,那并不意味着我很差”。

5. 自尊的类型

回过头来,一个问题便呼之欲出:自尊的高与低,区别究竟在哪?
高自尊的人似乎也有不自信的时候,低自尊的人也有非常积极的一面。事实上,她们的核心区别在于面对失败的态度:低自尊的人受到打击容易泛化至全身,然后会开始怀疑自己整个人有问题;而高自尊的人也会不开心,但一般只会觉得自己某些方面不行。
低自尊的人更加倾向于自我保护,避免冒险,其实就是害怕失败,避免负反馈,自我认识上可能比较模糊。但另一方面她们也更能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更加谨慎细致,在自我评价上肯定会有积极的一面,但也能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像小雫、步梦就是典型低自尊的人。

相反高自尊的人更加喜欢冒险,以放大自己成功的愉悦感,自我认识很清晰,非常清楚自己与别人的边界或差异,在自我评价上也更希望自己有更多的优点,但也会有不接受别人意见比较固执的一面,像雪菜、小霞就是典型的高自尊的人,在自我评价上尤其明显。
而同样的,自尊也存在稳定性的差异:
高且稳定的自尊:自尊稳定,外部环境和普通事件对她自身的影响较小。
高且不稳定的自尊:外部环境和普通事件对她自身的影响较大。
低且不稳定的自尊:希望提升自尊,自尊会波动,但很受别人的影响。
低且稳定的自尊:自尊稳定,很少会为改善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自我形象而努力。
其中高且不稳定的自尊的人看似很要强,但又容易被小事影响,对别人的评价可能也会比较敏感,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算是低自尊。比如妮可、善子这类,可以结合她们人格类型和过去经历去理解。

低且不稳定的自尊就有点逆来顺受的感觉,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步梦、露比、凛酱这类;低且稳定的自尊相对就不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对自我的认识比较稳定,也显得更加独立,比如像花丸、梨子这类。但总体来说,她们都有比较保守的一面。

6. 总结

简单来说自尊是人的心理需求,含义是人如何看待自己。解释自尊可分为情感模型和认知模型,其中情感层面属于根基,关键是归属感、掌控感的培养,对后期自尊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认知模型的方面,自我评价也会影响自尊的形成,但是分领域。其他如社会学模型就暂略。
另外,自尊还有「自我增强」和「自我一致性」的理论:
自我增强:个体总是努力去获得良好的感知。可以从情感模型解释。
自我一致性:信念、态度、自我的一致性。可以从认知模型解释。
这些就放在角色的专栏中具体情况具体说明了。
总而言之,自尊确实有高低、稳定之分,且展现出较大的差异。不过,高低、稳定与否只是相对而言的。另外我想并不是自尊高就一定好,和人格类型一样还是要看具体的环境和适应性。不过通过对自尊的了解,我想大家对LL角色和声优应该都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如果能帮到大家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