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河中落叶 : 从村里走出的国际大律师

2023-06-28 17:32 作者:树上微  | 我要投稿

树上微


这本书讲述的是关于他从农村娃变成国际大律师的故事。从他不记得具体何时的年少时候起,他就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很像一片飘入河中的落叶。


落入河中的树叶,最后会被水流带到什么地方,树叶自己是完全不知道的。也许很快就被一个激浪冲拍到岸边上,从此离开了河流。也许能被水流带走很远。在那个过程中,也许会被一些水流中形成的偏流,带到河边停滞一段时间。也许会被一些回旋的水流带回一段路程。有的树叶可能会被水流带入后来成为死水的湖泊中,而有的树叶则有可能被水流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的甚至会加入更大的江河,乃至最后进入海洋。飘落河中的所有树叶,最后都会结束他们的漂流行程,腐烂分解,转化成物质的其他形式。而河中可能永远会有源源不断的落叶。一片河中的落叶最后能漂到哪里,由很多因素决定。其中包括落叶自身的个别条件,包括其大小、轻重,等等。树叶是没有意志的,而人是有意志的,因此两者有植物和动物之间貌似巨大的差别。但是他认为,人的那一点意志和主观能动性,其实与河中落叶的那些自身条件,其实是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的。在自然界中,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那点差别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将人的一生比成河中落叶,完全把人当成了随波逐流的被动物,好像所反映的是做这种比喻的人很悲观、宿命的人生观,没有看到个人主观意志的作用。

 

他从农村娃变成国际大律师,其实是一个跨度颇大的人生成长经历。按社会一般标准来看,他也一直是把握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时代进展中的弄潮儿,比如说中国社会又有上大学的机会时,他就脱颖而出考上了大学;出国热兴起的时候,他通过激烈竞争而留学了;而国内突飞猛进的黄金发展时期,他又在海归的最佳时期回国了。他的经历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的传奇性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他其实是做了很多异于常人的努力和奋斗的。所以将他的人生比喻成河中落叶,似乎反差太大,好像是文不对题的。


但是他自己内心深处确信,尽管他努力奋斗过,在适当的场合下,也还会做自己应该做的各种努力和奋斗,但是在浩瀚宇宙的无边空间和无穷时间里,他的人生与河中落叶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他的那一点主观意志的作用,与河中落叶自身个别条件的差异一样,也是不值一提的。


因此“河中落叶”就成了这本关于他的书的名字,而“一个农村娃变成国际大律师的经历”这个貌似反差巨大的说法,则成了使人产生其与书的正名风马牛不相及感觉的副标题。“河中落叶”这个说法,权且当成对主人公内心深处人生观的一种简单陈述吧。


“农村娃”和“国际大律师”,在中国的语境里,也是有很大反差的两个概念。这两个名词连在一起,会使人产生巨大跨度的联想。因为在中国,人们传统上通常会把农村人,等同于生活艰难的人。近些年来,社会上又普遍认为,“寒门再也不能出贵子”了。农村娃即使离开农村,往往也只能成为社会各行业中较底层的打工仔。即使其中有些人能够上一些现在到处都是的大学,也难以使得他们跳出其已经基本固化的社会定位。



出 版

华龄出版社

设 计

树上微出版

书 号

ISBN 978-7-5169-2436-5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


01

关于作者


戴辞,男,1962年出生于中国。


目前持有加拿大护照,并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定居于北京。


现已退休,兼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曾任两家跨国公司中国公司法务部负责人,以及曾先后担任两家国际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席代表。


获有中国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加拿大大学J.D.(法律博士)学位,以及加拿大、香港、英国和中国律师资格。


02


关于本书


本书围绕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国际大律师的经历展开:从农村的小学到城镇的中学、再到上海的大学和北京的研究生,以及国外的留学;然后获得加拿大、香港、英国和中国律师资格,并在加拿大、香港和北京的职场打拼,成为国际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席代表、跨国公司中国法务负责人,以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故事讲述到他准备退休时戛然而止。文字朴实,除了对事实的描述,也有一些作者人生感悟的总结。


希望本书所描写的成长经历故事,对于青少年而言,可以对成长道路的目标选择有借鉴参考;对于中青年而言,可以应对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和障碍并不断进取;而对于中老年而言,希望在激流勇退、颐养天年的后半生道路选择上,有所借鉴。


总之,希望这本书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职场里的中青年、以及渐近退休的老年人,都能提供一些启发、激励、借鉴,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有所参考。


03


目录抢先看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原生家庭

第三章  懵懂的童年和小学生活

第四章  自由自在的初中

第五章  高中的波折

第六章  认真高考

第七章  迷失在上海的大学生活

第八章  再次发奋

第九章  初闯北京

第十章  得到生活伴侣

第十一章  准备出国留学

第十二章  加拿大再教育

第十三章  转换人生轨道

第十四章  试水实习律师

第十五章  做加拿大律师

第十六章  到香港做国际律师

第十七章  回国内做国际大律师




新书预售

限时抢购


04


内容节选

第七章 迷失在上海的大学生活


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一个学校老师子女的复读生同学送过来的。他母亲很高兴,专门打荷包蛋给这个同学吃,感谢这个同学送来好消息。不过当时的具体情景,很快就被后来眼花缭乱的生活变化所冲淡而忘却了。这个同学当时跟他关系不错,自己倒是高考分数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之后也没有再考上大学。他后来好像也一直没有再见过这个同学了。很多年后,听说这个同学得了精神病。


他当时是他们生产大队/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也是他们公社/乡第一个考到上海这样大城市上大学的,所以给当地提供了一个相应话题的素材。很多年之后,当地人们仍然会提起他当年考大学的事,作为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的例子。据说后来有中小学教过他的老师,与人聊天说到他时,会说他后来如何如何出息了,并充满自豪地以“他曾经是我的学生”结尾。同学、亲戚中也有类似的故事。他听到后觉得很汗颜。由于他后来逐渐形成的隐身闹市的人生态度,其实除了提供那样的话题之外,他并没有给那些有关的人带去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以他为第一例,后来又先后有他堂弟住他家上初中,以后他侄女和侄子等,都先后考出了农门。因此,在很多年之后,仍然曾经有个别亲戚的子女,在临高考之前,到他老家住几天,希望沾一点仙气,结果也确实考中了。其实那是因为家长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住在他家几天只是其中之一。所以能够考中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了。人们却只挑其中一个因素(考前在他家住了几天,然后考中了),夸大了去说。他几十年之后才听家里人告诉他这种事,当时他感到很滑稽,觉得是现实生活中的幽默故事。


家人们对于他能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当然都很高兴。当时还没有后来盛行的无论考中个什么(大学、大专、中专),都要大摆宴席的新习俗。从实质上来说,中国尤其是在农村,长期流传的因为各种事情而大摆宴席的传统,应该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经济互助的形式。很多情况下,人们大摆宴席其实是为了借机收取别人送礼的份子钱。他们家人那次只是接受了别人提的办个谢师宴的建议,不过请什么人参加倒是犯了难。当年交通很不发达,到市里请市一中的老师完全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事,何况他家人跟那些老师根本都不熟,他自己又只是那个班考中一般学校的学生,所以请当年考出的那个市一中文科班的老师肯定是不行了。至于前一年发高中毕业证的那个学校的老师,由于他只在那里待了不到一学年,其实连他自己都不太熟悉那里的老师,而且当年考中与那些老师又没什么直接关系,所以请那些老师也不合适。因此,到最后他们家只是找了几个小学的老师和公社初中几个没有教过他但与他们家人熟悉的老师,以及生产大队的个别干部。这些人中好几个,连同他的父亲,都是当地著名的好酒之人。于是他们那些人聚在他家里推杯换盏,畅饮了一个晚上。他则基本是以局外人的状态,度过那个庆祝之夜的。


至于他自己与各组小伙伴们,他也分别有过几次告别聚会。包括市一中的同学、高中的同学以及初中的同学好友。至于生产队的小伙伴们,则是在一起劳动的过程中谈到了告别的话题。他心中隐隐知道,他与这些人的社会距离,自此即将渐行渐远了。


考上研究生


考研究生时,他为了报考哪个学校,什么专业,来回犹豫反复了好多次。几十年之后,当他儿子申请大学以及专业时,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刚开始每次他都以为是儿子深思熟虑的决定而支持,但是儿子过不了多长时间又变了主意。他当时还奇怪,为什么儿子那么没有定性。其实回头想起来,当年,以及他后来仍然比较年轻的时候,何尝不是面对重大选择时,多种思绪翻腾而朝三暮四呢。要做到“全面分析,准确定位,然后持之以恒”,那是需要多年的磨炼,才能够慢慢培养起来的。他后来的那种万事笃定、一切皆在掌握之中的气定神闲的日常精神状态,也是多年的经验换来的。只是不仔细回忆,意识不到而已。


关于他当年考研究生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他最后其实是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才确定的。他最后决定,不需要去冲击顶级的学校和出国的名额,因为如果他能够那样胜出,那么先暂时去一下一般的学校,并不影响他将来的胜出。而报考一般一点的学校,能增加录取的可能性,后续也是进可攻、退可守,最后他报考的算是一般中较好的学校。那个学校当时正由司法部号称要集全国之最好法学师资力量,努力把它办成全国法学中心的大学——尽管那是不现实的,后来也只是做了一点无果的尝试。


他们考外地学校研究生的,是集中在上海市的同一个地方考试。由于考场距离他们学校比较远,他像很多类似的同学一样,考试那几天在考场附近的宾馆住下了。当时是很多人住同一个房间,但是大家基本都随便找个有灯光的地方复习看书,只到很晚才回到房间到床上睡一会儿。


进考场前在一家附近的医院体检时,他注意到有一个穿着鲜红的衣服的小巧玲珑的女同学,非常扎眼。当所有学生在一个楼梯口排队时,正好有一个老人在步履艰难地爬楼,只有他一个人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搀着老人上了楼,也算是他个人做了一点出格、引人注意的事情。此外考试过程就比较平平淡淡,一切顺利。只是最后一场英语考试时,他闹出了一点故事。其实当时他很快就做完了所有的题目,并且做了检查。他不想提前太早交卷,所以就趴在考桌上想休息一下。结果把监考老师紧张坏了,因为那几天有人在考场考晕过去的。监考老师以为他当时也是考晕了,于是赶紧跑过来,拿出清凉油,不由分说地抬起他的头就往他太阳穴上乱涂一通。他连连说自己没事,没事,才避免了进一步的误会。


当时关于他是否考取的问题,还曾经闹过一个乌龙。他们学校头一年有一个女同学考上了他要报考的学校的同一个专业,所以他曾经向这个同学写信打听过一些问题。他们班另一个报考本校同专业研究生、并且后来被录取了的那个女同学,也与北京那个高年级同学有通信。后来研究生录取期间,那个高年级同学给他们班那个同学来信中,提到他报考的学校专业录取名单中没有看到他的名字。当时他们都把那当成比较准确的消息,因此他感觉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那个时候他就开始表现出在遇到巨大打击时的异样态度。那就是,他当时表现出的是非常开心的样子,一直喜笑颜开。于是很多人见到他就会问,有什么事那么开心。他就会回答,听说自己研究生考试没有被录取。绝大多数人就会很讶异,并开始想出一些开导的语言安慰他。还有不少同学会专门找他聊天,甚至陪他散步、喝酒。他那段时间也喝了好几次酒。当时他心里也对有一两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同学在那种情况下却不对他安慰而感到很记恨。不过时间长了,也就忘了个一干二净。


直到那个错误的坏消息传来的一个星期之后,他才意外地收到了学校的正式信函,通知他已经通过了初选,并要求他在指定时间去北京面试。



SHUSHANGWEI

定制出版 专业为你

专业编辑免费咨询


河中落叶 : 从村里走出的国际大律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