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反映、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2022-03-05 09:58 作者:袁史部落  | 我要投稿

题型1 “反映、体现”类

 题型特点:

近年来,高考历史命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学科能力的考查,表现之一就是“反映、体现”类选择题在高考选择题命题中占有比重较大。

(1)从知识和能力的立意角度来看,此类试题意在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对表象的分析理解进而发掘事物内在本质的现实认知力。此类试题能够实现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命题设计意图来看,“反映、体现”所体现的现象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考查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一般来说“反映”多用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多用于结论型选择题,考查学生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史实的能力。试题考查的不仅仅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而且是在此基础上对某一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的深层次理解。

 解题思路:

(1)审题:读懂题干材料,分清限定词,是属于“反映”还是“体现”等。

(2)解题:注意解答关键是理解“反映、体现”,就是从现象透视到本质,或者揭示其特点。而本质就是要深刻到制度层面、抽象到规律层次、总结到独一无二的特点。所以既然是“反映、体现”就不要用现象来表述,切忌只看历史事物的现象,不看历史事物的本质。

 真题体验:

1.(2021·全国甲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老子的意思是,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他认为礼是道德缺失后的产物,所以是反对礼;而孔子则认为礼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倡导礼。这体现了两位思想家对周礼的反思,故A项符合题意。

2.(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答案 A

解析 “比德于玉”“规言矩行”,反映的是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已影响民众的社会生活,因此A正确;此题并没有反映明代八股取士等有关内容,因此B错误;题干比较的是庶民和生员的服饰,和社会等级有关,但只从这两类人,并不能体现出明代全部的社会结构,加之没有比较对象,无法体现出日益固化,故C错误;“去地五寸”、“去地一寸”,说明当时的服饰并没有突破礼制限定,因此D错误。

3.(2021·全国乙卷,33)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  )

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对法国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国民议会将对个人的保护置于国家之下,建立起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契约,B项正确;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的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C项;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


“反映、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