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史料(十六)——阿不哈齐汗《突厥世系》

《突厥世系(Shajara-i Turk/ Shajarat al-Atrak)》是希瓦汗国君主阿不哈齐(实际应当是加齐)·巴哈杜尔汗(Abul-Ghazi Bahadur Khan,1605-1663,1643-1663在位)所写的两本传世历史著作之一。【阿不哈齐之名取自冯承钧《多桑蒙古史》译名】
阿不哈齐为蓝帐汗国后裔,与昔班尼王朝同属一宗,父亲为希瓦汗国君主阿拉不·穆罕默德(Arab Muhammad,1602-1622)。阿拉不·穆罕默德子嗣众多,他和儿子间的关系也不算好。1622年,他的儿子伊勒巴尔和哈巴失速檀起兵反叛,阿不哈齐偕父亲前往平叛,但不幸战败,父亲被俘,他仓皇逃往布哈拉汗国处,受到当时札尼王朝君主伊玛姆·库里的热情款待。后长兄伊斯法德雅尔借得土库曼部落军队,平定叛乱继位后(1623)方才返回.但后来因兄长亲近土库曼人、打击自家的乌兹别克部落而感到不满,最终在1627年双方爆发战争,阿不哈齐力量不足,战败,逃到哈萨克汗国。四年后回国,却被伊斯法德雅尔擒住送往萨法维王朝,萨法维王朝将他囚禁在伊斯法罕将近十年。1640年他钻得空子化装逃出,受曼格什拉克半岛北部的卡尔梅克人首领相邀北上;伊斯法德雅尔死后他趁着国内群龙无首率领一支军队攻下花剌子模,继位为汗(1643)。
阿不哈齐才兼文武,雄才大略,是希瓦汗国的一代明君;同时本人亦学识渊博,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二十多年的异乡生涯中他足迹遍布中亚各游牧部落,对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的文学与文化均十分熟稔。在国家承平之时,他深感国内历史著作的匮乏,为此决心写一部有关蒙古、鞑靼人的史书,为此他遍阅波斯、突厥、阿拉伯语史籍,著成《突厥世系》及《土库曼世系(Shajara-i Tarākima)》两本书。
《突厥世系》据说在1663年开始撰写,为此阿不哈齐在不久之后便逊位于其子阿努什•穆罕默德(1663-1687),然而由于年老力衰,他只写到1643年的事迹便于1663年溘然长逝。临终前命其子续写之,阿努什便将其续写到1663年阿不哈齐去世之时。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阿不哈齐文采斐然,但他所写的这本书文笔却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毫无浮夸浮藻之修饰。本书最有价值的自然是希瓦汗国的历史。
该书虽然出现时间较晚,但很早闻名于欧洲。据说1709年波尔塔瓦一战,彼得大帝大败瑞典,有两名瑞典人Tabbert von Strahlenberg和Schenstrom因此被俘,这段时间他们在一个俄国境内的伊斯兰长老(imam)处接触到了这本书,很感兴趣,并找来一个负责翻译的俄国人,由长老口述,俄国人转译,瑞典人记录(此处记载引自El2卷一p121,《突厥世系》中译本的说法与此不同)。等他们回国之后,便将这部德意志语写成的《突厥世系》刊行,书名为Geschlechtsbuch der mungalisch-mogulischen Chanen(Messerschmid, 1716-7; Gottingen 1780),引发研究该书的风潮,并陆续出现了在这个德译本基础的法译本(V.Bentinck, Histoire genealogique des Tartars, Leiden, 1726)、英译本(信息不详)、拉丁文译本(Ch. M.V. Frahn, Kazan, 1825)。但都不是在原文本上翻译,准确度有限,直到戴美桑(Le Baron Desmaisons/Jean Jacques Pierre Desmaisons/Petr Ivanovich Demezon,1806-1873)的法译本出现,方为权威。戴美桑原出身撒丁王国,是个语言通。后一生都为俄国效力,实际为半个俄国人。他早年作为俄国入侵中亚的斥候和情报官而存在,后在奥伦堡发现了《突厥世系》的一部察合台文手稿,并翻译为法文(据说1837年便翻译完成,但由于公务缠身一直没能校订与交付出版),由圣彼得堡国立科学院在1871-1874年出版,名字为Histoire des Mogols et des Tartares (1871 à 1874),两卷本,上卷原文,下卷法译。不过他在1873年便去世了,没能等到最终出版。
就个人所知,此书目前仅有法译本,以及其他抄本。而在《多桑蒙古史》中译本的出版后,《突厥世系》也逐渐为学者们熟知。2004年,国内学者罗贤佑将戴美桑的法译本转译为中文出版。然而该译本毛病甚多,主要问题有:删去了索引,许多人名没有提供原名,译名又佶屈聱牙,实在难以利用。为此我还曾经在豆瓣网友的基础上做了一点译名校正工作,请看译名校正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