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脑科学日报| Nat子刊:将经验转变为记忆的行为和神经特征
第1785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7月7日
科 学 时 讯
1,Nature:基因变异与多发性硬化症的快速发展有关
来源:生物通
多发性硬化症(MS)最初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大脑和脊髓,导致症状发作。尽管对这种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疾病的神经退行性阶段,没有一种可以预防残疾的增加。近日,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针对22000多名MS患者的新研究,首次发现了一种增加疾病严重程度的基因变异。
该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筛选了700多万个基因变异后,发现了一个与疾病进展更快相关的基因。这种变异位于两个先前与多发性硬化症没有关联的基因之间,分别是DYSF和ZNF638。这些基因通常活跃在大脑和脊髓中,而不是免疫系统中。有两个基因变体副本的MS患者经历了更快的疾病进展。变异的位置提示了加速进展的可能机制。此外,他们调查了近1万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遗传学,再次发现那些拥有两个变体副本的人疾病进展更快。
2,BMJ Medicine:高水平的瘦肌肉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肥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可能是由于随之而来的炎症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组织中对大脑健康有害的蛋白质 β-淀粉样蛋白水平升高。瘦肌肉水平较低也与患病风险增加有关,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诊断前还是诊断后的结果。近日一项大型国际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瘦肌肉(lean muscle)可能会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大约584种基因变异与瘦肌肉量有关,没有一个位于与阿尔茨海默病易感性相关的APOE基因区域。平均而言,较高的(由基因决定的)瘦肌肉量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适度降低有关,但在统计上是可靠的。这一发现在7,329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252,879名非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进一步样本中得到了重复。瘦肌肉量也与认知任务的更好表现有关,但这种联系并不能解释瘦肌肉量对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保护作用。
3,Science子刊:新型基因治疗递送方式,恢复成年耳聋小鼠听力
来源:生物世界
听力损失(Hearing Loss)是最常见的感觉缺陷障碍之一,听力损失还与社会孤立的增加以及患痴呆症和抑郁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基因疗法可以治疗新生小鼠的遗传性听力损失,然而,由于耳蜗的位置和内耳结构受损的风险,治疗成年动物的听力损失比较困难。
近日,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Tanslational Medicine 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将基因疗法递送导内耳的新方法,利用脑脊液的自由流动和蜗水管进行基因治疗,修复内耳毛细胞,从而恢复成年耳聋小鼠的听力。
4,Nature Human Behavior:几何模型揭示将经验转变为记忆的行为和神经特征
来源:好奇帮
大脑结构与记忆
近日,一篇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几何模型,可用于数字化地描述动态记忆中主观的概念性内容。研究人员将经验和记忆建模为通过单词嵌入空间(word-embedding spaces)的轨迹,其坐标反映了其对应的思考维度,于是,记忆编码可以被建模为在几何学上保留或扭曲原始经验的 "形状"。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在接受fMRI扫描的同时观看电视剧并口头复述内容。实验发现,参与者的记忆捕捉到了高层次的本质(essence),也就是大致剧情,但没有保留情节上低层次的细节。研究者们还发现了对特定轨迹形状敏感的大脑结构网络,主要分布在前颞部系统,包括眶额皮层、外侧前额皮层和纹状体等,负责处理正在进行的经验、情绪、社会认知和奖励;他们确定的第二个网络追踪了被试叙述事件中的特殊概念内容的时间关系,位于后内侧系统,这个网络包括枕叶皮层、纹外皮质、梭状回和楔前叶。
5,NEJM:难治性严重抑郁症,氯胺酮不次于电休克疗法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电休克疗法(ECT)作为治疗难治性严重抑郁症最有效、最快速的策略之一,已有近80年的历史。氯胺酮是一种NMDA受体拮抗剂,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镇静、镇痛和全身麻醉剂。近日,来自美国的A. Anand等公布了一项ELEKT-D试验结果,旨在确定氯胺酮在治疗难治性重度抑郁症(非精神病)方面是否不劣于ECT。
5个临床中心共有403名患者接受了随机分组,发现氯胺酮组和ECT组有反应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5.4%和41.2%。治疗3周后,ECT与回忆的减少有关,随访期间逐渐恢复。两个试验组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相似。ECT与肌肉骨骼不良反应有关,而氯胺酮与分裂(dissociation)有关。最终作者认为,对于难治性严重抑郁症(非精神病),氯胺酮不次于电休克疗法。
6,JACS:多模态神经显像剂
来源:奇物论
近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Junior Gonzales和Thomas Reiner设计了一种对卟啉进行三分子反应,以通过表环加成反应产生细菌卟吩(bacs)的新策略。Bacs是一类近红外探针,具有多模态成像的性能。该研究构建的bacs能够精确和可控地添加可点击的连接物,使卟啉类物质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可点击性和溶解度,因此也更适合用于临床前研究。
研究发现,该bac探针可在荧光成像和切伦科夫发光成像中实现生物分子的靶向使用,以指导术中成像。此外,具有螯合能力的Bacs也能够用于实现非侵入性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7,Hypertension:起立时总感觉头晕目眩?可能增加痴呆风险!
来源:医学新视点
直立性低血压(OH),也称“体位性低血压”,是因血压调节反射异常导致的直立后血压异常下降的现象,可引起脑供血不足症状,如头晕、乏力、视物模糊、面色苍白、黑朦、晕厥等。近日一篇新研究表明,OH可能通过增加老年人罹患CVD(心脏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的方式,进而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中,相比于无OH的老年人,有OH的老年人预后也可能更差。
8,Nature子刊:我国科学家超200万人荟萃分析,孤独会缩短寿命!
来源:生物谷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帆、赵亚双教授团队纳入了90项涉及2,205,199人的研究,发现社会隔离和孤独分别增加了32%和14%的全因死亡风险。
文章还分析了普通人群中社会孤立和孤独与疾病的相关性。在一般人群中,社会隔离和孤独分别增加了32%和14%的全因死亡风险,并且社会隔离会增加24%的肿瘤死亡风险和34%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