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物的进化】刷题儿题儿 ——高一到高三都能做的高考题

2023-06-10 15:38 作者:萨霞  | 我要投稿

喵喵 | 6-5 生物的进化—高考题

1️⃣生物进化基础题目

1.(2022•上海)海底透明鱼的体表色素等已经退化,可被直接看到内脏、骨骼,下列关于 透明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其透明特征无法遗传

B. 海底环境对其透明性状进行了选择

C. 海底环境导致基因定向突变

D. 海底环境促进其色素基因表达【环境选择什么样的种群留下来】


2.(2022•浙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关注的问题。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A. 物种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

C. 行为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3.(2023•湖北模拟)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组成

B. 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C.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先有原材料→环境选择谁留下→定向改变】

D.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4.(2022•江苏)在某生态系统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一种动物,以其中一种植物为食。该植物 种群基因型频率初始状态时为 0.36AA、0.50Aa 和 0.14aa。最终稳定状态时为 0.17AA、 0.49Aa 和 0.34aa。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A. 该植物种群中基因型 aa 个体存活能力很弱,可食程度很高【aa提高了】

B. 随着动物世代增多,该物种群基因库中 A 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C. 该动物种群密度最终趋于相对稳定是由于捕食关系而非种内竞争【和】

D. 生物群落的负反馈调节是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2022•辽宁)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B. 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亲缘关系比较近】

C. 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

D. 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生物进化材料信息题

6.(2022•广东)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 H、h 和 D、d 两对等位基 因决定,H 和 D 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所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 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 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 h 的基因频率更高

D. 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 H、D 的基因频率


7.(2023•浙江模拟)雏鸥饥饿乞食时会用喙啄击成年鸥喙上的斑点,此时成年鸥便会反吐 食物给雏鸥。为了探究成年鸥喙上是什么颜色组合诱发了雏鸥的啄击反应,重庆一中学习小组用不同颜色硬质卡模仿成年鸥喙的形态,对同一批雏鸥做了啄击反应实验。实验中,各个模型相继静态出现在受试雏鸥面前,且雏鸥对重复刺激会产生适应与疲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注:横棒长度代表啄击次数多少的相对值

A. 雏鸥的啄击反应受相关基因的控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成年鸥特定颜色组合的喙给雏鸥传递物理信息与行为信息,从而诱发雏鸥的啄击反应

C. 实验表明雏鸥啄击反应与成年鸥的头部形态无关,且黄喙红斑的模型最能有效诱发雏 鸥啄击反应

D. 同一模型在实验前期或实验后期出现所诱发的雏鸥啄击反应效果可能不同


8.(2023•广东模拟)据央视报道,最近有一群来自江苏大丰的麋鹿在湖北洞庭湖安家落户 (两地区麋鹿为同一物种),至此国内的麋鹿三大种群(还有北京南海子的麋鹿) 齐聚

洞庭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京南海子的麋鹿、江苏大丰的麋鹿到达湖北后,通过变异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

B. 外来麋鹿种群迁入湖北洞庭湖之前,三大麋鹿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 判断若干年后湖北洞庭湖麋鹿种群是否进化的依据是统计基因频率有无改变

D. 麋鹿三大种群齐聚洞庭湖,扩大了原住麋鹿种群的基因库,提升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9.(2023•浙江模拟)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的罪魁祸首,青霉素能够杀死无抗性的 MRSA。某些 MRSA 能从其他物种获取 PBP2A 基因,产生一种 PBP2A 蛋白质帮助细 菌逃避青霉素,从而产生耐药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青霉素的使用引起了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先有变异,然后再筛选】

B. 具有耐药性的 MRSA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 人体使用青霉素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D. 青霉素环境下,MRSA 耐药性会逐代增强


10.(2022•湖南)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

A. 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

B. 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

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基因交流:产生可育后代】


11.(2023•大庆模拟)果蝇的卷翅和直翅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某研究小组以基因型为 Aa 的果蝇为实验对象,研究随机交配情况下子代中 A 基因频率的变化, 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基因 A 控制的翅型更能适应该实验环境

B. 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a 基因的频率逐渐降低至 0 【AA、Aa不容易淘汰。有Aa,a就不会下降为0】

C. 如果环境发生较大的改变,A 基因的频率也可能会降低

D. F₄与亲代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但已经发生了生物进化


12.(2022•重庆)人的扣手行为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右型扣手(A)对左型扣手(a)为显 性。某地区人群中 AA、Aa、aa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16、0.20、0.6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体中两个左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5/30 【1】

B.该群体中两个右型扣手的人婚配,后代左型扣手的概率为25/324【5/9×5/9×1/4】

C.该群体下一代 AA 基因型频率为0.16,aa 基因型频率为 0.64【PAA=0.0676;Paa=0.5476】

D.该群体下一代 A 基因频率为 0.4,a 基因频率为 0.6【PA=0.26;PB=0.74】


3️⃣生物进化综合大题

13.(2023•房山区一模)科学家推测动物可能会根据不同条件,对食物和生存风险二者之间 进行权衡选择栖息地,为此科研人员对黄石公园北部加拿大马鹿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

(1)在黄石公园北部生活的所有加拿大马鹿称为种群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加拿大马鹿属于消费者

(2)在黄石公园内,加拿大马鹿的天敌主要有两种——狼和美洲狮。狼主要栖息于树木很少或没有树木覆盖的地方,通常在白天捕食;美洲狮栖息在森林地带,通常在夜间进行捕食,如图 1。

①加拿大马鹿在一昼夜内对栖息地的选择策略为白天主要选择在森林地带栖息,夜间主要选择树木很少或没有树木覆盖的地方,体现其对

生存环境的适应

②据图 2 可知,加拿大马鹿最倾向于选择在

中等开阔地环境中生存。

(3)为明确加拿大马鹿种群密度和栖息地选择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为期 40 年的调查,结果如图 3 所示。据图 3 可知,随种群密度的增大,加拿大马鹿对栖息地选择策略的变化为低密度时倾向于选择安全,高密度时更倾向于选择食物

(4)解释低种群密度或高种群密度时加拿大马鹿生存选择策略有利于种群繁衍的原因低种群密度加拿大马鹿种闪斗争程度低,生存斗争主要是减少被捕食的概率,所以倾向于安全,有利于保存个体,繁衍更多的后代(高种群密度加拿大马鹿种内斗争加剧,生存斗争主要是选择获取更多食物,利于更多个体生存,更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14.(2023•安徽模拟)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 a、b、c、d 鳉鱼)。如图为内华达州 1 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一万多年后,D 湖中的所有鳍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 两湖的鳉鱼(a和 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 a、b 鳉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 来自 C、D 两湖的鳉鱼(c 和 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3)在 5000 年前,A 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水草甲含有 18 对同源染色体,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 2 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形成四倍体水草乙


15.(2023•山阳县校级一模)1960 年 1 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

(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种群

(2)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生殖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地理隔离自然选择

(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减少

(5)如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 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A 物种 演变为 B、C 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突变、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由 A 物种演变为 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如果乙岛上 C 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 D 物种个体数的锐减,这种现象称为种间竞争

【生物的进化】刷题儿题儿 ——高一到高三都能做的高考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