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和多样性我都要 UM Mentor V3+体验

去年曾经到珠海拜访过Unique Melody(以下简称UM),了解Mentor/Mason V3+系列新品的一些设计思路、用料以及制作过程等。回顾Mentor/Mason系列,也算是国内高端动铁耳机的“常青树”系列了,最早分别在2013年以及2014年,UM就分别发布了十单元的MentorV1和十二单元的Mason V1。时隔6年,UM再一次更新了Mentor的产品线,最新的Mentor V3+也随着Mason V3+一起出现在我们面前。

Mentor V3+算是该系列的第四代产品了,虽然在单元数量上跟V3没有区别,都是十二单元,但是在设计上做了不少的改动。循例介绍一下Mentor V3+的单元搭配,4低+2中低+2中高+4高,到了这个级别的产品,单元自然是来自楼氏和声扬。其中中低频和中高频使用了小型的独立单元,并没有使用复合单元,这是为了保证中频声音品质以及让内部结构更紧凑。耳机的阻抗是18.9Ω,灵敏度@1KHz 113dB。

从定位上看,Mentor V3+算是UM次旗舰产品,官方定价已经到了16999元的级别,从配置和价格都绝对算是旗舰级的产品。而在跟UM工程师交流以后,实际上他们更愿意把自家的产品称为“双旗舰”的路线,毕竟两者的声音风格很不一样,不是高低阶的关系。换句话说,他们认为Mentor V3+素质并不比Mason V3+差。

一款高端耳机,往往在配件、包装上都会比较讲究,Mentor V3+也不例外,虽然外包装没有花里胡哨的设计,但是加了个带金箔效果(对应了耳机个本身的外形设计)的腰封,而且还加了火漆封缄,这操作比较少见。

打开包装,没有配备纸质说明书和保修卡,而是附送了一个卡片型的U盘,还挺有新意。下方就是钛金属打造的收纳盒,这个收纳盒成本很高,分为磨砂和镜面两种,图中是磨砂的版本。

配件方面就不赘述了,除了不同尺寸的硅胶套,还为用户配了几对Comply海绵套。耳机本身是2.5mm平衡口,还附送了转4.4mm以及3.5mm的接口,毕竟现在的前端接口还不是那么统一。

打开包装,耳机是放置在收纳盒内的,不过因为配了一根八芯的线材,耳塞放在里面稍显憋屈。

钛金属收纳盒的质感就不用多说了,非常棒,内部是柔软的真皮内胆,能带来一定的缓冲效果(这么好看和高成本的收纳盒还是收起来供奉比较合适)。

UM的Mentor/Mason V3+都采用了全碳纤维外壳,这也是和上代V3的一个区别。这种材料比常见的树脂有更强的结构强度,也更薄,这意味着同样的配置下,它可以尽量地做得更小巧。

可以看到除了碳纤维外壳的纹路,还有一些金箔的点缀,这也是和包装的腰封相呼应。由于定制插针的加入,插针处金属部分和旋钮加起来偏长,导致真正的“绕耳”的转折位置过于靠前,佩戴起来舒适度会降低。这一点个人更倾向上一代V3的L型设计,不过当时用的是塑料材质,相对来说档次和耐用度会差一些。

Mentor V3+在机身上有挺多点可以说的,首先在面板上有一个气阀(官方称之为dB-Go调音器),在其他品牌的产品上也见过类似的设计,不过每一家的玩法会有点区别。UM这个是带旋钮的,可以自行控制进气量,从而实现调节低频的目的。具体是可以调节20-100Hz的低频,向前拧是增强,向后拧是减少。不过由于它的刻度不是那么明显,个人建议要不就用最“前”,要不就用最“后”,中间档位拿捏不准,容易让左右两边产生低频量的差异。

公模版本的Mentor V3+使用了比较夸张的钛金声管,这个没啥好说的,用料足就完了。滤网下方实际上有5根导管,耳机本身是四分频的,另外还有一根导管做泄气孔。

耳机使用了金属4pin插针,跟JH Audio一样,UM的四针也是带有“调音”作用的,不过两者的思路上有很大的不同。除此之外,UM使用这种结构还有出于耐用和结构稳定的考虑。Mentor V3+的腔体属于类定制公模的造型,大小适中,导管处比较长,所以耳朵小的用户佩戴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佩戴时腔体外露较多,不适合侧躺着听。

线材是V3+系列很值得讲的一点,官方标配是铜银合金线,看上去规模很夸张。实际上在默认状态下,我们听到的是银线的声音,即插针处的UM logo在左侧,V3+的logo在右侧。这个4pin接口带来的是更稳定的结构以及两种不同的声音选择,在思路上是挺好的。想想默认线材的两种材质会有不同的声音特性,再加上dB-Go调音器,理论上可以搭配出很多种声音。但是这个设计也会有几个问题,首先是线材较粗较重,有的用户可能也不需要同时具备两种声音风格,但是却同样要承受八芯线的重量。其次定制的插针让耳机在升级线的选择上会少很多玩法,因为UM的4pin插针和其他品牌的并不通用。官方也许是想着目标用户不需要折腾,用“官配”方案即可。

当然了,官方其实也有考虑到用户想折腾升级线的问题,只是折腾的代价不低。UM为V3+系列推出了和Effect Audio合作的定制款升级线,线基材料听上去“玄学味”十足,是银镀钯+金银钯合金导体混编。这条线跟Mentor V3+的套装价格是22999元,比普通版贵了6000元。它的声音笔者只在拜访UM公司的时候听过,当时Mentor V3+的声音还没定型。印象中配合它以后素质有明显提升,但是从匹配度上看,其实还是原线更为合适,升级线的组合声音会过于刺激。值得一提的是,Mentor V3+和Mason V3+的原线也是有区别的,线基都是铜银合金,但是各自会有针对性的调校,而Effect Audio的升级线两者则是共用的。因此从官方线材来看,一共有3条可选,6种声音。

听感分享方面,笔者日常使用Paw Gold Touch(即“墨菊”)比较多,因此下面的内容也以搭配它的听感为主,使用2.5mm平衡口,通过包装内转接头转至4.4mm平衡口。在搭配墨菊的时候,个人觉得切换至银线一侧的听感更为和谐,整体声音更为通透,解析和分离度表现也更出色。
声音走向上,Mentor V3+延续了MentorV3的高解析和丰富的声音细节,不过后者的声音其实会有更强的刺激性,也更抓耳,前者在保持原有优势的情况下,声音会更柔和、耐听(尤其是搭配铜线一侧的情况下),这也是调音更成熟的标志。干净的背景、丰富的细节以及通透度很高的风格让它更适合一些小编制的演绎。
虽然相对于Mentor V3来说耐听度有一定提升,不过在横向对比其他的高端耳塞时,Mentor V3+的耐听度还是显得不足,人声表现会显得比较冷静和单薄,所以在音乐的适应性上是有局限性的,不算是一款很杂食的耳塞。我们可以通过切换至铜线来改善这个问题。使用铜线的时候,人声的氛围会更好,细节虽然没有银线这么多,不过中高频更加顺滑,相对而言声音的线条感会减弱。因为线材以及dB-Go配合下的多种声音搭配,在配合不同前端的时候我们可以切换不同的状态来应对,可玩性还是很高的。例如在搭配墨菊的时候,笔者更喜欢使用银线,而在搭配小墨菊(PAW 6000)的时候,笔者会更倾向于铜线或者是关闭dB-Go状态下的银线。

在前端搭配上,Mentor V3+不算是难推的耳机,笔者也尝试配合不同类型和定位的前端,例如DX220+AMP8、M15甚至是一些有独立DAC的手机,都没有出现“恶声”的情况,适应性还算是比较出色。不过在搭配大推力前端的情况下(例如墨菊),它的声音能更上一层楼。
就这几个月使用Mentor V3+下来,除了声音的出色表现,V3+系列产品的很多细节和设计都让人深刻感觉到UM的巧思,包括且不仅限于碳纤维外壳、4pin插针、dB-Go、钛金属收纳盒,后续推出的四种单元混合的MEST就更表现出UM的“脑洞”。不过有一些设计似乎会让使用体验有所下降,如何更好的平衡这些问题,是UM接下来应该思考和改善的点。总体来看,Mentor V3+是一款有着高素质表现,个性鲜明且有一定可玩性的高端动铁耳机,突出的细节、层次感和线条感十足的风格尤其适合一些喜欢聆听弦乐的发烧友。通过搭配铜线、调节dB-Go以及选择中频表现突出的前端,在流行人声也会有可圈可点的表现。考虑到Mentor V3+的价位较高,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建议带上自己的前端亲自去试听,并调节到各种不同状态下进一步尝试,看看这种抓耳又略带刺激的声音,是不是自己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