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传网络工程跨考到人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位工科生经历了什么?


初见周鼎,他穿着一件白T,黑色休闲裤,瘦高个儿,眼睛格外的有神采,风华正茂的年岁,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传媒大学信通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跨考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跨度之大令人惊讶,今天,我们就来一睹他的风采。

周 鼎
2015年9月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获得校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团干部”、校学生会“优秀委员”、理工学部“十佳班主任助理”等荣誉。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所在支部荣膺校“五四标兵团支部”称号。
2017年5月入选为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期学员,并于2018年5月获评为青马学院首期“优秀学员”。
2019年以初试分数专业排名第一、总分全科排名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

四年回眸,历历在目
周鼎来自浙江省衢州市,南孔圣地、东南阙里。2015年的夏天,他来到中国传媒大学理工学部的网络工程专业。周鼎表示,正如一代代广院人所传承的那样,这片土地充满着开放的精神和包容的气息,是一个“随时点亮你心灯的地方”。周鼎同学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理工科思维培养了他严谨的逻辑能力和叙事能力,工科和社科实际是相通的。
“理工科的学习要求比较高,必须扎扎实实地听课,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敲代码做实验写结课论文等,专业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也注定新的知识迭代得很快,理工科没有捷径,惟有脚踏实地。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也凸显出科技实力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从大一开始,我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之外,旁听了金勇老师的“国际关系与当代中国外交”、吕艳君老师的‘政治学概论’、赵瑞琦老师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葛耘娜老师的‘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刘东建老师的‘读懂马克思’等一系列课程,以及张付老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际时政前沿讲座’、‘形势与政策’等一系列讲座。”

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周鼎说:“时至今日,我那些必修的专业课和旁听的课程奇妙地串连在我的四年时光中。讲台上的老师讲授着完全不同的两种学科知识,但与我的心灵却都撞在了同一个频率上。知识是相通的,它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观察世界的视角以及关于未来的想象。”

跨考之征,志趣使然
2017年5月,周鼎通过自荐的方式入选为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期学员。青马学院在招生通知中指出“培育一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先进青年代表,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领袖队伍”的培养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周鼎在一年的学习历程中抓住机会充实自己,课上与老师积极互动,课下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课堂报告,并在撰写结业论文时就两岸关系问题作出了探索性的理论建构,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团委各位老师的积极评价。
“在青马学院的学习历程使我拓宽了对中国近现代发展道路的了解,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经典著作的理解,让我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让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了我的学习热情和理论研究的兴趣,并最终作出了跨专业考研的决定。”

考研注定是一条艰辛的路,更不必说跨专业考研了。“这里要纠正一个同学们的误区,跨考并不是为了躲避自己本来的专业学科,只要是专业的训练,都有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学好自己本来的专业才是跨考成功的前提,做好一件事的信心和决心来源于此前业已做好之事。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学习思维在不同的学科中,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果本来的专业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而直接选择跨考,我认为是有难度的。”

当谈到考研的征途中周围人的态度,周鼎说,大家都很支持他,良好的理工科基础也帮助他更好的理解马克思理论。“在这个过程里,离不开家人的关怀、老师和前辈的指导、同学的支持和师弟师妹的鼓励。其中,宋洋老师的指导让我建立起一种清晰的目标感和节奏感,先是以宏观的视角统御全局,进而以明快的节奏稳步推进,有条不紊地安排各科复习、调整个人状态。宋洋老师用理工科思维给我讲解每一本政治专业课知识点,我内心是很惊讶和佩服的,我也能切实领悟到工科思维训练对于跨考过程的助益。临考之前,备考书目已经由繁冗的正文化为简洁的纲要,由明朗的目录化为生动的索引,以学术名词为标签,以知识结构为云盘,将所有知识点形成完整的树状图并在脑海中重建,可枝繁叶茂,亦可纲举目张。复试过程中,能感受到社科专业导师对于具备良好工科基础的学生的喜爱。因此,对于有跨考意向的师弟师妹而言,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学,对未来研究领域的迁移大有裨益。”


班助工作,最是难忘
大一开始,周鼎就服务于校学生会行政部和理工学部学生会媒体部,学生会组织中严肃活泼的工作作风让他迅速建立起从办活动、做服务到实现引领的实践理念,也深刻地感受着中传多彩的校园氛围。

周鼎至今难忘的是自己作为班助的一段经历,“大二开始,我成为理工学部的班主任助理,并和同级的各位班助结成了亲密的同志。大三开始,我们共同承担起学部的本科生党务工作,并在各个专业的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服务身边的党员群众。在党组织服务的过程中,老师充满启发的工作理念、师哥师姐的模范表率,以及每位同级党支书身上的闪光点,都是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

也是从大三开始,他被委任为理工学部班主任助理的总召集人,并与2016级的师弟师妹并肩作战,完成各项学校和学院交付的学生工作。“正是因为大家拥有同样的目标和同样的努力,让这段一起走过的岁月镌刻在我们珍藏的记忆中;正是因为这个团队中每个人的热忱和信任,让我愿意为这个团队倾注其力,不能让这份期望有所辜负。”


文体达人,课外多彩
大二上学期,周鼎加入了中国传媒大学合唱团,并参与了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艺晚会“百花芬芳·时代绽放”的筹备工作,参与了学校新年音乐会之声乐专场的演出,也参与了校歌《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的录制。
在大一、大二和大四的三年当中,周鼎三度参与从原来的理工学部到现在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合唱团,并三度随团取得校合唱比赛的冠军。从“山河颂·桑梓情”,到“青春志·抒党情”,再到“青春放歌·筑梦中华”,一届届的合唱比赛充分展现着我校理工学子认真严肃的音乐态度和热切澎湃的爱国情怀,“我也在这个团队中收获着震撼人心的团结的力量和真挚的感动。”

课余时间,周鼎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艺活动,在第二届“粤上心头”首都高校粤语歌曲大赛中成为“八强”并斩获“最具风采奖”;参与参与“一带一路”五周年献礼歌曲《One Belt One Road》及MV录制,相关报道转载于人民网、中新网、中青网,个人采访刊登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参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我爱你中国》歌曲及影片录制,相关报道发布于“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

匆匆那年,深情回望
“回首在中传的四年旅程,我时常思考中传的学习生活给我带来了什么。最后发现,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对于我们所处社会的关注、对于焦点议题的反响、对于舆论引领的态度以及社会参与的方式。科技和人文的训练使我更加综合和全面地去面对自己、面对社会。中传把握时代脉搏的那份锐利,依旧让我们感到惊叹;体察世间百态的那份关怀,时常让我们心生敬意;记录家国命运的那份使命,永远让我们受到激励。”

周鼎表示,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在这段时光里,我们读过什么书、结识过什么老师、认识过什么朋友、和什么人在一起共事、参与过什么事件,都会奠定我们今后成长的意志乃至于生命的信仰。“祝愿2015级的所有中传学子圆满毕业,也期待着师弟师妹们珍惜春光,时常心怀感恩,永远心存善念,将所有收获化作前行的勇气和慈悲。”

“关于未来,是进行理工科研究还是马克思理论研究,还是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我目前没有清晰的答案。长路漫漫,每一步都是风景,面带微笑,一往无前。”

师哥寄语:“今天萦绕在我们耳畔的,依旧是白杨沙沙声吟唱、大阅城闭馆音响,但时间不会停止,没有回头。星光不问赶路人。愿我们都能拥抱更广阔的天空!”
信通学院党委副书记钟丹丹老师说:“从网络工程跨考人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专业。从团支书到党支书,再到首期青马学院优秀学员,一步一个脚印,周鼎同学很棒!”

希望大家都能如愿以偿,未来可期!

转自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摄 影 | 段佳坤
记 者 | 查凌云
编 辑 | 查凌云
责 编 | 刘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