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社畜谈,古人工薪阶层的购买力和宋朝物价的关联
um,先对老伙计们说个抱歉哈,狗子我由于行业的转变,对于专内容的方向也变了,熟悉一些我的兄弟应该知道我从21年开始就跑去搞餐饮了,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心态,我也之后会将重心转到饮食文化领域,但绝对不是美食博主那种...
目前我在自己公号上已经开更,B站的话考虑后期把内容转成视频,然后多加一些多媒体素材来展现,但咱先把文章搬上来再说。


熟悉我的小伙伴会知道,曾经我写过二战期间美国工薪阶层以及大头兵的收入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物价,那么我切换领域之后首先也想从这方面谈起,毕竟大家作为社畜,万一穿越到古代总归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干饭问题。我也从各类古籍、论文、现代书籍方面对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的薪俸和物价进行一个简单梳理,让大家对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有一个基本认识。
先谈工资




以上数据来自于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者郭玉峰,他引用的源数据包括志/稿之类,whatever,我们只需要知道大佬应用没错就行。然后再看渤海大学任野同志的硕士论文《宋代的物价变动与市民生活》

我觉得从他们这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是,宋代的打工仔下限是每天100文。那么基于这个下限,我们就可以开始了解宋代社畜的日常了。

我肯定不是个古钱币收藏家,但我想和大家先阐明宋朝钱币基本单位是“钱/文”,一文钱或者一钱代表了一个铜板。但我们看上面铜板大小不一,这代表了每个铜板的价值也不一样。
举个例子,一个小铜板价值一钱,这被称之为平钱。但也有些直径和厚度更大的,会被称为折二、折三、折五、折十。意思是虽然只是一枚钱,但它抵用二钱、三钱、五钱、十钱。这也是为啥我们能在宋代铜钱里看到那么多大小不一、孔径不一的货币原因。
言归正传,我们现在知道了宋代苦逼打工人日新是100文起步,那么当时的物价,尤其是吃食物价怎么计。

上文来自于渤海大学的硕士论文《宋代的物价变动与市民生活》,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以战乱/灾害时期来判断物价,而期中说到的平稳状态下每一斗米在几十文到百余文是个合理区间。
然后问题又来了,一斗米是多少

按照维基给出的结论,一斗米约等于6700毫升。这是个容积单位。大米容重大约在800克/升左右,因此一斗米差不多是6700*0.8=5360克,也就是说,一斗米约为11斤,取钱数中间值,80文,11斤米,每斤米7文多钱。
宋人通常一个壮劳力每天需要1.5升米,每天一个壮劳力对于米的消耗在11文左右。我们可以判断,一个社畜赚的钱主食开销是够了。
然后问题来了,那么肉类蛋白质怎么算


此文还是取自渤海大学的硕士论文《宋代的物价变动与市民生活》,其实我也看了包括说程民生的《宋代物价研究》,俞为洁的《杭州宋代食料史》等,其中对于鸡猪的价格基本在30-40文/斤之间(宋代一斤约为633克)。
所以说,宋人,尤其是南宋城里的打工仔普遍日薪过百的情况下,每日消费肉食是尚可接受的,毕竟哪怕一碗炒肉丝配饭也只需猪肉二三钱。并不存在某些营销号说古人只有逢年过节才吃得起肉的情况。

饭局上这个就很难判断,好比说沙县大酒店和金沙宴会厅的云泥之别。上面这个图来自于《夷坚志》,讲述了酒楼人均六百文,这属于一个高消费。

但同期的《西湖老人繁胜录》里也有人均二十六文的酒菜,我从中可以感觉宋代的一钱/文购买力和现代的元差不多,餐馆也和沙县大酒店到五星米其林一般有着云泥之别。
总体来说,这篇只是一个引子,导出的是宋朝时期高度的商业化和现代有那么点类似。苦逼打工仔日常吃沙县/兰州拉面什么的没问题,甚至买肉都不是问题,顿顿有荤腥毫无压力。
但商业社会下,高级酒楼属于打工人消费不起的存在。现代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几个人会宴请三五好友去人均超500的黑珍珠级以上餐厅用膳,一顿炫完半个月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