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豫游记——献给我炽热滚烫的青春

2023-04-05 00:17 作者:Obliviatecho  | 我要投稿

四月初我计划与在郑州读书的朋友去洛阳,然后回郑州,她带我逛逛她的校园。 这样去朋友的城市玩耍是我上大学以来一直幻想的事情,如今我赶上了朋友考研前夕的最后时机。 然而,在我临出发之时,朋友告诉我她的家人离世了,无法再与我同行。她表示很抱歉,而我安慰了她并表示没关系。其实我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向后不愿承担高昂的退票费,向前又对自己独自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而发怵。 退缩是想过的,但这并不像是我的作风。 我不仅向前迈了一步,而且是一大步。去不了朋友的学校,郑州吸引我的也只剩下河南博物院,所以我选择了更想去的开封,只不过损失了一部分退票费。 到了洛阳高铁站,我给老妈发了张照片,告诉她我来了洛阳。这是我们对于我旅游的共识——她不阻拦且支持,我只需告诉她我是安全的。而这一刻,我却很怕她问起我的朋友。所幸并没有,她只是问了问我穿的什么以及冷不冷……我穿了一件长袖上衣外套一件风衣,对于当时的洛阳来讲必然是不冷的,可是我的内心却感受到了一丝寒意。

“初到洛阳发与老妈的照片”

与朋友约定好了去吃洛阳的水席,可是此时,我一个人不知从何吃起。这也是我一个人旅行最棘手的事情——去吃非小吃类的食物一个人无法点到足够想吃的菜。 我想到了“拼饭”——一个我看到过很多次但从未敢尝试的事情。于是,我在某书平台上发了条帖子寻找像我一样落单想尝试水席的女孩子,很快得到了回应。有两个独自旅行的女生与我想法一致,我们约定好了在丽景门附近见面。 像是类似网友面基的体验。这种行为我从未想去尝试,也曾无数次质疑这样是否安全。 可我打心底里对于同性是信任的,以及我相信独自在异乡的旅人是惺惺相惜的。但这也不能成为我不会提高警惕的理由。 我的饭友是两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通过后来的交谈了解到,一个来自广东,辞职后已经独自北上旅行了很久;一个来自湖南,在铁路局工作每周末都要独自进行一次周边游。我不由感叹:“你们好酷哦!”其中一位笑笑说,“你不也是嘛。”她们不知道,我其实慌得要死。这种经历她们有了无数次,而我是第一次,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原本拘束且警觉的我很快与她们熟络了起来。我相信人与人之间天生有一种磁性,当某些想法与观念相契合,便会越吸越紧。 特别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为同一个目的而来,且有着相似的计划。 水席并不好吃,但我也如愿了。旅行时我对于尝试美食的定义是:要去吃真正特色的、从未吃过的、听到看到无法想象出味道的东西。

“去吃的那家水席老店。附近有很多家,都大同小异”

而且这一次,我不仅仅是收获了一顿水席。我的饭友升级成了“玩友”,我们有部分行程是相似的。当晚一起去了应天门,且第二天计划一起去龙门石窟。 同时,我的第二个烦恼解决了,那就是无人帮我拍照的问题。那位湖南的姐姐很有耐心而且对于手机摄影有一定的研究。不仅帮我拍到了还不错的照片而且我也学到了一定的摄影技巧。攻略并未做足的我,因为认识了她俩,在洛阳的两天从未踩雷。我们互相传递着实时情报、交流着旅行心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游刃有余。 关于旅行的第三个烦恼,也是我最怕的存在——一个人住宿。看到过很多一个人旅行住青旅的经历,在我看来这并不安全。我认为的安全是去住酒店,而且是以如家为代表的这类连锁酒店。所幸我之前订下的是三晚如家,三晚标间。所以我三晚都是躺在一张床上,旁边有一张空床陪伴着我。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一人住,上次北京是第一次,但是北京是我认为的国内最安全的城市,而且是一个我犹为熟悉的城市。 第一晚,我们在应天门看完夜景分别后,我一个人骑上单车去往酒店。老妈发消息问我怎么住,我说,我们两个住如家标间。我相信这是让她最放心的回答,但也是让我最心虚最羞愧的回答。我为自己的谎言深感惶恐,但是想来也别无选择。告诉老妈只会多一个人担心,他们并不能为我做什么,我也只能独自面对一切。 洛阳除了洛邑古城那种游客专属地盘,其他地方是没有什么夜生活的,没有足够多的人所以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我骑着车,尽量选择人够多且明亮的街道,不敢回头不敢停留,自我暗示着:到了酒店就好了,就好了…… 事实证明,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前提是住上一个靠谱的、有足够保障的酒店。其实在我看来,自己一个人住连锁酒店的安全度不比两个人住不靠谱的民宿要差。当然,费钱的事另说。 再说到洛阳。 两天下来,我对她的爱之深、情之切,何以形容呢……? 她是我见过的“全国文明城市”里面最合格的一个。

“街道干净整洁,城市规划也犹为合理”

她是一个我能够认可的把地域特色与历史底蕴发挥到恰到好处的千年古都。

“随处可见的牡丹花元素(洛阳是一个有地铁的三线城市)”

是龙门石窟带给我的震撼还是白马寺戳中了我的审美点。 是纵使牡丹花满城随处可见我也乐意花钱去公园看。 是并不符合我口味的汤我也甘愿一一尝遍。 是还有多少博物馆逛也逛不完。 …… 以至于到现在,我依旧对她回味无穷。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我是一个人的,不同于初到洛阳时的无所适从,整趟旅行下来我从未感到空虚,反而是很充实的。一方面是时间安排得很充实,就像现在所谓的大学生特种兵式旅行,在有限的时间内,我生怕错过一处风景。另一方面,洛阳传达给我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生动具体且丰富——神秘的河洛文明让我欲罢不能,隋唐文化风韵犹存让我品不尽道不明。 河南博物院像是一个完美的衔接。把中原文化的古今起源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新石器时代的古老器物到灿烂的西周青铜,从盛唐到大宋,也正如我从洛阳到开封。

“没有砍掉河南博物院的行程是我最明智的决定”

对于开封我一直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加之又是临时的决定,以至于在赶往开封的路途上我还在做着有关开封的功课。 久闻汴京城夜生活如梦繁华,所以一到开封我就直奔夜市,品尝了两种当地的特色小吃。 然而不幸的是,突然下起了雨。雨并不大,是所谓的阵雨。本就人不多的夜市里走掉了部分游客,部分摊主也收了摊。我赶忙吃完,打上伞往不远处的酒店方向行走。

“冷冷清清的西司夜市”

一路上我曾无数次纠结要不要去另一方向的鼓楼,这原本是我计划之内的——骑上车去看看本就不大的开封的夜景。 到了酒店,并不算晚。纵使我知道鼓楼的灯可能会灭,纵使打不到车,我依然义无反顾的出发了。我骑上了共享电动车,前往五公里外的鼓楼。骑车是不能打伞的,雨滴打在脸上模糊了眼镜我就摘掉,冷风钻入身体里我就裹紧外套。我深谙雨天骑车之道,毕竟大一期末那天雨后骑车拐弯未减速摔倒够我铭记好几年了。 鼓楼附近是我想象中的景象。这里聚集了全开封最多的人,虽然还是俗套的夜市,但是让我看一眼鼓楼,也就够了。

“雨中的鼓楼夜市”

来时的路上我瞥到一眼开封府,那里亮着灯,很漂亮。于是回去时我刻意经过那里,可惜的是灯灭了。倒也并未感到多么遗憾,毕竟这并不在我的计划之内。不过为了他我绕了几条小路。当时的场景是从前父母对我进行安全教育时最常举的反例——黑夜、人少、小路……莫非这样勇敢的行为是源于对自己车技的自信和对当今社会治安形势的积极认知?如今的我想来依旧毛骨悚然,只能告诉自己这样的经历以后不能再有了。 似乎,我向来习惯了想到就要去做到。在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会选择性偏向自己最初任性且不理智的想法。是怕这份遗憾持续若干年还是怕那晚就会为此而不甘? 勇敢是一个必需品,但是,坦然去接受遗憾同样也是人生的重要命题。 开封的第二天依旧对我不太友好。 我早早起来想去吃黄汤拉面,然而雨下得比昨天更大。我打车去到那家拉面馆,结果还没到营业时间,店主告知我只有中午营业(原来开封人早饭只吃小笼包喝胡辣汤…离谱啊)。

“其实下午又一次光顾同样没有吃到,我恨!”

街上的人依旧很少。来开封的游客应该有很多,不过像我一样冒着严寒和风雨而出行的游客应该没几个。 可是我别无选择,我接受不了在此停留不到一天却在酒店里度过。 在众多景点中我选择了清明上河园。我去的比较早,除了演员入场几乎看不到像我一样的游客。

“图中大抵都是工作人员”

人少意味着演出随便看到爽,下雨意味着意境配合的刚刚好。 除了下半身湿透和浑身瑟瑟发抖。 清园的布景做的很不错,看得出来投入了很多。可惜演出多而不精,但是演员们冒着雨也在兢兢业业表演着。

“《岳飞枪挑小梁王》演出

” 我还是喜欢不起来。 他很完美的重现了《清明上河园》中呈现出的盛景,可是呢,每一处景象都是重现和模仿。建的越好我就越遗憾,遗憾为何没有留存下来…… 或许,是我最初对他的期许认知出现了错误。似乎,我潜意识里幻想着会有什么真正的古迹在等着我。 可是没有,或是说我没有看到。 开封真正大火的几个景点都是仿古。值得吗?当然值得一去。旧址无存,新景重现,哪怕是“假”的,又何妨呢?重要的是感受到了。 在我心里占据重要位置的只有中心的鼓楼和西门“大梁门”。高大的城楼伫立数百年而不倒,它见证着历史的兴衰,行人走过,车辆穿梭,世世代代,无穷无尽。

“左鼓楼,右大梁门”

在清园里我又认识了两个来自苏州的姐姐。第一眼看起来像是对母女,后来才知是同事。其中一个大概与我的妈妈同龄,但是显得很年轻。另一个刚刚开始工作,胖胖的很可爱。俩人热情开朗又亲切,我们一起看了几场表演,聊的很投缘。她们也是计划河南三座城,不同的是要玩足足一周之久。在清园仅仅待到中午我就要走了,分别时还有着万般不舍。 这就是所谓萍水相逢吧……天气是不可控的,寒意也难以阻挡,但人性的温暖是有力量的,特别是在这种狼狈、落寞之时。与她们的相识是短暂的,但相遇时点燃的火花和内心泛起的涟漪迟迟不肯消退。 回到学校,我在与洛阳认识的两个姐姐的三人群里说道:“认识你们很开心…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注定终身难忘。” 是啊,终身难忘。或者说,我不愿忘。 在旅行结束到如今执笔这一刻我的思绪在不停飘动着脑海里不停回忆着,生怕漏掉些什么。 因为,我的所见所闻所悟所得都是那样的弥足珍贵且深刻。 原来,一个人旅行并不可怕,反而可以更加精彩。这不会让我囿于原有的小圈子,而是真正去与周围的人、物、景融为一体。 原来,有那么多旅人在异乡独自美丽。看着他们我总是忍不住思考他们身上是否有我未来的影子。我是否有在工作间隙卸下疲惫的外壳随时出发的精力?是否有辞职并背起沉重行囊环游世界的底气? 我只知,如今的我愿意想走就走、说走就走。不用与同伴迁就喜好磨合时间,不会计划已久却被疫情拦截。有想法,就能有行动。在脑海中便可勾勒出前进的蓝图,走一步,描绘一笔,再走一步。重要的是走出去,是有第一步。 纵使我有着无数的不确定,纵使我对陌生的一切保持警觉,纵使我在做出每一个大胆的决定后持续想象着可能产生的最坏结果…… 那又如何?走出什么样的路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可以妥协,也可以拒绝。 可以随遇而安,也可以选择突破。 可以拥抱惊喜,也可以接受失落。 可以去发光发热,可以去妆点岁月。 少年奔跑时带起的风可以激荡山谷,也可以燃烧日落。 如今我跨过的山淌过的河可以化作诗歌,赞扬正值青春的我。

豫游记——献给我炽热滚烫的青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