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观评论(15)】永恒即痛苦?

2023-06-06 23:17 作者:一三五杂谈社  | 我要投稿

懒得翻书,打开豆瓣评论页就能写。

没有客观,全是主观。

打了上课铃就停笔,没写完的下次写。

————

在看完《星际旅行日记》后,我开始阅读其续作《太空旅行者的回忆录》,虽然还没看完,但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伊翁.蒂奇的独家回忆录》中的第二个故事。为了说明接下来我想谈的事情,我不得不大概剧透一下这个故事。

蒂奇作为一位太空旅行者,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吸引一些奇怪的科学家。

某天,一位科学怪人就上门造访了,他是一个一头红毛的家伙,还携带了一个神秘的盒子。他声称自己能够制造不朽的灵魂,希望能从蒂奇这里得到投资,成立制造灵魂的公司,一起赚大钱。

接下来,他开始证明自己能够制造灵魂。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永恒有着无限的需求,而所谓的不朽并不存在,长生只是虚假的希望。但是为什么不能够发明一种不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永恒灵魂呢?

科学怪人告诉蒂奇,他今天带来了一个已经制作完成的灵魂,就在那个小小的盒子里,其中是一个精心挑选的、充满活力的人的意识——他妻子的意识。

蒂奇感到难以置信,询问对方:“在这个小盒子里,灵魂要如何与外界交流呢?”

科学怪人回答说:“对于一个永恒者而言,所有人际关系都是不重要的,因为它们存在的时间太短了。而对于一个灵魂来说,即使它一百年与外界交流一次,在十亿个世纪后,为了容纳记忆,它就会增长到大陆大小,一万亿年后就是地球大小,在永恒的时间中,人类的心理和人格就会像海洋中的一滴血一般,在记忆中溶解,而和永恒恰恰相反……”

这个盒子中的意识,是完全与外界相隔绝的。

为了制造它,他杀了自己的妻子。

蒂奇震惊无比,然后告诉科学家:“人类对于永恒的追求在这个盒子前都只是自欺欺人,没有谁想要你提供的灵魂。”

永恒的黑暗是比死亡恐怖无数倍的痛苦,而就算那个灵魂能看能听,也逃不过苦难。宇宙的整体熵增无法逆转,文明的进步只是熵减的局部状态,曾经无比璀璨的文明最终都会走向毁灭,永恒的尽头只有无边无际的夜晚。人不需要永生,他们只是不想死,想和爱的人呆在一起,思考,融入自然,享受生活而已。

“没人想要你提供的不朽痛苦。”

最后,蒂奇还是给了科学家一笔钱,用于买下那个可怜女人的灵魂。他用锤子重重砸向盒子,希望在盒子破碎后,那个女人能够从痛苦中解脱。

这个故事讨论了一种可能性:永恒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而我更多地联想到了某某某基金会的一篇文档,讲述了一个死而复生者告知生者的恐怖真相:世界是一个地狱,死亡后意识不会消失,死者将忍受永恒的痛苦。与其相关的还有两个世界末日:死神力竭和死亡终结。除外,《其主之声》在最后也讨论到了这个问题。幸好所有不甘和情感都被死亡彻底阻断,即使有一丝得以留存,在漫长时间的积累下,所有人都会陷入疯狂。

在我看来,这些对于死后世界的极端设想都折射出一个问题:人类对于死亡的尊严的追求。对于我目前接受的教育来看(虽然说完全不知道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会怎么想),国人在死亡面前保持着沉默,而唯物主义为彻底的虚无撑起了大旗。什么都没有——这个答案或许会引起恐惧,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代表着人类追求的彻底的平等,生与死的界限把人类的所有区别抹平了。国人的生活环境中,在生前为死后寻个好去处到底还是个不现实的追求,这都是以永恒的虚无为前提的。而不可忽视的是,在死前人们往往要忍受极度的痛苦,这才是最让人恐惧之处。每个人都希望尊严地死去,即使我们闭口不言。这种对于死前痛苦的恐惧、对于死前尊严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会联系到安乐死的问题,在小说中,这种联想蔓延到了死后的痛苦中。

那么我们能否构建一个非常关注死亡尊严的世界呢?如果存在一个“死亡终结”的世界,那如何减少死后的痛苦就将成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我们甚至可以做更极端的假设,死者的情感和痛苦能够渗透近生者的世界,时间存在的越长,生者承受的痛苦越多,乃至最后人类把共情能力退化了,成为了零度共情者。在这样的世界,死神一定是最伟大的神明吧!


【主观评论(15)】永恒即痛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