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校招雇主品牌建设?
校招雇主品牌顾名思义,就是针对“校招对象”的雇主品牌,其对象包括应届毕业生与在读同学。
打造过程分别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外部接触,主要是为了吸引人才,具体方面有企业与人才间相互知晓、人才对工作的考虑或企业对于人才的应聘考虑、面试;而第二个阶段为内部接触,主要是为了保留和激励人才,具体有人才的入职、人才对公司的入职以及由于某些原因的离职。
如何打造校招雇主品牌
充分利用校招宣传
每到校招旺季,同学们每天都会面对海量的招聘信息,由于没有太多经验和阅历,他们的筛选能力和甄别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一家企业在校招期间不做任何宣传,单靠企业品牌去吸引同学投递,那么结果大多是事倍功半的。但如果一家在市场上不算太出名的企业在校招期间做好宣传工作,不仅会在校招同学目前刷一波存在感,同时也对内部“稳定军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企业可以在宣传的文案、海报、视频中让自己的企业形象更加深刻。这些好的宣传物料就好比战争爆发前的第一枪,同时配合好宣传渠道会发挥好更好的效果。
①宣传物料:
与企业形象相符的一套宣传物料,包括但不限于线上宣传文案、海报、视频;线下折页传单、易拉宝、周边礼品等。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内部有专门的设计师负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可以尝试把不同的任务分配给校招团队内合适的人,不局限于有一技之长的正职员工或实习生。如果连这个条件也没有办法满足,那还可以采取找一些比较经济的外包/兼职人员来完成最重要的工作。比如校招宣传的主KV(视觉)和视频的拍摄等关键性要素。
宣传物料的重要性好比打仗的弹药,好的宣传物料不仅能够吸引到潜在人才,还能激发内部员工转发宣传的热情。当然啦,宣传的底线是要遵循真实的原则,不然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②宣传渠道:
好的宣传物料也要好的宣传渠道来配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常见且有效的校招宣传渠道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内部自有渠道、高校渠道、第三方合作渠道等。
渠道的宣发要搭配好校招的重要时间节点,要考虑到各宣传渠道的排期是否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对方的工作时间是否有限制(如秋招时间刚好是学校暑假时间等),因此做好提前的预约和沟通是非常关键的。
▪ 拥有良好的应聘体验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强调“用户体验”这个事情,其实这个对于校招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互通的速度比以往都快,也有了很多像牛客网、脉脉等求职社交平台的聚集地,因此同学们在应聘流程中的体验好坏也会影响到校招雇主品牌的传播。互联网时代的校招更讲求效率,好的招聘系统在简历流转、笔试测评、面试推进、招聘数据记录与分析等工作上,都需要一个给力的招聘系统做支撑。同时一个拥有良好体验的应聘体验绝对离不开招聘流程。
①招聘系统:
互联网时代的校招更讲求效率,好的招聘系统在简历流转、笔试测评、面试推进、招聘数据记录与分析等工作上,都需要一个给力的招聘系统做支撑。那么一个对校招雇主品牌的打造和传播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招聘系统长什么样呢?
首先是美观的视觉设计,也就是网页端与移动端招聘官网的设计,尺寸是适配企业的要求且有重点突出;其次是科学的交互设计,就是同学从点进页面——了解公司——完成投递——查询结果等,一连串的流程走下来是通顺的;最后是强稳定性的服务器与数据支撑,因为校招的流量是短时、集中、大量的,就好比双十一的促销活动,如果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话,影响是非常大的。
②招聘流程:
首先是对内,要拉齐校招团队、面试官团队、职能支持等同事的流程节点,要明确相关人员是清晰目前校招流程的进度,让他们能够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内部的工作流程先通顺了,对外协作的时候,才能配合得更好,给到校招同学更好的体验。
其次是对外,信息的透明性与处理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校招流程的时间节点不仅内部工作人员需要知晓,校招同学也要知晓,这样才方便同学们做好自己的应聘进度,而简历的流转与面试推进的处理速度,则是同学们在整个校招过程中参与度最高、同时最关心的一个环节,因此及时的反馈能够缓解他们求职的压力与焦虑,好感度也会随之提升。
▪ 落实offer保温期
一般来说,校招同学从offer发放到最终入职,会有几个月的等待期,如果这段时间企业与同学完全失去联系,不仅会使得他们对于公司的雇主品牌留下不好的印象,同时也有可能会造成人才流失,所以要做好offer保温的计划,才算是校招雇主品牌的闭环。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清晰的实习计划,让实习生更好了解工作和做好职业规划;还可以创建和运营一些校招毕业生社群发放福利,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些企业内部福利、活动的消息来让他们提前感受公司的文化。
①实习计划:实习是让同学们了解工作和做好职业规划的最重要的方式,让校招同学提前过来公司实习能够使他们提前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工作氛围、岗位职责等,对于同学的最终入职率会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②福利互动:可以创建和运营校招毕业生社群,提供交流互动的渠道,同时可以制作校招礼盒、节假日礼品等方式给予福利关怀,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些企业内部福利、活动的消息来让他们提前感受公司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