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河令》温周关系结局篇——理与情

2021-11-27 00:08 作者:傲慢的双鱼儿  | 我要投稿

     

       前几集的剧情走向还大致符合人设,最后一集完全不对了。所以没法跟。

       这一集,阿絮竟然在剩下最多三天生命的情况下,去阻止段鹏举开武库。理由是怕晋王用阴阳册治好了病,会打破政局平衡。

       首先得肯定编剧在前面几十集的功劳,因此这部剧才值得拿出来认真分析。但是最后祭出这个理由,说明已是黔驴技穷了。

       本来晋王在晋州掌权妥妥的,被阿絮两掌拍成病夫,已经打破了龙虎相争的平衡,晋王会越来越大权旁落,成为名义上的晋王,他若继续缠绵病榻,总会有手握兵权之人想办法取而代之,连段鹏举之流都有可能上位,情况只会更糟,战乱不可避免。古来有几个君王拖着重病之躯还能长期维持统治?

       如果晋王治好病,反而可以恢复到过去的平衡状态,晋州控制得很严,天窗还有余力到外面管闲事。就像阿絮在天窗时的状态。晋王的反心由来已久,阿絮为晋王做了十年鹰犬,也是他谋反的帮凶,自离开晋王,也从没为协助谋反忏悔过。可见他并不在乎晋王反不反,何时反,怎么反。就算他突然脑洞大开或者无事操闲心,也应该明白什么叫不自量力,处江湖之远而忧庙堂之事,只能是白日做梦。前天窗首领能活到现在,靠的就是精算。他要是有这么大的能量,当初就不会选择钉钉子的最下策逃离天窗。

       他要担心的倒是晋王病好后再派段鹏举来攻打四季山庄,当然晋王就算没治好病也能分分钟派人来,除非他们隐居到别处去。可编剧还在让他们重建四季山庄,忘了目标已经暴露了?

       阿絮被抓到晋王府,身处危急时刻自保的权宜之计,被冠以名不副实的高帽子和言过其实的作用,然后一个大话要用另一个大话去掩盖,在剩下三天的最后时刻,居然正好拿来衬托高光。可编排得再巧妙也该符合逻辑吧。

       逻辑不通,人设也不符。阿絮自脱离天窗后,毫无目标,连自己的人生都放弃了,变成了酒鬼。躺在桥头时,下一步往哪走都不知道,手里的酒葫芦都比“江山社稷”重要。认识了老温,就想跟老温一起度过余生,把“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挂在嘴上。要不是老温在江湖上兴风作浪,他对江湖之事也持着“都过去了”的隔膜态度。这样的人,会忽然忧国忧民,要用最后三天宝贵的时间去操心遥远的晋州,谁能相信?

       阿絮的人格中有社会关怀的部分,但绝不是“为国为民”的大侠情结,而是“王爷让他死,那他就是非死不可,不需要理由”的忠君情怀,而且他忠于的还是个谋逆已久的王爷,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为了这么个贼“君”输光了老本。国与民与君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忠君与“为国为民”没有半毛钱关系。

       从前半生看,阿絮就是个不辨是非,也不问是非之人。

       出走了天窗后,他只在救成岭和收徒上实践了一下他的社会关怀(其中还不乏传承四季山庄的考量),其余都是嘴上说说,拿着大道理教导别人。最后时刻忽然“转性”,向往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实在对不起人设。“我已经过了想做英雄的年纪了,如今只是一介天涯浪客”,难道是假话?阿絮要是真为晋州考虑,当初就不会离开天窗首领岗位。手握大权,干政岂不便利,怎么反而逆行,为了辞职不惜自残,又易容又化名,费了老鼻子劲儿,不就是为了彻底脱离体制?

       就算他临死忽然良心发现,觉得此生愧对晋州百姓,为了死后在地狱里油炸时间缩短点,就要做件大好事,那也未免舍近求远了。最大的好事是照顾好最需要自己的人,那是满足实实在的情感。遥远的人和事,多半容易产生误判,帮倒忙,只有自大狂才认为自己能通晓一切,包打天下,而且全天下都没人了,只能靠他赶去力挽狂澜。阿絮性格中确实有“自诩聪明”,内心狂妄的一面,但只要遇到挫折,清醒薄情的一面立刻占上风,退身自保,两相平衡。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历经世事,遇事只会更加稳重。当然我们分析的是符合逻辑的正常状态下的阿絮。

       阿絮前半生表面上好高骛远,实则为了逃避失败的局面,正像他自己勇敢袒露的那样。一个四季山庄都没打理好,却跑去辅佐君王,结果在君王面前更加弱鸡。如今在江湖上找回了社会地位和自信,剩三天时间却忽然生出了“平天下”之心,以他过往的个性倒也符合。到了看似无路可走的时候,就拿另一个不切实际的大目标麻醉自己,实际的路径选择仍是逃避。

       但现在的阿絮是经过几十集剧情有了人生成长的阿絮,是经过拔钉的疯狂后冷静下来的阿絮,是34集那种平静度过最后时光的通透状态。即便加上他内心极端脆弱的因素考量,在最后三天崩溃至此,也是不可想象的。

       剧中的阿絮经过几个月,其实只搞明白了一件事——老温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而情感封闭的前半生充斥着虚妄和事业上的失败。“这么多年图什么?”“兜兜转转,终究一无所获。”“能和我这位知己浪迹天涯,诗酒江湖,潇洒走一回,方才不枉此生。”“宁可肆意妄为地活十天,也不违逆本性地活十年!”“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刀不砍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啊!”如果这些艰难的领悟都是一风吹的屁话,就是在耽误他自己和大家的时间。

       在最后三天里陪伴老温,难道不是他最想做也最应该做的?大巫可以为老温治伤,却没法给予精神慰藉。阿絮唯一的担心也是老温,千叮咛万嘱咐成岭照顾师叔,自己却要舍身去承担一个凭空想象出来的虚妄职责。就算拯救了世界(鬼才信),却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又有何意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顺序不能倒过来。

       你爱的人不就是整个世界吗?说好的山河不足重,哪头轻哪头重,又算不过来了?无论何时,自家后院起火了,就不该去管邻居的事。这么简单的亲疏远近的道理,对于生活在人类社会的成年人自不消多说。

       最后一集阿絮的作为,只有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就是编剧让他彻底癫狂了。目的是狗血过山车般的结尾换命高潮,并延续对阿絮的一贯拔高,最后一集必须拔至最高。所以这根沤烂的稻草被硬塞到阿絮手里。

       这一集阿絮的疯狂,完全退回到了幼年的认知水平,比十几岁的时候还不如。十几岁那次离开四季山庄投奔晋王,也自诩是为国为民的大目标,后来“沦为了晋王的鹰犬”,满盘皆输,还可以说是年少无知铸下的大错;如今奔三十之人,却要用最后的时间去磕同一块绊脚石,对政局的影响未可知,反正最直接可见的后果,必然是他过去的部下又有很多要成为他的垫背。为他的疯狂买单的注定总是身边人。这次连七爷大巫也未能幸免。晋王用这样的人当首领,难怪一直不成功。

       晋王一心想治好病,只怕阴阳册根本不起作用。如果阿絮相信神医谷老谷主是好人,就可知阴阳册确实是禁术,应该是些副作用大于好处的医法。但是龙雀死前的叨笔叨,阿絮早忘了,让编剧失望的是,有的观众还记得。

       前面分析过,钥匙的事应该在大婚前就告诉阿絮了,老温在复仇大会上对阿絮说“回家我把一切都告诉你”。老温没理由不说,让阿絮永远当定情簪戴着。钥匙既插在头上,何至于大老远去护武库。他们要担心的倒是蝎王发现有假后杀回来。

       总之,从阿絮突发奇想,着黑衫奔赴武库,就知道他要再一次把所有人拖入漩涡,最直接的受害者必然是老温。

 

       编剧要阿絮赌上三天性命去做一件力所不及的事,那便还得有人去救他才行,不然孤军奋战的阿絮会死得很难看,实现不了编剧的宏大叙事目标。七爷和大巫说好了不去的,那就只能是老温从重伤里爬起来去为阿絮收拾烂摊子,为此不惜让带着容炫遗骨回长明山的叶白衣停下脚步,用不知什么天人感应之术得知阿絮快要死了,又赶回来,一脚便迈到老温床前,一把薅起老温,把七爷大巫吓得不轻。

       毒舌老叶第一句话就告诉老温:“阿絮都快死了”,一副吓死你包赔的损样。

       叶白衣问老温肯不肯用自己的命去救阿絮。老温说“求之不得”。叶白衣露出得意的笑容,就把“天残地缺,规避后来人,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六合心法传给了老温。

       老温似乎被一个无形的枷锁拷着,别无选择。

       地球人都知道老温和阿絮同生共死,于是阿絮就自作主张,让老温沉睡在醉生梦死乡,只因为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对老温,老温就不能有自主意识,清醒不了。七爷大巫尊重阿絮的意见,就静静地守着老温。阿絮自己放马去做心目中的华彩大事了。至于老温终有一天醒来会怎么样,阿絮不管,他心里只有他自己。只剩三天,阿絮的控制欲如脱缰野马,横冲直撞。

       不知老温同意这叫同生共死吗?或者说这叫平等的伴侣关系吗?

       没有人知道老温的植物人状态应当持续到什么时候,阿絮说了算。要是阿絮一去不返,可就难办了。

       好在叶白衣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香炉灭了,老温才醒过来。但是叶白衣救老温的目的,不是为老温着想,而是要用老温的身体。

       为了救活阿絮,要用老温的身体去做炉鼎。老温当然不会拒绝,他本就可以随时为阿絮去死。问题在于是不是必须的?剧中叶白衣传给老温,老温又传给阿絮。过程中老温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经受了经脉寸断的折磨后,却又没死,而是变成了跟阿絮一样只能食雪饮冰的神仙体质。那叶白衣直接传功给阿絮,岂不更好,干嘛非要老温在中间做过渡?

       六合心法,六合神功,在全剧里只闻声不见影,怎么练,怎么成,练成后是啥样,都密不示人,只在叶白衣外表上窥得一二,剩下的由观众自行想象。这就给了编剧利用此功去解决最后难题的空间。正因为没人知道这个功法的详情,就任由编剧发挥,但是,基本的逻辑是否自洽,观众还是看得出来。

       叶白衣在龙渊阁说到六合心法时,曾流下泪来,他自己深受其害,这不是人的生活。“寂寞清冷,活了不知道多少岁,倒是唯有向死而生的这些日子,多少有些滋味。”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不愿让容炫学这门功法,怎么就那么轻易地把老温拖下水?

       如果是不得已的牺牲,就算老温自认责无旁贷,正常情况下旁人也总要履行人道职责,劝说他珍爱生命,慎重决定,以免一时头脑发热。但是剧中连这个过场都省了,一个人要换命给另一个人,竟然没人觉得不妥。见老温表态愿为阿絮赴死,叶白衣带头展露欣慰的笑容,所有在场者都乐见其成,竟无一句劝挽,默认他就该为阿絮去死,只要阿絮活着就行。

       关键时刻的人道反应是可以省略的吗?剧组整体三观令人无语。

       更何况叶白衣有其他办法可以把损失降到更低,但却利用老温救人心切,将他当了最顺手的工具使用。他预计老温得知了真相也不会怪自己,因为这正好成全了他俩同生共死,连生活方式也给他们匹配好了。老温该对他叶前辈感激涕零才是。

       叶白衣之所以做得心安理得,因为在他心里,始终有正邪的高下之分,这才是关键。老温身上有鬼谷的标签,所以肯定有很多罪过,他的命始终是比阿絮份量轻的,可以割舍。叶白衣从未质疑过正派的阿絮杀过多少人,也从未想过,一身正气凛然的阿絮为何要发明“又精巧又恶毒”的钉刑。试想这事要是老温做的,定会成为罪加一等的理由。

       正如当年为换心救容炫,牺牲了一个鬼谷之人的生命,正派人士的阴毒和鸡贼无处不在。这次已经很开恩了,没把老温直接弄死,但是今后怎么生活,就由不得老温了。

       老温以为救阿絮,必然要经受此番磨难,不知道还有其他选项。阿絮没得选,如果想活,只有接受六合心法,那老温就必须用这种方式陪伴阿絮?编剧是为了讨好,结果必然不讨好。

       纵观全剧,老温是有独立意志的人,不是阿絮的附属品,且不论知情权和选择权,他没有情绪吗?同生共死,应该由老温自觉自愿,自己挑选方式,若是别人来安排他的生命,性质就完全变了。一个写武侠剧的当代编剧,将这些情节正写,没意识到在用腹黑手段反踩伪高光,认知水平实在有限。

       为了救一个人,就可以让另一个人付出无端的代价,还自认为是为他好。叶白衣的想法显示,他和相好容长青真是一家人,凡人“却替老天爷操心”。

       一个正常人,亲人死绝了,人间再也没有关心他的人,没人在意他的死活,他一腔热血为心上人奉献,旁人都认为理所当然。最后发现做了不必要的牺牲,他心里就不会委屈吗?何为忍辱,何为负重。老温追到武库,还是尊重阿絮的最后选择,半点也没有评判阿絮的疯狂举动,只是埋怨为何不告诉自己。

       老温的半条命已经丢在三十五集了。阿湘死了,多愁善感的老温肯定陷入深度抑郁,就算能从中走出来,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活着对他来说十分艰难,但顽强的生命力依旧在,他终会度过难关。

       然而阿絮是他的劫数。老温的智慧头脑,良好教育,健全心性,丰富情感,都将终结于自己挑选的爱人师兄,为了一份情义,他要用自己的大好生命去救那个疯子。如果他在最后一集还能笑,说明他准备很快赴死了。

       老温在武库里找到六合心法时,笑得很灿烂。

 

       剧情到此为止,对我来说就结束了。前半集已经不符合逻辑和人设,更重要是不符合人性,解析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后面的连解析都不值了。

       在完全没把老温当成平等生命平等人格,只是作为一颗棋子摆布的最后一集剧情中,老温为了阿絮去死,并不能证明爱情或升华人性,只能说明人性的无耻,江湖的黑暗。

 

 


本文图片采自电视剧《山河令》

《山河令》温周关系结局篇——理与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