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akaraTomy戴亚克隆系列「DA-65 バトルコンボイV-MAX」诞生秘录

2020-09-20 18:04 作者:sentryvoid  | 我要投稿

转发,存资料用。这文章里图比较小,考虑以后单传一份官图。


图/文:电击hobby

翻译/修订:钢丝BOT


 由身高仅约3厘米(1/60比例)的可动人偶集结而成的takara tomy的原创SF玩具系列「戴亚克隆」中,出现了一台以能够分离成空中与陆上载具,可变形为内置丰富武装的强大的人形机甲,还搭载了可与bolet Core及各部分的结合以及各个单元联动的功能的,以其极高可玩性为代表的大体积战斗移动基地「戴亚克隆DA-65 BattleConvoy V-MAX」 根据搭载的可选功能单元的构成选择,可以根据目的进行「作戦司令基地」「戦闘機動基地」「格納輸送基地」「整備工作基地」「ボレットコア(bolet Core)/Vムーバー格納基地」「PSチェンバー格納基地」「トライヴァース母艦」等各种各样的特化运用

     我们向本商品开发的中心人物takara tomy的玩具设计师高谷元基先生咨询了关于本商品的故事。

     本周将以本商品的开发经过为中心的前篇<Battleconvoy V-MAX :诞生篇>,下周将以关于今后展开的话题为中心的后篇<Battleconvoy V-MAX :未来篇>进行为期2周的介绍。


——首先,还请告诉我们关于「DA-65 BattleConvoy V-MAX」的开发经过。


      众所周知,从戴亚战斗机甲V23型机的摩托车收纳库开始,戴亚克隆的产品线开始搭载了各种动力服仓库、大型动力机甲GV的基地模式、战斗水牛Mk.IV的搭载机能、飞行衣的安装系统等,迄今为止发售的绝大多数产品均包含着基地装配的玩点。

       本次的Battleconvoy V-MAX是在完成之前的阶段的铺垫下所推出的本系列中最正式的包含基地把玩要素的产品。

        在刚提出重启「戴亚克隆」 时,角色扮演(一边假想各种各样的场景一边享受场景把玩)的要素是作为重启后产品线的重中之重,如何更有效地契合这个玩点并且加以宣传,我们第一个想到的都是BattleConvoy,从版权上来看,作为戴亚克隆BattleConvoy是可以自由商品化,如果是他的话,在同时拥有基地模式和人型战斗机甲的把玩要素,可以轻而易举地为重启后的戴亚克隆系列提供明确的指向

虽然话是这么说的没错,但是大家都知道最初戴亚克隆BattleConvoy这个角色最后可是成为了动画变形金刚里的标志性角色——擎天柱,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着极高的人气。如果我们把第一款产品直接选择了BattleConvoy(后用BC代替),你想想,一个毫无热度的东西突然第一款蹦出来一个擎天柱,这不是给人当蹭变形金刚的热度看笑话吗?再怎么说这种担心也很难消除,所以我们就放弃了。因此后来的企划书中没有再提及BC,在这之后更没有提及过与变形金刚有太大关系的BC。不过,虽然抛开大众认知度和名号,纯粹地放弃了初代BC这个玩具本来的把玩乐趣和潜力,但是我们还是一直保持着总有一天要把BC作为戴亚克隆的玩具回归的心情。

↑初代的BattleConvoy


       之后,戴亚战斗机甲V2成为该产品线重启后的开端。就像刚开始说的那样,为了实现基地产品的目标,我们在每个产品中都加入了基地要素,同时继续进行宣传,制作了几个单独的基地试作,进行参考展示等,从而摸索本系列发展的可能性。不过基地产品是由各类大型部件组合而成的,所以无论如何都需要很大的成本。而且和戴亚战斗机甲V2那样的机器相比下的输出很弱,如果输出不行的话,就会变成“基地不行,果然玩这玩意还是得看机器人”。之后基地产品出现了NG的趋势,如果对“那个”也产生了影响的话,那就成了最糟糕的情况了,所以后续的制作过程不得不慎重一些。

↑2017年发售的DA-14 ビッグパワードGVの基地モード


       接下来的阶段是讨论现行推出的“中型战斗机体”企划时期。引进中型战斗机体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价格,包括周边商品在内,用来极力抑制销售价格的系列,从中型尺寸的产品的意义上来说,初期的戴亚克隆系列中的陆用载具型机器人系列和DASH系列相当于……在这里存储那些的大型物品在排兵布阵中是必要的吧大概这样的流程,在这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使BC得以浮出水面。这个时候的戴亚克隆已经确立了知名度、产品评价、销售业绩等一系列评价的稳定产品线,现在已经实现能和变形金刚区别了!这样确信的心情让我们激动不已,从而把心中所构思的商品化,发展成为了具体的构想。话虽如此,实际上的商品开发工作是在三重机甲4机、机甲强化装置3机、瓦鲁达机甲系列开发之后,所以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最终阶段是实际BC的开发阶段。事实上,在漫长的构想计划中,想到系列启动之初所感受到的别人所谓“蹭变形金刚热度”等想法和被鄙视的不安,以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ConvoyOptimus prime(此处均指代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相关的商品陆续发售,不知道是不是又是Convoy的原因,“真的可以出BC吗?”我们再次出现了这样的迷惑。不一定要制作BC吧?如果是基地主题的话,其他的那些也都可以吧?对于BC的回归这件事很麻烦之类的想法,给人感觉进退两难,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决定保留其原有的名字,作为本次商品,也还是以最基本的BC的概念进行的。

BattleConvoy的,准确的说应该是眼前的“BattleConvoy”的,在进入具体的机构讨论后,即便是已经在用3DCG设计角色模型的阶段也还在持续纠结,CG模型的头部无论做了多少个都不再是使用原先的头,毕竟是设计公司。身体无论如何都是一道轻松完成的硬菜,不过头不一样的话就可以说这家伙不是BC,给自己对这个角色的逃避做一个借口,真的到最后的最后都在纠结呢。

       最终决定作为“BattleConvoy”的时候,是在设计公司的CAD中的头部以外的最终设计作业结束时的时候,“TF(变形金刚)团队”说作为BC商品化比较好”。是问的时候吧。实际上,这可能单纯只是TF团队中的某人的个人意见,从这时起,我便下了决心,不知道为什么,可以把它理解为“把变形金刚交给了我”。就像被逼到绝境时的自我暗示一样呢。之后,立即对BC的头部设计进行建模,送到设计公司,正式完成了「戴亚克隆DA-65 BattleConvoy V-MAX」

↑2016年发售DA-01戴亚战斗机甲 V2的摩托積み下ろしギミック

↑<BattleConvoy V-MAX >的摩托车固定底座



      在第1弹戴亚战斗机甲V2中,是一种叫作战斗摩托车可拆卸装备的一种非常小的东西。经过5年的岁月,伴随BC的回归,第65弹终于实现了能体现现行戴亚克隆产品线原本潜力的产品。这也是今后已经具备全部要素的戴亚克隆产品线<完全版>的正式开始。


——关于本商品的命名

※在旧戴亚克隆系列中,“BattleConvoy”也是很受欢迎的商品。


      很多人一听到“Convoy”还是会联想到变形金刚中的那位司令官角色。刚才也提到了一点,这次开发了作为玩具被二次包装化后塑造而成的那样的动画角色,最初原创戴亚克隆的BC的产品,「バトルコンボイ(Convoy)」这个词比背负的东西更大,所以「ダイアコンボイ(DiaConvoy)」「コンボイデトネイター(ConvoyDetonator)」等别名,我们犹豫到底使用还是不使用,最终和最新型的BC一起,同时继承了「バトルコンボイ」这个称号,成为了带有该系列V-MAX型模型识别码的机体名BattleConvoy V-Max

       顺便一提,在这次发行之际特别强调的“バトルコンボイ(=BATTLE CONVOY)的直译即<戦闘船団>这一表达融入设定和宣传语中,这并不是动画角色名,而是与本来的称号所表示的意义一起,表现了对BATTLE CONVOY回归戴亚克隆世界的意志。


——在戴亚克隆的世界观中,这次的<BattleConvoy V-MAX >将是怎样的定位和主干呢?


从世界观上来说,这是第一代机体出现后,经过数十年反复更新换代的BattleConvoy系列的最新后继机。虽然组合了几个相同系列,所以加入了几个共同的要素,但我们希望<BattleConvoy V-MAX >作为与初代BattleConvoy完全不同的机体来使用。所以,如果你看V-MAX,有“这不是最初的BattleConvoy”之类的感想的话,我们的回答就是这样。


   关于主干,作为大前提,<BattleConvoy V-MAX >既不是担任领导角色的主人公机械,也不是寄宿着特别力量的那种奇迹般的超级英雄。和至今为止的戴亚克隆机器一样,是普通的戴亚克隆队员们操纵的一台非常普通的量产机

在现在的戴亚克隆世界,曾经在部分机器产品中出现的现实车辆伪装功能已经不需要了。BattleConvoy系列也没有了伪装驾驶室卡车和伪装移动基地的必然性,与其他戴亚克隆机甲系列一样,更适用于应对多用途战斗功能为主的时代。

 BattleConvoy系列与移动基地机器合作是最大的特征。根据战况各自的功能不断强化,移动基地不是牵引式的,而是进化成可自行移动的巨大机器,掌管移动基地防卫能力的守护神BattleConvoy们在装配上对应那个时代的武装的功能的同时不断更新完善。

      关于V-MAX,受到无法预测的ワルダー的亚空强袭攻击频发影响,各区域固定配置的基地的迎击无法全方位抵御,因此各地分散配备了多个机动基地而发挥作用的战斗联合部队,生产了以达到移动型的迎击态势而更新的最新型战斗模型。 

       在企划开发同一系列内的商品时,每次都需要在合理开发的范围内下进行,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设定支撑。像现在说的世界观设定和定位等作为企划开发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但说到底只是制作商品的指导方针,所以在玩商品的时候不能偏离这个设定,绝对不是严格遵守的强制约定。所以有“我的V-MAX不是量产型哦!”之类的,希望大家能随心所欲地把玩。当然我自己也会有“我的ライノグランダーには(Liner Grander)有飞行能力!”之类的想法。


 

<BattleConvoy V-MAX >

       我再重申一遍,这是BattleConvoy系列的最新型号。

       它是作为基于飞行机体MAX-01和行走机体MAX-02的双机合体机所开发的多系统型战斗机体。虽然配置类似于动力服系列,但尺寸大小不同,所以设计上并不是动力服的机体。总之,这是将戴亚战斗机甲V2做成2机结构,使之成为大型动力机甲化的设计。


       所谓多系统,是兼具与其他机体的手臂单元兼容功能和与各版本系统兼容功能的通用性系统,目的是扩大自身强化模式的选择范围,以及提高向其他设备供给单元的兼容性这两个方向。因为在远离物资难以得到的基地的作战展开的运用很多,所以本机在某种意义上也作为资源供应库发挥作用,作为与基地内外合作的机器而设计。

       在其战斗风格上,由它斗士般的体型来看也不难发现以力量型为主,这一点是很明确的。而且以不仅有胸前的导弹舱和肩上的机枪,到处都内置着武装,所以打起火力战也是相当帅气。

MAX-01

武装满载的VTOL机。起落架可以收纳。驾驶舱模块可以与MAX-02机械臂核心v移动器等兼容。也有成为Line grander头部的作用。


MAX-02

平台形式的MAX-02作为基地合作机器起着物资运输和移动甲板的作用,战斗时成为在上部装载巨大武装或展开上部甲板的炮击模式等多用途机器。


构成机体的飞行机MAX-01和行走机MAX-02合并,成为多重攻击战斗车M.A.V .。MAX-01和MAX-02为主形态,M.A.V .为子形态。也可以说是战斗机甲V2中所说的扰频链路(scramble)模式形态。



Pod Grander(ポッドグランダー)

它是用4台高功率爬行爆走的集装箱装载机。这样就可以作为一台独立的巨大超级机器来使用了。因为可以把战斗摩托车放在壁挂板部,所以“在行驶中紧急出发!咻~”虽然看着很享受,但是有点……有这种感觉的人也可以作为方便的小东西收纳盒来使用。驾驶舱作为独立的飞机<D.F.O.>分离。<D.F.O.>的连接部旋转,所以露出部可以选择座舱面/后部喷嘴面中的一个。

武装是位于前部的进气口的共计4座アトムブレイカー炮和2门的ダブルデトネイター炮。玩家们当然不会满足于此,希望各位能灵活运用手头的各种武装零件和机体上的多数4毫米凹接缝,进行如同刺猬般的过剩武装。扩展装备和的手臂放在前部的话,看起来就像一台巨大的电脑主机。

D.F.O.

它运用于飞行攻击机器、Grander的驾驶舱、基地司令塔、基地指挥席等多个地方。机体下部也有3毫米和4毫米的凹接头,所以也可以用现有的零件等将D.F.O .化为巨型机器。驾驶舱部可以使用基地前面板的滑轨进行电梯式下降,因此也可以作为队长席和指令席发挥作用。当然,“在基地即将被攻击大破之前抛弃其他队员,在D.F.O .里咻的一声跑掉的呆头队长”也能很好地再现。

戦闘母艦・ライノグランダー

BattleConvoy V-MAX是可以与Liner Grander一体化后作为巨大的战斗母舰使用的。该形态是V-MAX和移动基地的机器模式,是其基本形态。在上面存放MAX-02的时候,如果能很好地配置腔室固定器的话,就可以防止有松动。


<战斗船团>给我的印象是,组成船队的V-MAX不是同样的形态,感觉像是pod grander、line grander、扰频链接模式等零散模式的V-MAX群及其周围有MAX-01跳跃,MAX-02奔跑。这些都是以夕阳为背景,一边冒烟一边在荒野上暴走,一边以作战展开地点为目标的王道前进的感觉。


扰频链路模式

乍一看,看起来像初代BattleConvoy一样牵引集装箱,不过这不是牵引,而是两架连接在一起串联行驶的状态。该模式的目的是在索敌或哨兵等有可能立即交战的状况或舱内装有装备的状态下使用的模式。 V-MAX一边从Pod Grander的连接器接受能量供给,一边以能够立即转移到决战机动模式的形态行驶,因此总是能够在充满状态下战斗。相当于戴亚战斗机甲V2中的加扰模式的模式啊。

称为连杆臂的连结器零件接头为2个4mm凸起,与ヴァース機背部的臂安装是通用规格。如果改变角度的话,也可以成为1个4毫米凸接头,所以根据行驶系统的ヴァース機或与已发售物品连接。大功率GV的战斗司令车也可以哦。

移动基地

<战斗船团>到达作战展开地点后,Pod Grander将会展开成为具有各种功能的基地,从而迎击敌人

从商品上来说,它是展开时30厘米×23厘米的平面空间扩大的自由布局型基地产品。斜坡可以折叠收纳&通过拆装前后固定。天花板/墙面面板的展开轴附近有固定角度用的固定点,所以即使在45度半开的状态下也可以保持稳定。


这是基地内部的规格,在广阔的平面甲板部,确保了大量能够简单固定内置磁铁的戴亚克隆队队员所附属钢丝片的平板空间,同时在平面和壁面上还配置了多个4毫米/3毫米凹槽,因此配备了部分可替换零件( 4毫米的凸起接口)

仅通过附带的替换部件就可以组成「作戦司令基地」「戦闘機動基地」「格納輸送基地」「整備工作基地」「ボレットコア(bolet Core)/Vムーバー格納基地」「PSチェンバー格納基地」「トライヴァース母艦」等基本布局,这也是玩家们最期待的吧。


姑且列举几个基地构筑例子,当然这不是官方指定唯一布局,这东西可没有唯一。另外,收集多个V-MAX,组成真正的战斗船团当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希望你能今天更换“指令基地”,明天更换“保养基地”等一起玩。

回到刚才的迎击集群,恐怕根据作战规模和期间不同,也有构筑具有大规模城市功能的集群的情况。商品化场所暂且不管,根据住宿、饮食、医疗的情况,可能存在具有娱乐等非战斗功能的Pot Grander?总之,基地也可以作为作战成功联欢会的舞台会场使用!总之,想象一下这个纵深广阔而有趣的世界。

总之尽情发挥对V-MAX想象!请在里面体验无限的布局组合方式所带来的乐趣!


对不起,你实在是太大了!

商品容量越大,我们的想象空间也将变大!我们的采访还在继续!下周将会把作为让人在意的戴亚克隆发展的后篇<BattleConvoy V-MAX :未来篇>奉上。不要错过!


TakaraTomy戴亚克隆系列「DA-65 バトルコンボイV-MAX」诞生秘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